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一个接触过冯巩的人,恐怕印象里最深的感受就是他的“快节奏”——反应快,说话快,动作快……

快得让人头晕,心跳加速,一天内如果喊他十次,这十次回话肯定能出自十个地点。

若是两天没见着他,没准儿他已经飞过了几千里地的路程。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

冯巩总是对朋友说:“一天干三件事儿,总是要比一天干一件事儿效率高。”

正如他的做事原则一样,要么就什么都别干,要么就做好。

作为一名演员,冯巩所谓“好”的标准,就是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让“上帝”满意。

一年中拿出九个叫得响的新节目,的确够得上任务艰巨,可越是这种时候,冯巩越是一反常态。

平时的他恨不得一天做完十天的事儿,进入创作状态下的他可以八次、十次的修改脚本却不厌其烦。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2)

正是这不厌其烦的挑剔,才产生了如今观众心目中幽默大师的形象。

而这样风风火火的冯巩也有胆怯到退缩的时候。

当时的他鼓足了勇气,才决定参加“心连心”艺术团前往老山阵地进行慰问演出,甚至写好了遗嘱交给了自己的朋友。

老山阵地究竟有着怎样的凶险?而演员冯巩为何又一定参加艺术团?

这些还要从冯巩的出身开始讲起。

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冯巩的原名叫做冯明光,1957年12月6日出生于天津。

虽然他本人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祖上却曾经十分显赫。

担任过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和代总统的冯国璋,就是冯巩的曾祖父。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3)

然而,这样的显赫并没有给冯巩带来任何好处,相反成为了一次又一次阻碍他发展的绊脚石。

冯巩他从小就爱好文艺,且十分有表演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除了模仿演唱当年流行的“样板戏”,还喜欢拉着祖传铁炉换来的胡琴,成为学校宣传队的积极分子。

特殊时期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听了马季和唐杰忠合说的新编相声《友谊颂》,便立刻迷上了相声。

而且在学校宣传队排演这个节目的过程中,冯巩幸运地成为了节目演员,至此,他便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4)

然而,冯巩的相声之路并不平坦。

马季听闻天津有两个学生能够表演他们的《友谊颂》,特地从北京赶去观看。

在一番详细的了解后,马季发现那两名学生的确都是表演相声的好苗子,于是决定收对方为徒,将带他们到北京培养。

这两个孩子就是冯巩和他的早期搭档刘伟。

冯巩本以为有名师教导后他的演绎生涯会一帆风顺,可刚到北京他就面临了演绎生涯的第一道坎儿。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5)

马季

因为祖上在当时被认定为“反动军阀”,他的政审无法通过。

到北京发展的机会受阻,冯巩就算再爱文艺表演也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入天津纺机厂当钳工。

一个有天赋的演员就此断送着实可惜,好在不久后事情迎来了转机,沈阳军区某部的工程兵宣传队知道天津有一对相声苗子,表示有意吸收。

而参军是那个时候最好的人生跳板。

于是,尽管在冯巩所在的工厂领导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冯巩还是和刘伟一起,偷偷登上了前往部队的火车。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6)

但冯巩的演绎事业真的就此畅通了吗?

显然不是的。

虽然在辽宁当了两年的文艺兵,两人的文艺之路稍见起色,但他最终还是因为政审问题,不得不回到当初的工厂。

足足几年后,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让当初都快放弃梦想的他才摆脱了身份的桎梏。

在马季的关心和提携下,他终于进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在和刘伟表演了一部又一部相声作品后,冯巩的人气在艺术团中有了不小的增长。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7)

终于在1985年的一天,“心连心”艺术团邀请冯巩和刘伟一同到老山阵地进行慰问演出。

在当时老山阵地的形势乐观,对于我军来说,侵扰的越南士兵就如同磨刀石一般的存在,根本不足为惧,这才有了艺术团慰问演出的发生。

但冯巩却一时之间难以抉择,到前线慰问演出是磨炼表演的好机会,而且能给战士们带来欢笑和喜悦。

但毕竟是战争前线,此次去演出也有遇到意外的可能,而一旦遇到意外就再也回不来了。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8)

