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自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立以来,这座百年学府先后迎来过32位“掌门人”,虽然每个人的成就各不相同,但校长的身份还是给他们带来莫大的荣耀。然而,并非每一位校长都能得以善终,其中结局最惨者,莫过于第二任校长许景澄,最后落得被砍头的下场。那么,许景澄究竟犯了何罪,以至于受此极刑?
许景澄,原名许癸身,字竹筠,浙江嘉兴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据史书记载,许景澄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跟随嘉兴名儒赵铭学习词章、骈文、诗画,尤重研习经世之学,很早便在当地小有名气。同治七年(1868年),许景澄考取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职务,由此踏上仕途升迁的“快车道”。
许景澄画像
许景澄入仕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兴之际,受“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影响,他的观念开始发生巨变,并加速向“洋务派”靠拢。而“洋务派”首领文祥因为欣赏许景澄的才华和志向,便将他引入到总理衙门办事,并多次派遣他办理洋务或出使外国。在文祥的大力提携下,许景澄历任清朝驻法、德、意、荷、奥、比、俄、荷等国公使。
在长期办理洋务的过程中,许景澄在不遗余力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对西方列强的国情有着深刻的了解。许景澄强烈的意识到,中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的面貌,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各国友好相处,而非盲目的排外与抵制。但是,许景澄的主张遭到朝中顽固派的责难、围攻,也很不受慈禧太后的欢迎,并为他最终的悲剧埋下伏笔。
京师大学堂师生合影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许景澄因病离职回国,但在嘉兴修养没几天,便被召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兼管学大臣等职务。京师大学堂即今日的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管学大臣)虽然是孙家鼐,但真正担负起建设、管理职责的却是许景澄。因此,很多资料将许景澄视作北大首任校长,也不是没有原因。
国难方殷之际,许景澄为了建设京师大学堂,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各种困难,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就在许景澄为建设大学堂积极奔走之际,杀身之祸却悄然袭来。
原来,就在许景澄返京任职的次年(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并且很快蔓延到直隶、北京等地。此时,受奸佞毓贤、载漪、载勋、刚毅等人鼓惑,因西方各国阻挠无法完成废黜光绪帝、独揽朝政目标的慈禧太后,打算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倾向,达到报复洋人的目的。为此,慈禧太后在1900年6月17日颁布诏书,宣布向美、英、法、德、俄、日等11国宣战。
描绘清军和义和团杀害洋人的漫画
慈禧太后在向列强宣战的同时,还命令清军联合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并放任拳民杀戮洋人和教徒。忧心如焚的许景澄出于国家安危的考虑,与太常寺卿袁昶一起上书,强烈反对依靠义和团反洋,并以“春秋之义,不杀行人”为由,要求朝廷放弃围攻使馆区,并保障洋人和教徒的安全。许景澄、袁昶的谏言激怒慈禧太后,很快便遭到捕杀。
当许景澄得知自己即将被捕杀时,他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冷静地向家人交代后事。随即,许景澄又赶往俄国银行,将存在这里的40万两白银折子取出,然后归还给国库。原来,这笔钱是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经费,许景澄担心自己死后俄国人会赖账,所以才将取出。许景澄对北京大学始终倾注满腔心血,由此可见一斑。
清朝末年的菜市口
同年7月28日,许景澄因“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被押赴菜市口斩首,终年才56岁。根据史料记载,许景澄受刑时,前来围观的拳民、市民极多,他们在狂热情绪的驱使下,不停地咒骂许景澄是“汉奸”、“卖国贼”。由于刽子手在行刑前向许景澄索贿不成,恼羞成怒之余,便在行刑时故意将刀砍在他的脊椎上,导致其颈椎虽然断裂,但气管犹存。因此,许景澄是在受尽痛苦之后,才闭上眼睛的。
清朝联手义和团围攻使馆、肆意捕杀洋人及教民的行动,引发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最终导致清朝一败涂地,并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大变脸,在下诏惩罚主战派、剿灭义和团的同时,还为许景澄等人平反、褒赠,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此时,距离许景澄等人遇害,仅仅半年时间而已。
慈禧太后处死许景澄,不久又为他平反
据史料记载,当许景澄的灵柩被官兵护送南下时,沿途各地均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等到达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挽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可谓备极荣哀(见《许文肃公年谱》)。此情此景,再联想到许景澄受刑时,狂热的群众围观叫好的场面,不能不让人心生无限悲凉。
史料来源:《清史稿》、《许文肃公年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