消费者行为学的观察方法(消费者行为分析之)(1)

上期我们聊了经济人假设(市场行为双方中消费者行为分析之经济人假设),下面是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完备性。

如果只有A和B两种组合消费者总可以判断,要么对A偏好大于B,要么对B偏好大于A,要么两者相当。

2、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对A偏好大于B,对B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C

3、消费者的偏好总是偏向多而不是少。也就是多多益善。

以上这些假定又很复杂模糊,但这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模型,也就是无差异曲线。我们知道生活中消费者如果只面临选择一种商品的时候,那么模型会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对商品的偏好和收入问题。比如,“买房子的人在房子里面转一圈,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就知道该不该掏钱买房子了”。可实际生活中消费者面对复数的商品选择,选择的商品何止千种万种。哪怕我们把这些商品简单归类到。比如“衣食住行”这四块,消费者面临的选择也依然不止一种。那么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模型是什么呢?

我们先勾画出一种简单的无差异曲线比如下图所示。

消费者行为学的观察方法(消费者行为分析之)(2)

图中的横轴X1代表食品消费,X2代表衣服消费。曲线I代表无差异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所有的点都可以带给消费者同意的满足程度。具体来看A,B,D三点分别是消费者消费衣服和食物的数量不同,可以看出来当衣服减少时候食物就增加,当食物增加时候衣服就减少。但无论怎样,衣服和食物都不为0,也就是消费者不可能抱着无数的衣服不吃饭,或者光要食物不要任何衣服。

那么当消费者消费的食物和衣服同时增加或者减少时候呢?那么就会出现新的无差异曲线如下图。

消费者行为学的观察方法(消费者行为分析之)(3)

在这图里面原来的无差异曲线I,I’为食物和衣服同时都减少的无差异曲线,I“为食物和衣服多同时增加的无差异曲线。那么这些到底说明什么呢?

“哈哈,没看明白吧,这些说明了可怜的月光族,攒钱族和真土豪消费的区别”

1、攒钱族

攒钱族,一个月只能花一千块钱,那么不管他怎么分配这些钱,他必然是按照满足他的某种偏好来花钱,就衣服和食品来说,要么这个月多吃点好的,衣服能省就省了;要么这个月多买点衣服,食物嘛,馒头和辣酱就行了,这种消费曲线是I’,就是最接近原点那条”

2、月光族

月光族和攒钱族类似,但是他一个月可以能挣多少花多少,自然购买的衣服和食物不论怎么调整都会多过攒钱族“

3、真土豪

“至于真土豪消费,那么就是离原点最远那条曲线,可以痛快的买买买,所以这条曲线的满足程度其实最大”

回想下前面所说的完备性(消费者总能做出判断,那个更好),可传递性(消费者不会搞混,到底如果三种选择A大于B,B大于C,那么必然A大于C,土豪大于月光,月光大于攒钱,什么?土豪小于攒钱,不存在的)消费者总是偏向多而不是少,如果你选择是土豪还是月光还是攒钱,哼哼哼。问题很难么?

而以上一切的模型暗含的内容其实是消费能力的高,那么不论怎么选择他的满足程度都会高于低消费。“有钱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买买卖” “什么?你说爱情是买不来的,对不起,我们这里是研究经济学,是研究商品买卖,暂时不涉及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的高级需求部分,而这些需求通常不是买卖就能简单实现不归属于商品,但是人活着还是要花钱的“

怎么样这下是不是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话,比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啊,万恶的金钱,你追求金钱是病态”,“不不,我的朋友,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

唉,果然又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