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转岗的心态(星期特刊转岗)(1)

突然转岗的心态(星期特刊转岗)(2)

转岗

——武警兵团总队执勤五支队执勤十一中队指导员张东凯

12年军旅经历的岗位之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有人害怕变化、拒绝变化,有人适应变化、拥抱变化。无论是形势所需,还是主动作为,站在人生的拐点,选择勇敢吧,在变化中创造精彩,在应变中实现蜕变,用拼搏奋斗去成就人生的高度与事业的厚度。

——题记

初夏的骄阳照着雄伟的阿拉套山,山下清澈的博尔塔拉河汩汩流淌。

“卧姿装子弹——”河畔一靶场内,武警兵团总队执勤五支队正在组织实弹射击,一名身材高大的上尉军官像子弹一样扑向硬实的大地,装弹夹、拉枪机上膛、向目标方向瞄准……时下是支队的实弹射击周,执勤十一中队中队长探亲休假,指导员张东凯开启“又当爹又当妈”的工作状态。

“十环!”掌声响起,张东凯从地上爬起来,顺势动员:“掌握要领,细心揣摩,每个人都能打出十环!”接着,他又给战士讲解分解动作。精准示范、简明讲解,新兵们从眼神迷茫变成跃跃欲试。枪响靶落中,中队成绩明显进步。

越懂军事训练,就越能摸清战士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刚过30岁生日的张东凯从军12载,经历了专业之变、岗位之变、军兵种之变,在解放军干过炮兵连排长、工兵连副连长、合成营参谋、支援保障连副连长及连长,到武警部队后又当过支队作训参谋、中队指导员。他越来越感受到以前从事过的岗位像一个个台阶,为如今开展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然转岗的心态(星期特刊转岗)(3)

磕碰

别看专业对不对口,要看想不想干

对张东凯而言,变,无处不在,从灵魂到肌体。当他以总成绩“优秀”结束院校学习,憧憬下连准备大展拳脚时,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一道坎——专业不对口。

“张东凯,炮兵连。”新排长集训结束,当听到团政治处主任念到自己名字时,站在队列里的张东凯虽然表面上保持平静,心里却像雾霾笼罩般昏暗。

“自己所长却无用武之地。”2009年9月,18岁的张东凯告别双亲,进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步兵指挥专业就读。4年后,他到原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进行一年的岗前培训。入伍后,张东凯从未放松自我要求,他喜欢为了荣誉拼搏的感觉,专业成绩优秀,担任学员队区队长,斩获学院的“铁骑先锋”称号……

张东凯越想越不是滋味,和主任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打仗是军人的共同专业。无论哪个岗位,只要肯用功,都能闯出一番天地来。”脑海中回荡着主任语重心长的话,张东凯虽有些不甘心,但也不灰心,他不希望自己的军旅生涯碌碌无为。

当上炮兵连排长的张东凯,对炮兵连的装备操作、专业技能等训练课目一无所知,看着一大堆陌生的公式和参数,他心里一度很抗拒,“不愿学,也学不懂”。

他对专业的态度让排里的老士官很有意见,“专业上插不上话”也让张东凯觉得自己在战士面前树不起威信。心里有疙瘩,干啥都不顺。一次,营里组织某型火炮实射,张东凯紧张得下错了口令,3发炮弹只打中了1发。张东凯羞得涨红了脸,“恨不得把脑袋钻到地缝里”。

“要想胜任岗位必先调整心态。”连长、指导员做他的工作。早他一年毕业的副连长以“过来人”的身份安慰他,别再去想军校学的专业,学好炮排指挥知识、练好军事素质、开展好每天的训练管理工作……这些才是炮兵连排长的“专业”。排里老班长也鼓励他:“别着急,距下次实射还有一个月,只要你想学,大伙都会帮你。”

“别看专业对不对口,就看愿意不愿意干。”张东凯知道自己必须调整心态,只有坚持从零开始,才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拐点实现“弯道超车”。

恰逢上级要组织多课目示范教学活动,张东凯鼓起勇气主动请缨,担负“某型火箭弹操作与使用”示范课目教学任务。他想打个翻身仗。

随后的一个月里,张东凯拜连队专业大拿为师,白天反复练习操作规程,夜间潜心研究资料修改教案。渐渐地,他发现曾经令他深感晦涩的公式和参数不再陌生,也练就了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常见故障“一眼明”的真本事。