冯巩和刘伟

冯巩虽然有过胆怯,但很快就打消了退缩的念头,他心里清楚前线的战士们尽管将敌人打的节节败退,但也难免疲惫。

习惯了枪林弹雨的日子,他们才更需要娱乐节目来调整心态,振奋士气。

为此,冯巩答应了艺术团的邀请,并在临行前夜写了一封遗书交给好友秋林,他认真地说:“如果我没能回来,帮我照顾我的妻儿。”

就这样,冯巩和搭档秋林带着行李,怀揣着一丝恐惧和兴奋,随着艺术团来到了老山阵地,距离冲突地带不足两公里的“猫耳洞”

在老山阵地,冯巩会发生怎样难忘的往事呢?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9)

冯巩和刘伟

为战士们带来笑容

当冯巩看到战士们的生活环境时,心里的恐惧顿时消散,他甚至眼眶湿润,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些过来。

战士们看到冯巩二人前来后顿时迎了上来,兴高采烈地说:“可算把你盼来了。”

看着战士们憨厚朴实的笑容,冯巩眼泪差点没绷住,他赶忙用力炸了眨眼,用动作掩盖抹眼泪。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0)

这些战士们背后是他们的祖国,而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在这里不知道奋斗抗争了多久。

冯巩心里想道,他们不畏生死,而我们这群来这里几天的人,又怎么可以有任何退缩的念头呢?

看着围过来的战士们,冯巩冲他们用力摆了摆手,然后与刘伟两人走向了为他们临时搭建的表演高台。

站在高台上,冯巩和刘伟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出互相心情的复杂,以及对边境战士们的感激之情。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1)

冯巩和刘伟演出

他们用心卖力地将节目表演得十分精彩,惹得台下的战士发出响亮地笑声。

顿时,那呼啸的风声被战士们的爽朗笑声掩盖。

过了许久,艺术团的表演节目全部完美谢幕,冯巩站在其他表演者之间,看着下面的战士们,眼含热泪。

他对着一旁的刘伟说道:“能让他们开心,哪怕一会儿,我这一趟,也值了!”

在即将离开老山阵地时,几名战士过来送行。

其中一名战士脸色怪异地看着冯巩,让冯巩有些不自在,不由得问道:“怎么了?”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2)

那名战士犹豫片刻看向了旁边的几名战士,在眼神询问后,他略微思考后说道:“你们来的那天就被越军发现了。”

冯巩有些吃惊,之后便疑惑地问道:“那为什么他们没有攻击我们?”

那名战士有些哭笑不得地说:“他们把你们俩当做日本人了。”

冯巩和刘伟明显愣住了,追问后才得知。

那天的越军看到他们二人的服装是蓝灰色西装,落后的越军只在日本的军队里见过,误以为他们是日本人。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3)

越军士兵虽然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和中国人有说有笑,但是如果发生冲突伤害到了另一个国家的人,会让本就招惹中国的越南雪上加霜。

之后越军的侦查士兵把情况上报给了上级,得到的命令也是不要有任何举动,所以才没有发动任何攻击。

冯巩既有些后怕又有些好笑,但他也知道就算是被袭击了,老山阵地的解放军战士们必然也会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一次的演出圆满结束,也让他的艺术人生迎来了不小的改变。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4)

冯巩在回到家乡后,每每想到老山阵地的战士们,他就觉得国家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在不同领域奋战的人们一定也需要快乐。

冯巩觉得自己的表演区域不能只局限于单一领域,他的观众也不应该局限于大城市。

贫苦的人们,奋斗中的人们,在前线保卫国家的人们,以及一直为了国家建设和未来无私奉献的人们,都有享受快乐的权利。

冯巩当下作出决定,和领导申请要到全国困难的地方去,把相声的快乐带给那些需要的人们。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5)

