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旅游,一定会去伪满皇宫。做为警示教育基地,伪满皇宫见证了日伪时期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我们都知道,伪满皇宫不是溥仪建设的,也不是日本人建设的,那么伪满皇宫的前身是什么?黑吉两省卖盐的仓库,还有盐务稽核处!

长春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黑吉两省卖盐的仓库)(1)

“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因为盐的制作比较麻烦,而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从中国古代,就实行盐业专卖制度。

东周庄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5元,齐桓公继位,任用理财家管仲辅佐朝政。管仲充分利用齐国海盐资源丰富的优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开创食盐官营制度。 此后,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盐业专卖。

到了清朝的是时候,各省都设立实行盐务专卖制度。东北三省,官盐总局就设立在今天的沈阳市。1908年,吉林省在省城吉林设吉林省官运总局,在长春设官运局和盐仓。

不过,随着长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吉林省官运总局也搬到了长春。那么,搬到哪呢?

长春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黑吉两省卖盐的仓库)(2)

长春商埠地

盐业官运总局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税收,所以一定要在繁花之处。那时,长春最繁花区域在长春商埠地,也就是今天的大马路一带。为啥长春商埠地最繁花呢?原来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胜利,随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规定开放长春等16处为商埠地。1909年,吉林西路兵备道颜世清主持编制《长春商埠地开发计划》,确定商埠地范围, 主要由大马路、二马路直至七马路、大经路、永长路、长通路等16条马路和燕春茶园东胡同、郝家胡同、康宁胡同等34条街巷组成。

长春开埠后,民族工商业迅速兴起,商埠地内共建有商号1488户,银行、钱庄88户,医院、茶馆、戏院62户。可谓商号密集,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兴盛一时。这里成为当时长春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到1922年,商埠地人口已增至54000人。

因为长春商埠地比较繁花,所以吉林省盐业官运总局就建设在了长春商埠地旁东北侧兴运路北端的高地上,南面有头道沟沟渠经过,西距长春火车站约2公里,南距长春清真寺500米,北靠满铁附属地边界。

盐业官运总局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办公楼,也就是现在的伪满皇宫内勤民楼和缉熙楼,一部分是盐仓。1911年秋,吉林省官运总局迁到长春,住进了新的办公大楼。这座大楼不但有盐仓,盐务稽核处也都搬到了这里。

这座大楼比较豪华,曾经是长春市的地标性建筑。

长春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黑吉两省卖盐的仓库)(3)

办公楼

1913年,中国已经进入了北洋政府执政时期。当年1月,吉林官运局改名为吉林省榷运局,归北洋政府财政部管辖。为啥叫做榷运局呢? 这与盐业专门的历史发展有关联。根据资料记载,专卖古称“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独木桥,禁榷合起来就是自己独占,不允许他人涉及经营。所以,吉林官运局改名为吉林省榷运局,意思也就是专卖。

因为长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15年1月,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机构合并,吉林榷运局易名为吉黑榷运局,办公地点就在今日的伪满皇宫。

1932年,东北又变天了,伪满洲国成立。既然是一个国家,肯定要有皇宫,那么皇宫设立在哪呢?肯定会选最豪华的地方,大家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吉黑榷运局最合适,可以作为一个过度的皇宫。

1932年2月,时任吉林省长官的熙洽命令,将吉黑榷运局、吉黑盐务稽核处之全部,长春盐仓之西院房屋即速让出,作为“新国家”执政府的驻地。

长春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黑吉两省卖盐的仓库)(4)

伪满皇宫

1932年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

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从1934年到1940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

伪满洲国倒台后,1954年,吉林省博物馆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临时选址在伪满皇宫,以同德殿、嘉乐殿和书画楼等作为其馆舍。1962年7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考察伪满皇宫旧址后,做出“要把伪皇宫由文化部门管理起来,使之成为展览中国末代皇帝前半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的场所”的指示。1962年12月1日,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会于做出决定:“同意将伪皇宫遗址交省文化局筹办陈列馆。”

此后,伪满皇宫博物馆收藏了大批伪满宫廷文物、日本近现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雕刻、非遗传承人作品等艺术精品,成为吉林省的警示教育基地,也是来长春旅游的游客必去之处。

【作者:张小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