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春节档票房大赢家《满江红》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就雷佳音饰演的秦桧一角,观众的态度基本一致:

无论是对演员演技的称赞,还是对结尾奸佞替身朗诵忠臣诗篇这一情节合理性的质疑,都体现出观众对祸乱朝纲者的憎恶心绪。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1)

有趣的是,这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呐喊,仿佛仅停留在大银幕上。而小荧屏所呈现出的奸臣叙事,却提供给观众一种另类解读:

由井柏然、宋威龙主演的古装悬疑探案网剧《君子盟》(原名《张公案》)里的第一个案子,极易令人联想到电影《满江红》的锄奸情节。

但二者的剧情走向、价值导向可谓背道而驰。这种差别,不仅取决于创作者本身的价值倾向,还受大环境、受众阶层等各方影响。

01·刺奸与失窃的信

无论是《满江红》还是《君子盟》,均由一起杀人案带出之后的故事:

《满江红》的故事发生在岳飞死后第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不料金国使者死于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不翼而飞。

到了《君子盟》,礼部侍郎兰珏(井柏然 饰)也在找一封藏于宝珠内的信件,而这封信是能坐实他“通敌叛国”的罪证。本来宝珠已由心腹舞姬取得,岂料舞姬莫名死于舞台之上,宝珠下落不明。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2)

井柏然饰兰珏

为掩盖罪证,秦桧、兰珏都需派人找到信件。而抢信这一行为,其背后暗含某种深意:

秦桧、兰珏找信,为的是遮掩,使这不可告人的秘密成为不被告知的幽魂;

岳家军的行武,以及誓要探寻真相的案痴少年张屏(宋威龙 饰),为的是揭露,将奸佞通敌叛国的证据大白于天下。

小兵张大(沈腾 饰)、舞姬瑶琴(王佳怡 饰)等人是《满江红》里的正义之师,并通过牺牲自我唤起保守分子、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 饰)的家国情怀,最终使其逼迫秦桧替身念出诗词《满江红》。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3)

这一点跟《君子盟》里凶手的作案动机极为相似。

《君子盟》里的舞姬璃娘本是忠臣之后,其父是南征军将领。

兰珏的父亲“通敌叛国”,致使南征军全部战死沙场。璃娘之所以窃取密信,就是为了将兰珏当下通敌的实情抖落出来,给南征军报仇雪恨,以兰珏的血祭奠南征军的英魂。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4)

为了惩奸除恶,个体不得不隐姓埋名,背负国仇家恨,于“铁屋”内(《满江红》里的宰相驻地,《君子盟》里的歌舞坊)突破重重阻碍,直捣“叛贼”老巢。

然而,无论是军人之后,还是青楼女子,最终都落得个抱憾终身的下场:瑶琴与宰相府总管何立(张译 饰)同归于尽;璃娘则在即将手刃仇敌的最后一刻被前来搭救兰珏的士兵用箭射死。

不同的是,秦桧遗臭万年,兰珏的叛贼身份由此转变。

02·正邪对立的民间立场

本质上,《满江红》属于主旋律电影,前半部分的悬疑喜剧氛围都是为了给后面的民族大义铺路。

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导演张艺谋采取了一种正邪对立的民间立场。

大兵小将以及舞姬与位高权重、老奸巨猾的上层——总管何立以一把诡刃定夺他人生死,城府之深甚至把秦桧都算计进去;副总管武义淳(岳云鹏 饰)依仗位高权重的姑母贵妃而鸡犬升天,手持免死金牌横行霸道——斗智斗勇。

这种民众复仇的基调,在结尾众人复诵诗词的场面中到达高潮:文官心中的小九九,终究被一帮看似不识字的“大老粗”以口头复诵的形式击得粉碎。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5)

《满江红》结尾正义一方的胜利,不仅胜在张大、孙均、瑶琴等人的信念,还胜在众将士的浩浩汤汤。

他们不知真相,有些也并非岳飞的亲兵,然而他们成了正义的“帮凶”,尽管他们复诵的行为凸显出一种愚民的教化意义,可好在这种“愚民”行为被用在了正向价值观的凸显上。

至于圣人的心思,将士们乃至张大、孙均、瑶琴,都不清楚。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6)

历史上,南宋朝廷于危机中建立。

徽宗昏庸导致北宋灭亡,士大夫阶层道德沦丧,宋朝皇室被囚……于亡国、逃难、兵变中扎稳脚跟的高宗,一心想要一种安定的政局,这也使得他从登基时便抱有议和的心思。

对外,止战议和;对内,将兵权从那些一心向着前朝、不忠于自己的大将手中收回。

宋重文轻武的传统,实质上是为了削弱军队的力量,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岳飞的军事实力在高宗看来,算是一股急需压制的“反对”力量,而秦桧的一系列奸佞行径不过是迎合了圣意。

黑色的信鸽被众人当作恶鸟乌鸦。可只有秦桧明白,他不过是通风报信、上传下达的工具罢了。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7)