实力可以打破一切质疑。课目示范那一天,张东凯边讲边做,自信的眼神、从容的讲解、精准的操作令在场所有人折服。在年底实射考核中,他打出了3发全中的优秀成绩。

专业训练上去了,威信自然也跟着上去了。参加演习,带了新兵,入选“9·3”阅兵方队,正当张东凯工作越干越顺手时,2016年7月,一纸命令将他调往工兵连任副连长。

转岗,意味又要重新开始。这次,张东凯已是“过来人”。

“副连长,发现一枚未爆弹,需要引爆。”一名前出搜索的士官返回后向张东凯报告。张东凯听连长说过,在工兵连有个传统,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都是干部带头干。

“我来!”张东凯知道自己不能退缩,然而,想到张东凯分到连里还不到半个月,还从未亲手实爆过,一旁的老班长劝他别去。“总得有第一次,起爆的流程和方法我都知道,放心。”张东凯穿上厚厚的防爆服,努力调整呼吸,在满是泥泞的地里匍匐了40米,在未爆弹的位置上插上小旗,连接好起爆器。

完成规定工序后,他慢慢往回爬,进入安全区。随着一声巨响,未爆弹成功引爆,迎着老班长竖起的大拇指,张东凯这才发现自己满身是泥,后背已经湿透了。张东凯向险而行的举动让工兵连官兵一下子从内心深处接纳了这位副连长。

变化,还在继续。

张东凯所在部队进行改革重组,一支融合了多种作战保障要素的新型保障力量、有合成营“千里眼”“风火轮”“顺风耳”之称的支援保障连应运而生。2017年9月,张东凯被任命为支援保障连连长。

“就像一个连长要管几个连队。”张东凯发现,这个连的专业可是成倍增加。装甲步兵指挥专业毕业的他,又在炮兵连、工兵连任过职,但第一次进装备库房时,满眼仍都是“新面孔”:厚厚的新装备操作使用说明书和密密麻麻的电路板。

连里战士大多从原榴弹炮连改编而来,面对全新的专业明显底气不足。没有专业教练员,没有专业训练场地,甚至连配套的训练器材都没有。如何形成专业战斗力?大家都很迷茫。

“军人转岗是避无可避的现实,我也曾迷茫过……”军人大会上,张东凯讲述了自己的转岗经历,引导官兵认识到部队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都是动态过程,必须随时准备从零开始,重塑自身能力,实现换羽高飞。

那段时间,张东凯带着骨干们四处拜师,去作战支援营修理连蹭课,到兄弟连队打下手。他们从装备的结构性能学起,一个个零部件过、一项项功能调试,终于初步形成了作战支援和专业保障能力。

那时候,正赶上旅里要组织侦察专业比武。有人劝张东凯,这一届比武咱意思一下就行,重在参与,别太较真。

“就算是输,也不能输在志气上。”抱着这一想法,张东凯带着侦察排琢磨教材,研制训练器具,构设场地环境,攻克一个个难题。

侦察专业比武设置了攀登课目,可连里没有攀登训练场,怎么办?大家都为这个问题而头疼。

一次偶然机会,去旅机关开会的张东凯在途经路上发现了一处近20米高的断崖。

“只要做好安防措施,这不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攀登楼’吗?”回到连队后,张东凯集合侦察排官兵,带上攀登训练装具,又风风火火来到断崖边。

张东凯系好安全绳,把绳子一端系在一棵大树树干上,反身一跃而下,双脚在崖壁上轻点,很快就安全着陆。见连长带头做示范,战士们不再迟疑,在这天然的攀登训练场上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在随后到来的全旅侦察专业比武中,侦察排获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载誉归来,全连官兵对专业训练更有信心了。一年后,连队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突然转岗的心态(星期特刊转岗)(4)

跨越

不论在哪座军营,都要坚持一直奔跑

2018年是张东凯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他从陆军某部交流到武警兵团总队执勤五支队任作训参谋。

新岗位、新任务,对张东凯而言,一切都是全新开始,远不止换了套军装那么简单。

在解放军期间,除了当过支援保障连连长,张东凯还参加过参谋集训,担任过合成营参谋。刚来支队那段时间,张东凯还在用当合成营参谋时的工作思维做作训参谋的工作,原本他以为会驾轻就熟,没想到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以组织演训为例,首先是沟通协调的层面更多了。在合成营履职时,他只需一门心思研究演习对抗中如何攻防、不同专业如何合成战斗、怎样立体打击等问题,及时向营指出谋划策,做好作战命令的上传下达。来到武警支队后,他不仅要研究怎么打仗,还要与机关其他部门股室提前做好协调沟通。