之后,冯巩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等环境严峻的地方进行演出,紧接着在四川、山西等地的山洪抢险计划中,他依旧踊跃加入。

这舍命奉献的快乐演出,为他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尊敬与掌声,观众们的叫好声、欢笑声,充斥着他的艺术生涯。

进军影视圈

众所周知,表演相声之余串演电影和电视剧,是冯巩较之“ 正业”毫不逊色地“副业”。

其成就与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许多专门从事影视表演的专业演员。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6)

从1987年到2012年的18年间,冯巩先后参与创作和表演的电影有许多,其中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得印象。

他更在《埋伏》中扮演叶民主这一角色,在1989年第十七届电影节斩获“金鸡奖”特别奖。

期间,他先后两次荣获第四届和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俨然一位成就斐然的电影艺术家。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7)

而在2010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所拍的献礼片《建党伟业》中,冯巩饰演了自己的曾祖父冯国璋一角,不但成就了一段影坛佳话,而且给自己的电影生涯注入了特殊内涵,赋予了特殊意义。

冯巩的电视剧表演虽然没有电影那样密集和持久,但也成绩不俗,尤以主演连续剧《那五》,并成功塑造主人公那五的形象为人称道。

1989年,他以扮演那五角色荣获首届十佳电视演员大奖,该剧也于同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电影厂家生产的电视剧作品一等奖。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8)

许多人都为冯巩的影视表演成就感到纳闷,但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他所表演的影视剧类型,多为喜剧或者轻喜剧。

而他相声表演擅长“抖包袱"的专业功底,对塑造影视剧中的喜剧形象,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他在镜头前有别于一般影视演员的松弛表演状态。

他尤其是在长期的相声表演生涯中,积累形成的明星品牌效应,及与观众建立起来的特殊“台缘”关系,都是其他一般的影视演员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是冯巩的特殊天赋,更是相声的魅力与威力。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19)

从相声到小品

进入21世纪,冯巩的舞台表演主要转向了“小品”。

他在舞台上的活动,更多不再是以自己的本色身份去说演相声,而是进入了角色化的“扮演” ,走向了“戏剧”的场域。

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近20年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为数以亿计的广大观众所熟悉的《马路情歌》、《还钱》、《爱的代驾》等节目上。

从1986年与刘伟搭档表演相声《虎年谈虎》,到2014年表演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冯巩连续上过30届央视春晚。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20)

牛群、冯巩

这使他成为登上春晚次数最多的相声演员,也使他成为春晚节目评选中获得奖项,由数量到等次都最多、也最高的演员。

以1995年为界,前10年他在春晚舞台上主要是表演相声,这使他牢牢形成并奠定了在相声表演方面的社会影响与艺术地位。

然而,近20年来,他的春晚节目一步步转向了小品。

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1995年,他与牛群和倪萍合作表演的《最差先生》

这个节目虽然标为“相声”,实际上却是三个演员的“代言”演出。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21)

牛群、冯巩

基本上进人了人物形象固定的角色化表演,从而成为冯巩由相声转向“小品”表演的拐点。

之后,随着此类节目的逐年增多,以及角色化表演程度的加深,到2006年春晚的《跟着媳妇当保姆》,虽然一度标示为“相声剧”而非“相声”,但他进入戏剧变得名副其实。

当然,对于冯巩的主要转向小品创演,业界内外不乏叹惋与争议。

但不管怎样,均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他的别样影响力,以及业界内外对他的看重与期冀。

1985年冯巩老山阵地演出(冯巩去老山阵地演出)(22)

冯巩和牛群

多年来,冯巩上场表演时一开头就嚷嚷一句“我想死你们了!”观众与他的距离瞬间被拉近。

目前,冯巩身兼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的社会身份,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总团长的职业身份。

同时他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及全国政协常委等的政治身份。

他的社会角色及公众影响,已然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相声和曲艺演员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

如今冯巩已经很少活跃于台前,他的徒弟之一的贾玲正带着师傅的精神传承,将用喜剧表演新手段带给更多人以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