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自相矛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学成语)(1)

01

基础知识

【成语】:鞭长莫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近义词】: 爱莫能助、力不从心、鞭长不及

【反义词】: 不在话下、绰绰有余

02

成语故事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03

成语造句

听说留学国外的儿子生病了,姨妈非常担心,但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许多父母把年幼孩子送往国外,由於鞭长莫及,对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便无法掌握。

这帮匪徒住在国外,英国警方鞭长莫及。

后来,我到外地读书,父亲的严教也就鞭长莫及了。

他在新加坡,我们在香港,要帮他的忙,真是鞭长莫及。

喀尔巴阡山是在该国鞭长莫及的地方。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跨国援助不再鞭长莫及。

古代地方官所作所为,朝廷有时也鞭长莫及,难以管束。

远在深山的小镇的项目来不及做,实在太偏僻,我们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啊。

两个子女与我相隔那麽远,我就是想照顾也是鞭长莫及。

美国内战以后,北方地鞭长莫及者试图控制南方。

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在高山上出事,我就是想救援也鞭长莫及啊!

特别对于区域电网,采用光纤还存在许多鞭长莫及站点。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交管部门一直是鞭长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