从一对一变成多对一、一对多,以前的他对上只需要对接营指,对下也就几个连队,现在他一个人要协调十多个股室,要对接几十个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基层中队,工作量几何式增加。

对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工作的武警支队而言,在抓好军事训练的同时,抓勤管勤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可那时,张东凯对于执勤的概念,还停留在过去营连自卫哨和演训时期警戒哨的层面,对于支队全面推行“智慧磐石”工程和“五位一体”的执勤体系并不了解。

此外,支队各中队分布在2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点多、线长、面广,最远的中队距离支队机关有500多公里。单以实地检查某一训练课目在基层的训练情况为例,过去最多一个上午就能将连队全面细致地摸排一遍,现在要把所有大中队都过一遍,至少要一周多时间才勉强跑完。

张东凯明白,他必须实现跨越。

为尽快补齐短板,完成思维和角色的转变,张东凯把床铺从宿舍搬到办公室,每天加班加点自学武警执勤训练法规、教案,研读反恐处突战例,困了就睡一会儿,醒了就继续看、继续学。

支队领导、机关同事看他这般努力都全力帮他。副支队长郭礼家带着他一个中队接一个中队跑,实地向他介绍各中队基本情况、执勤任务、周边社情等信息,传授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法;作训股股长牛亮为他抱来一堆又一堆学习资料,经常带着他理思路;侦察股股长王梁向他介绍支队特战专业训练开展情况……

“只有求知若渴,才能换羽高飞。”在支队组织的参谋业务集训中,张东凯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问的机会,成为机关干部中提问最多的人。他在与同事的深入交流中,不断转变思维理念,提升业务能力。

去年夏天,听说总队要组织参谋业务集训,张东凯感到自己心跳明显加速:这是一次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我想出去充充电、长长见识。”当天他找领导汇报,主动请缨参加集训,并如愿以偿。

“越学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越练越感到本领恐慌。”结业前,总队要组织培训人员考核。为了给支队争荣誉,张东凯开启了全力冲刺模式:别人休息时,他一个人坚持学习;大家一起培训时,他听得最认真、记笔记最翔实、提问最多。张东凯在结业考核中夺得了总分第一,并被总队表彰为当年的“十佳参谋”。

“不管在哪座军营,都要坚持一直奔跑。”一路追赶、不敢停歇,张东凯胜任岗位的能力迅速提升,工作状态也渐入佳境:能准确判断形势,迅速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关键节点,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条分缕析,集中精力应对解决。“对一名支队机关的参谋来说,这样的能力,如金子般珍贵。”支队长张刚说。

2019年新年伊始,发布了开训动员令,全军上下掀起了实战化练兵热潮。那时候,支队党委想在军事训练上有所突破,便把目光聚焦在经历丰富的张东凯身上。

学习装甲步兵指挥专业,担任过区队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又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完成一年的岗前培训,历任炮兵连排长、工兵连副连长、合成营参谋、支援保障连连长,会带兵、能操作多种武器、参加过重大演习……多好的抓训苗子,何不把他变成激活支队座座训练场的“酵母”?

很快,张东凯便被支队党委委以重任,负责组织兵团总队在该支队举办的重火器培训班。这是该支队首次承接总队级培训,张东凯心里清楚,办班组训的标准一定要高,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到,不仅要全程确保安全,更要办成精品、办出特色。

得益于在炮兵连的宝贵经历,张东凯曾担负过示范课目教学任务,也在演习中执行过远火打击,更亲手操作过多型火炮。从场地设置到教案编写,从总结“重火器实射十步法”到考核场的现地指挥,张东凯精心筹划、环环相扣。看着全体学员都达到了优秀的成绩,总队某领导夸赞道,“没想到小支队里有大行家!”

