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庆祝建军九十周年,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拍摄《建军大业》年度献礼巨作向革命先烈前辈致敬。该片在短短几日票房过亿,热评不断,这期间对于片中大量采用年轻明星演员一时饱受争议。有许多人认为用年轻的“小鲜肉”来饰演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一种商业的娱乐效应,其实不然。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

1927年的时候,革命领袖周恩来只有28岁,毛泽东,叶挺等几乎都是三十岁出头,而林彪和粟裕更小,只有19岁。选择实力派老戏骨演员是很好,但是单从年龄上来看确实是与那个年代的先辈较大了一些,与历史真实情况不符,尽管有些观众仍是觉得这些“小年轻”来演是对历史的不严肃,但是请别忘记,这些后世我们所尊崇的领袖先辈在当时也是年轻的“小鲜肉”啊。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2)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3)

《建军大业》事实上也并非如传言所说是让流量来充当娱乐商业的宣传噱头,从主演的搭配来看就是由“小鲜肉” ﹢“戏骨”的组合,尽管主演名单里有数十位的年轻演员,但真正起到推动剧情作用的只有马天宇,刘昊然,欧豪三人,他们配合刘烨,朱亚文,王景春等均在革命主旋律中亮相的成熟演员,起到了照顾年轻观众的观影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影片的质量。

影片中高潮莫过于“南昌起义”和“血战三河坝”这两大事件。看过影片的观众除了被令人血脉喷张的快节奏紧张的爆破戏所震撼激动,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以及那个年代的为了一个信仰所奋斗的不易。马天宇饰演的林彪与刘昊然饰演的粟裕是全片精彩的看点之一,从二人一开始在会议门口的对话,我们能感受到两个男孩少不更事,还未经历战争时的懵懂和蓬勃的少年感。马天宇当时的一句台词“我现在听不懂,但是将来一定会懂的”更是充满了少年气,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在经历第一场“南昌起义”的战争后,二人在经历第一场胜利后的欢呼兴奋,更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气息但却已经有了历练。三河坝战役中,面对死去众多的同胞兄弟,马天宇所饰演的林彪流露出坚毅的眼神恳请留下坚守,在战士牺牲时那一声掷地有声的“敬礼”不禁为人动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孩的成长,一段奋斗的不易与辛酸。当红青年演员马天宇将这一人物的成长细节拿捏的非常到位,具有层层递进的人物立体感,使人物的表达更加的饱满,丰富。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4)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5)

据悉,在拍摄期间,刘伟强导演为了加强演员的素质,让这些年轻演员参加军训,为了场面的真实感,许多的爆破戏由导演亲自操刀拿着摄影机跟着演员进行实景拍摄,这一部电影的制作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影片在播出期间,由这些当红年轻演员所带来的明星效应是可想而知的,许多粉丝后援纷纷组织包场,导演组煞费苦心的邀请偶像演员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希望偶像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中国建国建党的历史,了解今日和平安居的来之不易。换个角度来说,这些革命领袖就是那个年代的偶像啊,年轻气盛,意气奋发的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理想目标奋斗不息,燃起他们激情青春的岁月。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6)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7)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8)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9)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0)

用偶像来诠释偶像,一部分观众可能被长久的标签捆绑于是对年轻演员抱有一定的偏见,有些明星可能真的是如标签一样,但其实更多的年轻演员是被人们长久的偏见被标签化,就像当初实力派老戏骨唐国强,陆毅被人说是“小白脸”,“奶油小生”一样,不管承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年轻的演员终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未来,继承演员正统的,既然如此,给年轻演员一些发挥的空间,出演领袖锻炼成长的机会,又何尝不可呢?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1)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2)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3)

欧豪张艺兴同台 同为偶像化领袖(14)

(文:球球\编辑:纯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