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财经新势力#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一次普京送了一辆奔驰给刚当上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小梅异常兴奋,马上坐进车里迫不及待想体验一番,但却发现没有方向盘。 于是小梅问:“方向盘呢?”普京微微一笑说:“方向盘要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1)

当然,这只是一个坊间流传的笑话。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总统位置一直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二人转,但真正掌权的,实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普京。而普京鲜为人知的一面,其实是位“机械狂人”。上到战斗机,下到核潜艇,他都曾亲自驾驶过,更不用地上跑的汽车了。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2)

但是,最近消息显示,俄罗斯已在大批量进口伊朗汽车。要知道,俄罗斯的汽车工业也曾一度站在世界之巅,也曾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领路人,但是为何会迅速没落?

当年普京还在克格勃当特工的时候,默默攒了多年积蓄,入手一辆伏尔加汽车,并长期开着伏尔加上下班和兜风,可谓爱不释手。众所周知,在普京没有当总统前,曾经一度辞去了政府一切职务,那时候他想开着这辆伏尔加去跑出租。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3)

那么这伏尔加汽车有何魔力呢? 1931年,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很多企业奄奄一息。此时苏联精准抄底,用黄金购买了美国福特卢吉汽车厂的全套生产线和技术图纸,也高薪聘请了关键技术人员,随后将这些产线拉回国,在伏尔加河畔建了高尔基汽车厂。我国建国后的“嘎斯”汽车,就出自高尔基汽车厂。从此,苏联的汽车工业开启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之路。

1953年,我国成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便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建成投产。1958年,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汽车在布鲁塞尔国际工业展亮相,凭借流畅线条、独特装饰以及强劲的性能,一举拿下最高奖。从此,伏尔加汽车被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社会主义高级轿车”、“苏联的梅赛德斯”等等,出口到了全球75个国家,也包括中国。要知道在那时候,只有领导干部才能乘坐伏尔加,当时售价5100卢布,而工薪阶层普遍月收入为70卢布,不吃不喝得攒6年才买得起。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4)

苏联汽车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产量达到了230万辆,高居全球第五。但是随着苏联解体和“休克疗法”的开启,苏联的汽车工业一落千丈。到了今天,不得不从伊朗进口汽车,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后来普京上台后,也不断为俄罗斯的汽车站台,但却遭遇不少的尴尬场面。

2011年,俄罗斯拉达汽车推出新车型,普京在西方媒体的包围下进行试驾,但是连续4次没有点燃汽车,随后迎来了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但普京解围说不是车子问题,是他缺乏驾驶技巧。

还有一次普京出国访问,座驾是空运过来的奔驰,更是令西方媒体大做文章,对俄罗斯的汽车工业进行了底朝天的挖苦。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5)

实际上,俄罗斯是一个科技强国,军工、航天等领域,一度是全球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国家。这些科技的支撑是什么? 得益于俄罗斯深厚的基础科学研究。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俄罗斯在全球也是处于金字塔顶端。所以问题就是,俄罗斯能够制造出世界级的军工、航空产品,为什么到现在还造不出世界级的汽车?

第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汽车工业迅速没落。不可否认的是,在前苏联解体前,其汽车工业在全球都是顶尖水准,但是随着前苏联解体,和“休克疗法”的推进,俄罗斯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工业萧条,通货膨胀加剧,严重打击了汽车等民用产品的消费市场。

第二,在俄罗斯流传着一句话,“一流人才搞军工,二流人才搞能源,三流人才搞汽车”。虽然俄罗斯不缺乏人才,但是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高端人才普遍流向了欧美等发达国家,而留下来的人才更多分布在军工航天以及石油天然气等领域。

第三,俄罗斯长期面临被制裁的局面,与全球竞争体系形成了割裂,无法及时获取到最前沿的技术,闭门造车开发出来的产品,难免与市场脱节,要么在技术和进度上落后数代,要么严重缺乏竞争力。

第四,内需不振,创新动力不足。俄罗斯虽然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国家,但是2021年人口仅有1.43亿,密度很低。汽车出口又没有竞争力,在出口和内需市场都无法打开的情况下,车企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普京专车 普京坐大奔惨遭群嘲(6)

相比俄罗斯,我国的汽车工业曾一度落后20多年,经过数十年的追赶,如今早已超越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并每年出口大量汽车零部件到俄罗斯。但是俄罗斯汽车也曾站立在世界之巅,是我国汽车的领路人。但是通过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我们必须要避免重蹈其覆辙

感谢观看,点赞关注,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