到后来,一有急难险重任务,总能看到张东凯忙碌的身影。领导和战友常常询问张东凯:“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组训模式,这个课目你以前怎么抓训的?”“在调动官兵训练积极性方面,你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身边的领导和战友都为他点赞。

张东凯的成功跨越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其他机关干部。作训股股长牛亮介绍,如果说作训股是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张东凯就如同那个突然打破平静的“许三多”,让其他参谋有了本领恐慌,抓紧时间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所有人都在你追我赶,小小的办公室内,学习的氛围更浓了。

突然转岗的心态(星期特刊转岗)(5)

挑战

时代不会抛弃你,抛弃你的是自己

“每换一次环境,就像重生一次。”即将离开军事岗位,张东凯内心的滋味就像将要离开钢七连的许三多一样。

2020年7月,支队进行干部调整,张东凯这个曾经的解放军连长、总队“十佳参谋”赴某边境中队担任指导员。

得知支队安排他去当指导员,要摘掉中队多年后进的“贫困帽”,张东凯面对和他谈话的政委安会永脱口而出:“政委您知道,我一直都是军事干部……”

安会永向他讲述了海军首任司令员萧劲光大将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海军,指派不会游泳的萧劲光当司令。萧劲光没有二话,离开自己熟悉的陆军,在一穷二白条件下,坐着渔船出海考察,以自己的转身带动部属转型……

“只要敢于迎接挑战,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攻不下的‘腊子口’。”安会永动情地说。

时代不会抛弃你,抛弃你的是自己。前路纵有千难万险,唯有披荆斩棘才能迎接朝阳。虽然这次调整有些与众不同,但张东凯认为,这是一个全新挑战,作为一名不服输的政治工作“新兵”,说啥也得干出点名堂来。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只有素质全面,才能行稳致远,适应未来部队发展需要。

然而,当张东凯走上指导员岗位后才发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以前积蓄的能量不仅没有“归零”,还给他带来了不少优势——

进入情况快。因为有过连长经历,他当指导员没有太多不适感,很快就对连队的工作脉络和官兵的思想素质、性格品质、心理状态掌握得一清二楚,工作抓起来有底数。

抗压能力好。机关参谋的工作状态培塑了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良好品质,又具有对上对下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合作意识强。解放军保障连连长和两任参谋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的道理,明白高效配合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队长邹先龙也没想到,上级会派一个抓军事训练的参谋和自己搭档。

宣布命令后,两人的第一次正式交流是在略微尴尬的气氛中开始的。邹先龙眉头紧锁,向张东凯介绍了中队现状:连续3年创先无望,官兵斗志不高;战士来自其他中队,内部关系并不和谐;组织功能弱化,党支部“三个能力”明显不足……

“没有建不好的中队,更没有带不好的兵。”张东凯向邹先龙道出了自己的打算,他清晰的思路、自信的眼神给了邹先龙信心。两人迅速达成共识,要以自身之变带动中队变化,打好每一场硬仗。

新一届党支部打的第一仗就是凝聚兵心士气,“真心关爱才能走进战士内心,亲力亲为才能树立良好形象。”

有一回,中队要清理训练场旱厕。木板掀开后,粪水发酵的刺鼻味道扑面而来,没人敢凑上前。张东凯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坑道……那天干完活,他同战士们打趣:“兄弟们,咱们现在也算‘臭味相投’了,大家以后有不开心的事别往心里搁。”

一句话拉近了他和战士们的心理距离,大家渐渐对他敞开心扉。

上等兵小魏来自单亲家庭,性格敏感内向,入伍前曾在社会上打过工,火暴脾气一点就着,与战友经常发生口角。有一回,班长高兵批评了他,想“破罐子破摔”的小魏在哨位上没有认真执勤,还被支队通报了。

张东凯从高兵处了解得知小魏很有孝心,还用每个月津贴供妹妹上大学,心里便有了数。张东凯悄悄邀请小魏的母亲来中队过中秋节,当十五的月亮照在静静流淌的博尔塔拉河水上时,中队热闹的茶话会现场迎来了小魏的母亲。

母子俩紧紧相拥,小魏当场泣不成声。“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当晚,小魏就把母亲的嘱托刻在了心里。从此他变得阳光起来,多次在中队比武中夺得第一。

上等兵范磊、马建家里去年遭受了洪灾,房屋和地里庄稼被洪水吞没。张东凯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支队争取受灾慰问金,又联系他们家乡政府部门为两人家里争取补助,安排抢种,减少损失。看着家人发来的抢种忙碌视频,了解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暖心补助落到实处,两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张东凯随后开展了以“五湖四海皆兄弟,爱我中队建我家”为主题的密切内部关系教育,教育官兵齐心协力建设中队。战士们也读懂了中队领导的良苦用心,彼此谦让、互相补台的情况越来越多,内部关系变得和谐顺畅。

