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现在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儿“猫病”,当他们看到猫猫时,就容易走不动道儿。
不过,人类为其痴迷、被其“奴役”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更早。
2004年,考古学家在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的一座古老墓地中发现了一具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猫的骨骸,它距离墓主的尸骨只有不到20厘米,可见与墓主关系非同一般。经过测算,这座墓穴大约建于公元前7500至7000年之间。这一考古发现将猫的进化历史向前推了至少4000年,直接改变了人类对“家猫”的认知。在此之前,学界公认的养猫先锋,当属古埃及人。
考古学家在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发现的猫骨骸。
大约3600年前,古埃及人开始饲养猫,可能因其以捕食人类谷仓的老鼠为生,在无意间帮人们保护了粮食,这使它们与人类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驯化关系,因此保留着野性,不甚粘人。为了赢得猫咪的垂青,当时的人们将其视若神明,不仅爱护有加,还严禁对外出口。后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古埃及法老愿意将猫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友好国家,这时,猫才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广泛传播。
古埃及 巴斯特女神铜像 大英博物馆藏
古埃及 猫木乃伊
而中国驯化家猫的时间比较晚。最早驯狸捕鼠的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杨权》就有“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的说法;这表明当时用狸来捕鼠,已经比较常见了。(当时的猫还停留在野猫状态,所以称之为“狸”。)
大约在隋唐时期,猫被人类彻底驯化,在宫内广泛驯养,围绕着猫也出现了众多灵异故事。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年的《隋书·外戚传》,就讲述了一个“猫鬼”的故事。
隋文帝杨坚的大舅哥独孤陁领养了一个猫鬼。有次独孤陁要喝酒,府中缺钱,他就让猫鬼去权臣杨素家中偷钱。得手之后,独孤陁胃口大增,又指使猫鬼进入皇宫,希望猫鬼附在做皇后的妹妹身上,以便给予自己赏赐。被猫鬼侵扰之后,皇后与杨素的妻子同时病倒,前来治病的太医认定二人所得疾病皆是猫鬼所害,文帝听闻后大惊,催促大理寺官员追查,猫鬼的操纵者被缉拿归案。“独孤陁养猫鬼”一案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唐朝。为了惩治猫鬼等邪术,唐朝首部成文法《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制作、传养、教唆他人蓄养猫鬼的人,一律处以绞刑。
隋唐的盛世繁华,掩盖不住猫的悲惨命运,因为猫鬼的邪术传说,猫在一段时间内被禁止饲养。
不过古人终究还是逃不过猫咪的“真香定律”。两宋时期商业发达,养宠之风盛行,猫咪再次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无数文人墨客为它们搔首弄姿,养猫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峰,汴梁的市集里猫舍、猫粮店,甚至猫咪美容美发一应俱全。
那时想要养只猫,还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仪式:
首先需准备一份“聘礼”。这聘礼还有讲究:如果想要别人家生的小猫,那就得给主人送盐,寓意“有缘”;如果想要把野猫带回家,就得给猫妈妈送一串小鱼。接着,选个黄道吉日下聘书,也就是纳猫契,才可以抱得猫猫归。
回到家后,还要请西王母、东王公做个见证,一是要求铲屎官得好好对猫,二是猫也得好好干活儿。再带着猫祭拜家里的狗子和灶台,因为猫喜热怕冷,暖和的灶台可以圈养住猫。然后将沾有猫尿的筷子插在“天然的猫砂”土堆上,让猫咪熟悉味道认准厕所。一套流程下来之后,仪式才算结束。可见,在宋人的观念中,猫就如一名新过门的家庭成员。
纳猫契
《宋人戏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诗人陆游可以说是南宋第一猫奴。
