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我省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专题汇报会,研究推动全省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办法举措。会议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才是关键。要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方向,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确保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意味着人才工作要有“全国和全省”视野。从“全国”来讲,人才僧多粥少,各地人才“争夺战”激烈,要想吸引更多人才,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魅力是根本。

近些年,我省城市吸引人才有喜有忧。

一方面,我省招才引智不遗余力,山东一些大中小城市不断推出吸引人口和人才的政策,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4月30日,继沈阳和南昌“零门槛”落户之后,济南成为全国第3个“零门槛”落户城市。青岛也不断降低落户门槛: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连续三年降低落户门槛;启动“聚才行动”,出台十条举措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有区市政策叠加,推出顶尖人才“千万综合资助”、人才团队“亿元综合资助”等政策……疫情期间,青岛再次密集出招,持续“吸粉”,“来了就是青岛人”逐渐叫响。

4月28日,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在2019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上海连续三年排第一位。2019年济南人才吸引力指数39.4,居全国第8位,较之2018年第14名,2019年大幅上升了6个位次。据了解,2019年济南人才吸引力指数39.4,人才流入占比2.2%,人才净流入占比0.6%,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2.3%,海归人才流入占比1.7%,济南吸引北京外流人才占比,排在全国第6,是北京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之一,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此外,青岛指数排名第16名,烟台排名42位。

另一方面,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和从全国范围观察,山东人才资源数据还有不那么理想的一面,其中高端人才质量结构失衡。比如,目前,现有在鲁两院院士,不到江苏的一半。每年来鲁工作的外国人才4万人次,高端人才比例不足10%,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青烟威等东部地区。山东人才密度指数为12.1%,而江苏为23.3%、浙江17.8%。

人才和人口密不可分,人才属于人口中有文化、有技术、有专长的相对高素质的群体。人口聚集多的城市,人才聚集也多,人口增量是观察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从人口增量来看,山东城市情势并不乐观。

当前,随着北京和上海严控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迎来做大做强的最好时机。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连续3年减少,累计减少19.3万人。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201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增加4.36万人,人口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中商情报网4月15日数据分析, 2019年,深圳连续两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后,2019年被杭州夺得桂冠。宁波常住人口增加34万成为黑马。

山东高层次人才信息(观澜山东吸引人才)(1)

杭州以55.4万人口增量,摘下2019年度人口增量桂冠。深圳、广州常住人口增量依旧保持在40万左右。宁波紧随广州,常住人口增量34万。佛山、成都、长沙、重庆、郑州常住人口增量均在20万左右。武汉、西安是最早“降低落户门槛”的城市之一,两座城市人口增量均呈现疲态。2019年武汉常住人口增量13.1万人, 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19.98万人,相比2018年均有下降,但武汉和西安仍然比山东城市要好。

2019年,山东青岛以10.5万人口排在全国第14位,这和GDP排名相吻合。也许因为统计时间问题,济南没有列入这个排名。记者查阅《2019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济南年户籍人口增长11.45万人。济南数据如果排进去,那就是济南人口增量排全国第14位,青岛排第15位。

山东高层次人才信息(观澜山东吸引人才)(2)

流动人口也是观察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9年,常住流动人口中,北上广深依旧是位居前排,其中以上海最为突出,为972.69万人。广州967.33万人排名第二,深圳818.11万人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北京、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宁波、东莞占据名单的前十名。其中,济南以203万,排名全国第20位,和GDP排名相吻合,这也是山东城市的最好名次;青岛以161万排名第28位,和GDP排名有一定错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

吸引人口和吸引人才,本质上都是吸引“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一个能吸引人口的城市,必然能够吸引人才;反之也成立,人才看好的城市,普通人也会看好。当然,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而言,他们的眼光更高,“是龙就要入大海”,高端人才更愿意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山东吸引人才,得让中心城市发出更多“光芒”。

山东高层次人才信息(观澜山东吸引人才)(3)

记者观察认为, 建设足够分量的与沿海开放大省相对应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要有一定体量。济南和青岛,比不过京沪,但要争取达到京沪一半的城市人口。根据今年1月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 目前,上海人口2400多万,北京人口2100多万,山东有一亿人口,城市化率60%多一点,意味着山东还有4000万人口为非农业户口,城镇化任重而道远,济南和青岛至少达到而不满足于1000万人口,才能更好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也才能对国内外人才产生更大吸引力。目前,青岛人口940多万,济南离千万还有110万人口的差距,还缺临门一脚。

二,要有鲜明特色。城市规模大,是一种竞争力;但规模之外,特色也是竞争力。杭州讲规模比不上京沪,但以55.4万人口增量,摘下2019年度人口增量桂冠,就是因为有特色。杭州吸引力强,有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效应,有当地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作用,也与杭州美丽的西湖美景分不开。我们要保护发展好济南山泉河湖的特色,保护好青岛黄海明珠的海韵,让优美的风景成为生产力。

三,要有一定资源优势。一线城市能够吸引众多人才,人才都挤着想进去,与一线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科技和产业优势都密不可分。这次疫情,也让很多城市认识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山东要发展、引进一流的资源,让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能够在这个城市愿意待,就必须向国际标准看齐,拥有发达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四,要有相当舒适度。现在到北京和上海,会发现其地面的行人并不多,大量的人员通行都是依靠地铁。应该说,地铁是现代城市功能完善的标志性工程。当一个城市建立起闭环的地铁交通,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包括城市本身的档次,都会跃升到一个成熟阶段。当前,山东城市不算大,但交通拥堵还比较严重,这与地铁为主的公共配套设施“慢了半拍”有一些关系。目前,济南和青岛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地铁建设,这项工程进展得越快,城市的舒适度就会越高,吸引人才的筹码就会多一点。

促进山东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尽快建设与沿海开放大省相衬的现代化大都市,记者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

要有鲜招靓招,让城市获得超常规发展。例如,199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搬迁市政府,东部大开发”的决策,这一决策为青岛市的快速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岛市政府东迁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跨越发展,形成了以五四广场为核心的经济圈,在全国引领了城市发展新模式。

当前,青岛和济南入列全国城市前20强,但也面临“背靠背”的竞争局面,国内城市如今是你追我赶。“紧咬”青岛的城市是郑州,郑州排在青岛之后,和青岛GDP仅差151.61亿元;“紧咬”济南的城市是合肥,2019年合肥GDP是9409.4亿元,和济南9443.4亿元相比,只差34亿元。如果没有超常规大招鲜招,难以摆脱这种胶着状态。

其次,要从“经济圈”建设过度到“都市圈”建设,将主城区建设放在优先位置。5月7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参会。一般认为,经济圈建设重在城市之间的产业连接和交通连接,而都市圈建设重在城区发育和城区功能完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旨在“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岛城市群”,只有城市功能完善了,美誉度提高了,才会让众多人才对城市产生“家”的感觉。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