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年前的地球两极,甚为壮观,如今的北半球。聚集了众多大陆,而在五亿年前,除了临近北极,有一部分居于现代俄罗斯水下地块之外,这里几乎一片空白,南半球则更为令人惊奇。邻近南极冈瓦纳大陆近岸海底分布着阿瓦隆尼亚大陆(英国部分地区,爱尔兰和美洲东部沿海地带),伊比利亚大陆(葡萄牙和西班牙)和阿莫里凯大陆(西欧的其它地块)距现今的位置约1.3万公里。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1)

寒武纪晚期地图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2)

寒武纪晚期地图

1.澳大利亚大建造

如今东澳大利亚所处的地区当时位于冈瓦纳大陆的东海岸,包括一系列的山丘带。这些山丘带是由大陆的古核心被称为“微大陆”的地壳相撞而形成的,开始时间大约5亿年前。

2.不同年代的岩石

从散布极广的古阿瓦隆尼亚和阿莫里凯大陆上的地层可以看出寒武纪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水下形成的沉积岩中,颗粒越粗造它所形成的地点就越靠近海岸。这个地区最早的寒武纪岩石就是粗糙的砂岩,较晚形成的石头则多为泥岩,由更小的颗粒组成,这表明海平面在寒武纪上升了。

3.名称的由来

寒武纪取自威尔士的罗马名称“Cambria”,原因是19世纪早期该地区寒武纪地层最早被研究,这些地层有板岩砂岩和一些火山岩组成,其中含有蠕虫类和早期贝类化石。

4.泥土沉积

威尔士北部和爱尔兰东南部沉积着厚5000米的泥岩与砂岩等深海沉积物。威尔士北部的泥岩之后被压缩成板岩,如今主要用来做屋顶材料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3)

5.横渡海洋

到了寒武纪晚期伊阿珀托斯洋已成为分割岗瓦那大陆波罗地大陆和劳伦大陆的巨大海洋。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板块运动将阿瓦隆尼亚大陆,阿莫里凯大陆和伊比利亚大陆从冈瓦纳的海岸分离开,并使之向着劳伦大陆运动,缩小伊阿珀托斯洋面积的同时又造就了一片新的海洋,即瑞亚克洋。

6.加里东造山运动

4.95亿年前,寒武纪末期,一座山脉开始在菠萝地大陆上出现,位置是如今斯坦威亚的北部。随这波罗地大陆与一系列火山岛相撞,这些山不断壮大,随后又导致苏格兰加里东山脉和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形成。

7.阿拉斯加增生

古劳伦大陆构成了如今北美洲的核心部分,在寒武纪晚期,北美洲大陆西海岸与现在的样子迥然不同,阿拉斯加不过是一块儿小半岛。被称作“地体”的陆地区域与阿拉斯加南部的劳伦大陆海岸相撞。板块运动将这些地体推向北方,一直到达阿拉斯加,使得阿拉斯加的面积逐渐扩张变大。

8.不列颠哥伦比亚

在这段时间内,劳伦大陆横跨赤道,在寒武纪时期,不断上涨的海平面淹没了越来越多的大陆区域,于是到该时期结束时,一半的陆地都淹没在海水之中。在如今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东部地区,水下的泥石流困住了加拿大著名的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

寒武纪晚期。这一时期以节肢动物的兴衰和原始脊椎动物的出现为标志

自经历冰川遍布的前寒武纪晚期之后,由冈瓦纳南部大陆,劳伦大路(北美大陆),波罗地大路(欧亚大陆)西伯利亚大陆(亚洲)和阿瓦隆尼亚大陆(欧洲西部)组成的潘诺西亚大陆开始分崩离析,形成了伊阿珀托斯洋,即今大西洋的前身。当时气候变暖远超现在的平均气温,世界也变得潮湿,从寒武纪之初就已经开始上升的海平面仍然在持续上升,一直延续到寒武纪晚期,此时,北美大陆半数以上的陆地都已被浅海淹没。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4)

寒武纪晚期海洋

灭绝事件,这些温暖却光照充足的海水生物发展和多样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但这一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那么在寒武纪中期,似乎由起伏不定的海平面变化引起的,随着海平面从寒武纪前期较低水平上升,海洋生物群居在扩张中的陆架海上。大约在5.09亿年前,寒武纪中期的海平面再一次降低,破坏了浅海生态环境,导致70%的物种消失。这事件没有列入五大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尽管向古杯动物这样繁多的生物灭绝了,但其他更能生存更具侵略性的食肉动物在寒武纪中期演化,如奇虾和拉干虫,二者都具有适于咬噬的口器,而其他食肉动物主要蠕虫类,需要将猎物整个吞掉。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5)

生物化石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6)

化石复原图

皮卡虫和布尔吉斯页岩,寒武纪早期时期出现的软体动物与腕足动物动,(双壳的无脊椎动物),继续多样化繁殖,但是这一时期最可能发展的莫过于一种叫做皮卡虫的游泳生物。这是已知的,最早的,具备脊椎早期特征的动物,特征是一根长长的硬棒和脊髓神经。人们认为,皮卡虫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也包括人类在内。与动物一样,其他生命形式仍然只能生存在海洋中。这些生命形式包括蓝藻和早期的多细胞藻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生物在信息量倍增。其中大部分是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获得的化石,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云南省澄江县的帽天山页岩和格陵兰北部的西里斯帕斯特的化石进行补充。

节肢动物包括三叶虫是当时最为普遍的海洋有机生物,并持续的发展繁荣。许多节肢动物身披重甲,覆有刺和象链甲一样的骨甲,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食肉动物的捕食。直到后来,节肢动物以坚硬的甲壳(主要有海水中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构筑而成)覆盖身体。

带刺的奇异生物。这个在波尔吉斯页岩发现的动物非常奇怪,正如其名字怪诞虫一样,人们起初认为其背部直立的刺是它的腿身下活动的附肢是它的进食器官,但之后科学家将它们反转了一下,经过漫长的调查研究,科学家最终弄清哪里是首哪里是尾。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7)

凯里生物群,发现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属中寒武世时期,是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凯迪生物化石非常丰富,目前凯里生物群有11大门类,120个属的化石,包括多孔动物及开腔类,腔肠动物和刺细胞动物,蠕虫类,触手动物和水母状化石,万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宏观藻类,疑源类,还包括了大量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如各种软节肢动物,叶足类,各类蠕虫,水母状化石,奇虾,高足杯虫等,其中,保存完整的各种三叶虫化石和棘皮动物是凯里生物群的特色。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8)

凯里生物化石

凯里生物群是我国继澄江生物群后发现的又一个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性生物群,为早期后生生物及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的整体演化提供了中寒武世早期这一环节。凯里生物群时代早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而晚于澄江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为中寒武世,生物的发生辐射,迁移和灭绝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朱学剑副研究员和彭善池研究员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百色地区靖西县果乐乡附近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精美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并将其命名为果乐生物群。该生物群的发现填补了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寒武纪晚期的空白。 寒武纪晚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寒武纪演化生物群向古生代演化生物群逐渐过渡。果乐生物群的发现为探讨这两个生物群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佐证材料。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9)

果乐生物群化石

我们的地球百科(我们的地球寒武纪晚期)(10)

果乐生物群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