陆游好藏书,但老鼠却把他的书啃得一片狼藉。于是乎他便养了一只小猫,还给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於菟,译为小老虎。鼠患解决,陆游高兴之余还写了一首诗表扬小於菟:“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后来,猫被照顾地太好了,不再逮老鼠,引得陆游破口大骂:“狸奴睡被中,鼠横若不闻”、“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不过骂归骂,骂完还得接着撸。于是又写下“鹦鹉笼寒晨自诉,狸奴氊暖夜相亲”。
在陆游的诗作中,有名有姓的猫有三只,除了小於菟,还有雪儿和粉鼻。
到了明代,豢养宠物猫达到了巅峰状态。下到平民布衣,上至贵人天子,都爱猫成癖,且宫中养猫风气更盛。率先在宫中养猫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起初试图用猫教导子孙两性知识,没想到却被后人们玩儿出了花儿。先是设立“猫儿房”,四位太监专门陪护,为皇帝饲养“御猫”,紧接着给猫加官进爵,定期发放封路赏赐,宫人见了都得请安。
弘治皇帝朱佑樘在西苑和万岁山之间的乾明门内,饲养了十一只猫,每天这些猫就要消耗猪肉四斤七两,还有一副猪肝。朱佑樘还会派人“买熟豕蹄饲猫”,也就是熟猪蹄喂猫,变换花样,改善猫咪的伙食。
弘治皇帝朱佑樘独子——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继承了他父皇饲养宠物的嗜好,而且发扬光大,扩大到饲养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
嘉靖皇帝即位后,依旧对养猫事业乐此不疲。嘉靖皇帝养的猫名叫“霜眉”,精通人性,深得嘉靖皇帝喜爱,地位甚至高于后宫妃子!霜眉死后,嘉靖皇帝心痛不已,打造纯金棺材将它埋葬在万岁山,并立了一块墓碑名为“虬龙冢”。为了纪念爱猫,嘉靖皇帝还按照道教礼仪设坛为之祈祷,命大臣写祭文。其中一位名叫袁炜的大臣用一句“化狮为龙”直戳嘉靖皇帝内心,不久袁炜便被提拔为礼部尚书,补入内阁。
到了万历时,明宫的爱猫之风达到极盛,紫禁城里,无论御前还是后宫中,无不有猫。由此可见,有明一代,猫咪成了上流社会极为宠爱的动物。
明宣宗朱瞻基《五狸奴图》细节图
清代时,猫在宫里的地位就远远不如狗了,在一些记载中,皇帝还曾下旨禁止某些地方养猫。清道光九年的一道《上谕》中指出:“十六日,奉上谕:以后,首领、太监,不准养猫。如若有养猫之人,立刻拿出。再有养猫之时,被万岁爷瞧见,治总管、首领、太监等不是。钦此。”不过毕竟到了没落的时期,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不管养什么,也避免不了迎来被遣散的命运。
但这并不影响猫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甚至专门有人出书立著——《猫苑》。此书共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门,广搜博采历代有关猫的典故、诗文及传说,成为当时养猫人的必备图鉴。
《猫苑》《猫乘》是清初时期的文人黄汉和王初桐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人养猫的一些小百科。
到了近代,鼠疫肆虐,一些地方要求家家户户养猫,以至于民国众多风流人物都悄悄地变成了猫奴。比如:
画家徐悲鸿以擅长画马闻名天下,但他一辈子画得最多的却是猫。在赠吕恩女士《猫》时,徐悲鸿幽默地自诩:"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
漫画家丰子恺家里也养了好多猫,但他傲娇不承认自己特别喜欢猫,只说自己喜欢画猫。但从他的作品看,这种说法纯属口嫌体直。
丰子恺漫画
人民作家老舍基本上住到哪里就把猫养到哪里,还特别喜欢写猫,关于猫的作品多如猫毛。
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更是爱猫,为防止邻居林徽因家的猫欺负自己的猫,还经常拿着个长竹竿帮自家猫和林徽因的猫“打架”。
国学大师季羡林不善表达感情,和子女、孙子孙女也不亲近,但却心甘情愿趴在桌子底下清理猫粪,而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季羡林和他的猫
时光飞逝近万年,从神祇到猫鬼,从宫廷到民间,从捕鼠能手到人见人爱的宠物,人类与猫的感情与日俱增,“猫病”也趁机大规模扩散开来,真不知道到底是人类驯化了猫咪,还是猫咪终让人类臣服。也许,爱这东西从来都是相互驯服。
现代人养猫的热情更胜前人。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截止2021年,中国家猫数量已经超过了犬,成为饲养最多的宠物。在中国城镇家庭中,宠物猫的数量达5806万只,市场规模也超过1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