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就曾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秘色瓷之美。及至北宋,赵令畤也在《侯鲭录》中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此外,《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中也都有关于秘色瓷的记载。然而宋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秘色瓷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后人再看到唐宋文献对“秘色瓷”的记载竟然不知其为何物,秘色瓷成为了一个传说。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被打开,千年“秘色瓷”之谜才终于具象化,被人们认识。那么“秘色”究竟是什么颜色?这种沉浮浪潮中的“秘色瓷”又有何过人之处?

秘色瓷历史(秘色瓷的烧制秘密)(1)

宋 越窑秘色瓷梅瓶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升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甚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它当然远离百姓,高高在上了。

至于它的名称,偏偏不明说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样,取些豆青、梅子青一类形象的叫法,却用了一个“秘”字,着实逗弄得后人伤了一千多年的脑筋。

秘色瓷历史(秘色瓷的烧制秘密)(2)

北宋 越窑秘色瓷莲瓣纹洗

在从唐代晚期到北宋初年的近二百年间里,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使用的珍宝。一线拍行藏品征集 壹伍叁零叁柒贰贰一玖壹。除唐、宋两朝皇帝外,使用过这些瓷器的还有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郭、柴两姓以及吴越国的帝王)。

随着越来越多参照系的明确,秘色瓷的特点和生产工艺也逐渐浮现而出,尤其是从装烧工艺上解释了秘色瓷特殊地位原因。秘色瓷的装烧工艺极为讲究,从与秘色瓷器同出的大量瓷质匣钵可以看出,这些匣钵与瓷器的胎体基本一致,烧成时匣钵之间用釉封口,且在地层中瓷质匣钵与秘色瓷器的数量同步消长。因此可以推断秘色瓷器的烧成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釉封瓷质匣钵的使用才烧出了秘色瓷器。如此严苛的装烧工艺,也体现出了秘色瓷烧制的高昂成本。

秘色瓷历史(秘色瓷的烧制秘密)(3)

秘色瓷龙纹执壶

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瓷质匣钵并用釉密封,使瓷器在强还原气氛中烧成,并在冷却时阻止了匣钵外氧气的进入,避免了瓷器的二次氧化,釉色还原得好,所以颜色特别青绿。这反过来说明,“青绿色”正是秘色瓷器追求的目标,用这种特殊工艺烧造出来的产品才是真正的秘色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