第二仗是解决官兵信心底气不足问题,破除佛系心态,让大家不再得过且过。

“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有时候我们缺的并不是梦想,而是向前的行动。”在军营故事会上,张东凯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们投身军营,千万别留下你本可以做到、而没有尽力的遗憾。”这一课,让很多战士眼里有了光。

鉴于中队军事训练水平并不突出,张东凯和邹先龙坚持只要有进步,就大力表彰,帮助官兵重塑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上士李凤源带队参加支队比武,拼尽全力却没有获奖,但比以往排名进步了两名。当他们回到中队时,中队长、指导员领着战士们敲锣打鼓列队欢迎。“当时心里无比感动,大家就决定以后好好练,争取把奖杯捧回来。”从那以后,李凤源和战友们铆着劲训练,在一个季度后的支队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如今的中队,龙虎榜、荣誉墙周周更新,战士们的精神面貌和各课目纪录也在不断刷新。

第三仗,他们将队列养成贯穿到日常点滴中,培养战士们自信而不自傲、谦虚而不自卑的“内功”。

日练一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年学一技,为每名战士制订成长成才计划,是中队党支部打响的第四仗。中士沈志国原本连笔记心得都不知道咋写,如今他策划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多次被“人民武警”“兵团武警”等多家微信公众号转发,他还买来相机和云台,自学摄影……

支队副政委刘国辉到张东凯的中队蹲点调研,官兵们的面貌让他眼前一亮:“这里战士真被带活了,不仅礼貌好,眼睛里还有神。”

前进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张东凯坦言,自己在教育准备会上也曾被问得答不上话,也曾因精心备课却得不到战士认可而灰心丧气,也曾被领导点名指出党组织功能弱化,也曾因为用军事工作思维开展政治工作而被战士传小字条提醒“您是指导员不是中队长”……

困难面前,张东凯以变应变,补课赶队,想方设法破解难题。他在床头柜上放了《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政治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3本小册子,遇到不好把握的情况,就翻法规寻依据。参加纲要培训,他都要提前背记相关理论,确保问不倒;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积极互动;课后,他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向教员和先进中队指导员请教,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记得满满当当……

“不懂就问是张东凯提升自己能力的‘捷径’。”组织纪检股股长王啸说,张东凯是向他电话请教党务知识最多的基层干部,“谁会拒绝帮助一个想上进的人?”

是的,谁会拒绝帮助一个想上进的人?他人如此,命运也是如此。

评论: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张海华

人生的路,千万条,各不相同。有人少年成名,有人老来得志,有人抱怨自己走了弯路,有人痛并快乐着,有人感慨生不逢时,有人感恩时代……人的一生宛如登山,无论选什么山峰、走什么道路,都不会是一路坦途。其实,只要信念坚定、不畏艰险、努力前行,一步接一步、一个阶梯接一个阶梯,一定会登上一个又一个峰顶,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因为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从军12年,从解放军到武警部队,张东凯先后担任炮兵连排长、工兵连副连长、合成营参谋、支援保障连连长、支队作训参谋、执勤中队指导员等职。一次次面对新单位、新岗位、新专业,他经历了一次次告别“旧我”、重塑“新我”的艰辛转型,“从零开始”、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没有碰巧的成功。生命中的一切马到成功,其实都是水到渠成。“张东凯们”的转型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敢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就能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没有蹚不过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无论前路充满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满怀希望、大步向前、努力奋斗,一定能在奔跑的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只有经历过迷茫,我们才懂选择前进奋斗的方向;只有经历过艰难,我们才会有战胜困难的底气。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歌、流过的泪、吃过的苦、看过的风景、见识过的世面……这点点滴滴就在人生的一步步中融合起来,塑造出我们今天的样子。人生的每一步走得越踏实,人生的价值也由此变得更加丰盈厚实。

强军事业是一项伟大工程。军队转型重塑,变化在所难免,挑战无处不在。每一名官兵都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一块基石。只有每块基石都稳固,战斗力的大厦才会坚挺。新时代带来新体制,新体制呼唤新能力。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每天开始的工作做起,知责思为、知责善为、知责有为,用奋斗擦亮人生底色,用拼搏诠释强军实践,将小我的成长融入大业的发展,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书写人生与事业的华章。

文字:赵芳斌、黄超

供图:刘鑫、黄超、段彬生、张振齐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