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因此春宵苦短之时,最恨时间过得太匆匆。一旦“鸡鸣,寺钟响”,就该起身攻读了。有一位少年,因为觉得时光如梭,颇为不满,居然要求老天再加一更时间。这也真是太大胆了,这样看似无理的要求被写成了一首曲,读后令人会心一笑。这就是元代翰林学士贯云石的《红绣鞋》。

且看人间春秋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元代翰林学士写下这首妙文)(1)

红绣鞋

元代: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其实,这种大胆的情感表达一直是中国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传统。元代之前,《诗经》,汉乐府等作品中,都有大量大胆的爱情之作。元代以后,冯梦龙编的《山歌》和《挂枝儿》更是有很多可爱的大胆求爱的女孩。不过贯云石这支散曲,却风格独具,颇有趣味。

且看人间春秋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元代翰林学士写下这首妙文)(2)

该曲大意:我和你挨着靠着在窗下坐着。累了倦了,我们就依偎在一起,唱起了缠缠绵绵的双歌。此刻我们多么欢愉,可是内心却莫名紧张。听着外面打更的声音,一更、二更、三更地仔细数着。每一更过,心里的愁闷就添了一层,生怕四更的声音响起。然而不管我们多么怕,四更还是响起了,然而我们还有多少知心话没有讲啊。我们都还没有诉完衷肠,这一夜,实在是如梭般飞快。天哪,你就多加一更,又有何妨?

且看人间春秋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元代翰林学士写下这首妙文)(3)

向老天爷要更多的时间,这是违规一般常理的,毕竟时光一去不可留,这个道理人人皆知。然而此曲的主人公何以如此胆大,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元代之后的明代,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曾经向当山土地和巡山使者提出要求,要求心爱的杜丽娘回生。这个要求也很过分啊!人死不能复生啊。但是,柳梦梅一锄头下去,果然挖出一个活的杜丽娘。为什么?因为“情之至”,可超越生死,感动上苍。在这首曲种,此道理恐怕一样适用!

且看人间春秋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元代翰林学士写下这首妙文)(4)

这支曲写的极为曼妙深情。前三句,排铺“挨着”、“靠着”;“偎着”、“抱着”;“听着”、“数着”、“愁着”、“怕着”,语言朴实,却极具表现力和情感张力。可谓曲尽其情,描摹殆尽。落脚点在愁和怕,最愁,最怕的是四更!因为四更之后,爱就难以继续。

且看人间春秋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元代翰林学士写下这首妙文)(5)

然而四更必然会来到,“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无尽的痛楚,在“夜如梭”的感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神来之笔是最后一句,“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此问或古今有情人同一慨也!问的大胆,问的可爱,写出了天下有情人共同的心声。此曲,不事雕琢,清新如画,体现了元曲的本色。难怪王国维说: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而元曲的魅力也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