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或春耕节。
有这么一句民谚“龙不抬头天不雨”,因此在农耕时代,二月二的龙头节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龙是什么,
图腾?奇异生物?还是天文星象...
迄今已有8000年历史的龙,是中国生命力最强、影响最深远的文化现象之一。虽不曾目睹龙,但却一直听闻它在江湖上的传说。
在上古神话时代里,它常以“蛇”的形象示人,“蛇”又称“小龙”,补天造人的女娲为人面蛇身;中国最早的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也有着人面龙(蛇)身的传说。
另一方面,著名学者闻一多则在《伏羲考》中提出了“龙是图腾”的见解。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如马、蛇、熊、鹿…氏族之间,兼并地盘,逐鹿天下。
以“蛇”为图腾的氏族迅速崛起,在吞没兼并其他氏族的同时,“蛇”的形象不断更新壮大,被融入了不同的图腾元素:鹿的角,鹰的爪,马的头…从而组成了自然界中从未出现过的物种的图腾,即“龙”。
也有学者认为,龙是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先祖通过对天文的观察形成了二十八宿之说。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
《说文解字》中,“龙”乃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里指的便是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而非动物之龙在变换。春耕开始,龙星从东方“抬头”,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关于龙的猜测与争议依然不止,而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文化象征,深入人心。
龙鳞、龙牙、龙须面...
把“龙”的吉祥好运吃进嘴里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一年之初,为了得雨以实现春耕,人们常常向“龙“求雨,而农历二月初二恰逢节气上的“惊蛰”、“雨水”、“春分”期间,降雨概率很高,因而“龙“的”神力“得以彰显。
到了元朝,这种祈雨的仪式便正式成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1.
挑(tiǎo)龙 头
龙抬头的日子,北方的农村有舞龙的传统,将龙头高抬,象征龙抬头。或者用灶坑里的草木灰撒成龙的形状,围着龙形走上几圈,祈求圆圆满满。
而在吃食上与“龙头”对应的就是猪头肉了。龙有九似,其中“头似驼”,但是骆驼的头可不是常见的,于是用形状差不多的猪头代替。
从商朝开始,猪就是祭祀用的食物,后来逐渐变成用猪牛羊的头部来置于供桌上祭祀。
到宋朝时,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逐渐流行起来,原因在于宋朝的猪肉很便宜,老百姓吃得起,所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二月二吃的猪头肉一般被做成凉菜,猪头用开水泡煮,刮去猪毛,用喷灯烧一下,将猪毛去除干净,水煮熟,再放入老汤中卤制,咸香爽口。防止有碍观瞻,一般猪头肉都是切好,蘸蒜酱食用,卷饼吃味道也很好。
2.
吃 龙 食
二月二这一天所有的食物以“龙“命名,一方面既为“龙”的节日添彩,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身体健康,腾飞万里的愿望。
「吃龙耳」
饺子在中国的节日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北方。
而二月二吃饺子的原因在于饺子的形状与龙的耳朵形状相似,俗称“龙耳”,饺子的馅一般要有肉有菜,谐音“有财”。
「食龙牙」
馄钝的形状饱满圆润,很像龙的牙齿,所以二月二吃馄饨就相当于吃了龙牙,一般在南方比较多。
馄饨的形状也很像龙的眼睛,所以有些地方也将馄饨称其为“龙眼”。
「扶龙须」
龙须面也是二月二的吃食之一,这种起源于抻面的有着300年历史的食物讲究的就是细,如龙的胡须一样飘逸。
二月二煮上一碗龙须面给长辈,祈福和顺美满。
「揭龙鳞」
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二月二的习俗与立春的习俗多少有些类似,在北京二月二也要吃春饼。
春饼形状圆润,刷过油的春饼还有着诱人的亮色,与龙的鳞片很像,所以吃春饼就是揭龙鳞。卷春饼的菜当然最好有猪头肉,这样龙鳞和龙头一次都吃了。
另外,吃春饼最好炒上一盘荠菜,谐音“集财”,用春饼卷着吃,象征把财富集了起来,好兆头,正所谓“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筋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
除了春饼之外,老北京旧俗还有吃煎饼的习惯。二月二惊蛰之后,各种虫子开始出没,用木头支起灶台和锅的方式摊煎饼,灶头上冒出的烟气将虫子从屋子里熏走。
其他地方有相似的做法,如葱油饼,葱油饼上的纹路与龙鳞纹路相仿,更形象。
在天津,龙鳞则用煎焖子代替,绿豆磨碎成淀粉熬成半透明的食物,再上锅煎成金黄,仿佛龙鳞金光闪闪。
「撑龙腰」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其实这花糕就类似于北方的糯米凉糕、老北京的驴打滚,软糯的外皮裹着香甜的豆沙,外形圆滚滚与龙身相似。
据说吃了“龙腰”可以保证一年都没有腰部疾病,干起农活来特别有劲。
3.
炒 豆 子
小时候,老辈的人会讲这样的故事: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黄豆,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二这天,就炒豆吃。
也有谚语曰:“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这种约定成俗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龙抬头,
孩子大人要剃头
民间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说法,许多地方也还保留着“剪龙(理)头(发)”的习俗。
这一天,为孩子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大家不知道的是,“剃龙头”是龙抬头节的习俗之一,而龙抬头节主要集中在北方,在南方则为“社日节”。
南方的社日主要活动是祭土地神、看社戏。相传二月二是土地公的生日,因此在这天祭拜土地神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社戏”
社戏是在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为酬神求福,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
农村中春秋社戏,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就生动描绘了清末绍兴乡间社戏演出的情景。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龙,并赋予了龙无所不能的神通,寄存生存与希望。而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当然也要向龙的精神看起,君子如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今日互动>
二月二龙抬头节,你的家乡吃什么?
部分内容来源于知乎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