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你,一天懒懒散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品德还优良,你就不能照着学一学吗?”

“你看隔壁的小孩儿,自己一天多么自觉的完成作业,而你呢,每天只要我不督促,你永远不会主动完成作业!请问你上学,是为我上的吗?你学的知识,是装进了我的大脑里面吗?”

“我一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上班辛辛苦苦的干,回家还得伺候你。有时候说你一两句,你心里还不乐意了,还给我甩脸色看,要不是因为你,我至于这么辛苦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所以你必须要听我的话……”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1)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属于唠叨类型,只要见不得孩子,一看见孩子马上就要把一张嘴巴都搁置在孩子身上,永远没完没了的“念经”;还有一些甚至属于家庭暴力类型,但凡孩子有一丁点让自己不如意的地方,直接省略了提醒和纠正,上前就是拳打脚踢。

这两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亲子之间关系紧张、家长越是管束孩子越是抗拒……

其实,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曦曦妈认为——教育不是普通家长所认为的说给孩子听,而应该是智慧家长所崇尚的做给孩子看。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父母呢?对此,曦曦妈提出几点建议,或许值得大家参考参考——

(1)以身作则,先做好自己,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近年来,网络上特别流行一句话:“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曦曦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要求,真的很贴切。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殷切希望,但很多家长却被这句话冲昏了头脑,导致对孩子的规划成了异想天开和一个人的遐想。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2)

父母童年的遗憾,总希望孩子帮助自己去完成;父母小时候偏科很吃亏,于是如今总希望孩子能够完美攻克所有学科;父母小时候没有兴趣培养的过程,于是如今就在孩子身上猛砸钱,让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样样精通……

看似“为了孩子好”,但这背后更多的是父母的自私。不管自己当年成绩好不好,也不管自己如今是否还有能力给孩子做辅导,每个父母都不约而同的成了孩子人生的规划师,一会儿指挥孩子干这儿,一会儿指挥孩子干那儿。而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不愿意被家长所摆布,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孩子们开始反抗,开始顶嘴,开始跟父母大吼大叫。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不应该是在嘴上说得多么高大上,而应该从自身着手,给孩子做好榜样。
很多认识的朋友和家长,都羡慕我那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能够认识很多汉字,小小年纪就能阅读,并且平翘舌、前鼻韵后鼻韵、边音鼻音都分得很清楚。但我自己清楚,如果不是我平日里在陪她阅读、跟她讲故事、教她认识汉字的时候格外注重标准发音,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父母是不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记得前几周,女儿在学校学了一个口才秀,其中有一句“蜿蜒的万里长城”。我仔细的听了每个孩子录制到班级群里的还课视频,除了我女儿以外,所有的孩子都把“蜿蜒”的“蜿”读成了三声。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3)

不仅仅是在发音上面,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到细节,在孩子站姿、动作和熟练程度上更是一度放纵。有的孩子朗诵的时候,头喜欢晃来晃去;有的孩子朗诵的时候吞吞吐吐,一看就是练习不够,对课文还不够熟悉;更有好多个孩子,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连自己班级的名字发音,“科特班”依然在读成“科客班”……

在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自己还算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曦曦妈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尽量做好自己之后,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父母都做不好的事情,别一个劲的让孩子必须完美达标,因为这样很没有说服力

在网络发展极其迅猛的时代,大部分家长都成了手机的奴隶。过马路时,有的家长一边牵着孩子的手,一边刷着手机屏幕,完全忘记了自己在过马路;吃饭时,有的家长一边嘴上叮嘱孩子认真吃饭,一边埋头刷着小视频,时不时的发出大笑的声音;开家长会时,老师在上面兢兢业业的分享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而家长则坐在台下,翘着二郎腿,若无其事的玩着手机,以为自己把手机调成静音,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了……

而这部分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哪怕自己对手机、游戏、追剧等再上瘾,但绝不容许自己的孩子毫无节制的看电视、玩手机、玩平板。而这个时候,一部分孩子心里委屈,想着:“为什么你就可以一直玩,一直玩,而我稍微玩一会儿都要被不停的骂?”一部分孩子实在憋不住,开始和家长抬杠:“凭什么你玩就可以,我玩就不可以!你有没有想过,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大声的玩手机影响到我了!”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4)

玩手机,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之一。父母讲脏话,却杜绝孩子讲脏话,也是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亲子矛盾之一。

我女儿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算是很有文化的人,所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讲脏话。可奶奶则不同,一方面是小时候原生家庭的脏话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典型的骂街本事的妇女形象,所以她说脏话,说得很顺畅,可以说每一句话里面都带着脏字。

长期在奶奶的脏话熏陶下,我女儿从两岁开始就时不时的冒出一句脏话来。这个时候,爷爷提醒奶奶,注意措辞,别把孙女教坏了。而奶奶的观点则不同,她竟然认为孙女这么小就说脏话,是非常值得骄傲,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无奈之下,我决定再苦再累都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用语的家庭环境。事实证明,在离开了脏话满天的环境后,女儿这两年已经忘记了脏话怎么说,不管是对于自己的困惑也好,难受也罢,她都能心平气和的讲述出来,而不是毛躁的讲一大串脏话。

其实在很多家庭也是如此,家长从来不注重自己的文明用语,却反过来要求孩子不能讲脏话,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做不好的事情,别一个劲的要求孩子必须完美达标,因为家长的这种高要求显得很没说服力。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5)

(3)告诉自己“为了孩子好,我要让自己先变得更好。”

普通的父母,常常喜欢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却很少反思别人的家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出优秀孩子的。这学期开家长会,由于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我和我的女儿,导致我女儿突然之间就成了其他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之后,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有家长告诉我:“你女儿认识那么多汉字了,真了不起!哎,看看我们家儿子,每天回家都只知道看电视,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会主动完成,更别说主动要求学习汉字了。”在后续的了解中,这个家长告诉我:“我每天下班回家,也很累,根本没心思管孩子,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反正就是玩手机懒得理他。”

是的,他只看到了我女儿能够认识很多汉字的结果,却不曾了解我每天对女儿的陪伴是多么的用心。首先,我不会刻意的要求孩子对汉字进行死记硬背,我会先激起孩子认识汉字的兴趣,让孩子知道原来我的妈妈这么厉害,外面的广告牌也好,各种书籍里的文字也罢,妈妈都能标准发音,流利的为我诵读。

其次,在教孩子认识汉字的过程中,我会以玩乐为主,让孩子对认识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造就了我认为每天教五个新汉字就够了,可女儿却一脸兴奋的主动要求每天要学习十个新字……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你在孩子身上究竟付出了多少,在孩子身上都是会体现出来的。既想偷懒,又想孩子莫名其妙的优秀起来,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等于异想天开。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变得更好,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在你的带领下变得更加优秀。

父母跟孩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都是为了你好)(6)

——————

说给孩子听,不如做给孩子看!您赞同曦曦妈的观点吗?欢迎说出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共同进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