电影《满江红》里的圣,实际上做了隐藏处理。

武义淳说“免死金牌免不了死”,一方面是说相权过大;另一方面也点明了“金牌”在此无用,圣人在此隐匿。

权力落在了宰相身上,同时,罪名也被扣在了宰相身上。

正邪对抗中的邪,特指宰相秦桧,也刻(意)指秦桧。这种避重就轻的特指如那些东北孩子看完电影后大喊“我要抗金”一样荒谬。

他们不知道,从地域角度来看,东北人在北宋时期就是金人,影片里的大义特指一种被柔化后的汉民族主义。

至于秦桧到底是高宗的走狗还是传声筒,他们如片中那些复诵的士兵一样,更不会在意。

03·罪不在我的中层洗白

《君子盟》中,民众复仇成了上层自省。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中层洗白,同时带出罪恶的“源头”(真正的上层)。

兰珏的父亲并不是奸臣,其背后还有着诸多疑点。兰珏之所以与敌国互通往来,是为了打入敌人内部,搜索情报,以证父亲的清白。

所谓的投敌,不过是历史真相不明后的乱扣帽子;通敌叛国的行为,也成了清白孤子为“叛贼”父亲洗白的精英主义行径。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8)

这样一来,《君子盟》在结构上,反倒实现了《满江红》里秦桧的心愿:

抹除岳飞的诗,为的是让忠义不得伸张;

抹除金国的信,为的是让奸邪难以定义。

片中秦桧有这样一句台词:“本相是个饮茶作诗之文人,心不在庙堂。”言下之意是我也是为上面办事,所谓正邪善恶,并非吾本意。

秦桧想做的,就是混淆是非,毕竟上面的意图不能说,即使跟下面说也说不明白。这也是封建王朝的话语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不断增强。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9)

巧的是,刻意混淆中层的善恶立场,正是当下国产古装剧的惯用套路。

《君子盟》里的皇帝是个傀儡,太后垂帘听政,甚至处处显露出自己要做女皇的野心。

精英阶层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制度本身,应对顶层的原罪口诛笔伐。

这是典型的中产思维,是追求自由、真相之人最喜欢的虚无鸡汤。

当下古装剧多把中层文臣武官塑造成霸总形象,看似戕害忠良,实际上都是迫不得已做的局,演给皇上看的,只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梦华录》里的顾千帆(陈晓 饰),《星汉灿烂·月升沧海》里的凌不疑(吴磊 饰),并不想拥兵自重,而是稳定朝纲。就连罄竹难书的宦官,也因《浮图缘》掌印“太监”洗白。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10)

皇帝不是身体不行的温和派,就是男女主角的CP粉头,这两点在《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中尤为突出。

这样的帝王还算保留了一丝颜面,至于《浮图缘》里的慕容高巩(何润东 饰)则成了个小心眼的废物:只会做灯笼的痴呆王爷,一夜之间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黑化后的他压制能臣,一心为了博不爱自己的女人一笑,忘了帝王的责任。

皇帝无能失心疯,只能靠看似冷酷实则有情的霸总大臣守住这江山社稷,守住那世间人心。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11)

不同于《满江红》里彻头彻尾的缺席者“完颜构”(讽刺高宗赵构对金国俯首称臣的戏称),关于叛贼背后的庙堂政治与权力私心,成了当下影视剧批判的核心,不食人间烟火、有权没脑的顶层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然而这种中产阶层批判语境下的身份逆转,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

04·奸臣叙事背后的君臣角逐

完全将皇权隐去、突出相权的民间立场,与突出中层权力、把祸端全推给顶层决策者的中产思维,都不可取。

前者造就了《满江红》结尾晚会式的万人复诵名场面,后者利用中产倡导的自由、至情观弱化了朝堂勾心斗角的残酷性、真实感。

解构完老导演的权力崇拜(妥协)后,年轻创作者又陷入自我洗白的荒唐困境中。

瑶琴和孙均的那一刺,终究是刺了个虚空的替身;君子盟约,终究是秦桧与兰珏两组“叛贼”的心照不宣。

君臣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忠臣再忠诚,功高盖主,一样会被屠戮;奸相但凡有点底线,反倒会成为皇帝平衡两派的棋子。顶层只有用好这些棋子,才能巩固江山。

《大明王朝1566》的长江黄河论便是这番道理:

“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黄河虽浊,亦能灌溉;长江虽清,时有泛滥。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12)

奸臣叙事,本质上聚焦的是一种君臣关系。重点不是好坏,而是利弊。

《天下长河》里的治河能臣最后还不是被康熙(罗晋 饰)斩了。钻研治河没错,但功高盖主就不该了。治河依凭水性,为官依凭人性。

至于索尔图、纳兰明珠两派的较量,不过是相互压制,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平三藩大捷,文臣直言还有失地未收复,庆功尚早,可最后他还是折在了於田案上。

满江红秦桧最后说的话(当满江红里的秦桧误入君子盟的片场)(13)

观众要看的,或许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一种官场生态。

当然,这是刻画历史剧人物时所要注意的点,至于古装作品,终究还会在“你是恶人”和“我有苦衷”的辩词中持续个几十年的争论。

【撰文: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