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橘子(文章原创)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家长们的困惑:
- 孩子成天抱着课外书有用吗?
- 孩子喜欢看一些中外小说,考试又不考,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 我也知道阅读重要,鼓励孩子读名著,可是感觉更多时候他像是在看故事,至于能学到什么,怎么学,他也不知道啊!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很多家长和孩子之中。如今学校越来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能从书中去汲取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的效率便微乎其微。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对语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对经典的有效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可润泽心灵、启迪生命。因而,为了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有价值性的阅读资源,国家教育部便在浩渺的书海中遴选出了经典中的经典,汇编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供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
这一部分书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点。但不同体裁、不同书目阅读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简爱》这部旷世名著该从哪些角度去把握。
01整体把握,了解小说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6年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出身贫寒、貌不出众的主人公简爱与贵族罗切斯特先生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虽生活困苦,却自尊自强,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一个孤儿,从小被寄养在舅妈家,舅父去世之后,她受尽了舅妈及哥哥姐姐们的百般欺凌虐待。后来,被恶毒的舅妈像避温疫一样,送进了劳沃德寄宿学校。她本以为就此脱离了苦海,却不知这是另一个人间地狱。在这里,她受冻挨饿,被伪君子院长欺辱,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爱受到了身体和肉体的双重摧残。
但凭借她自身的努力,留校任教两年后,被桑菲尔德庄园聘为家教。在这里与罗切斯特先生相遇、相知、相爱,但在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时,又被告知罗切斯特有妻子伯莎。她虽不舍,但也决绝地离开。最后,在一场大火之中,桑菲尔德庄园被烧,伯莎在大火中丧生,罗切斯特先生也变得又残又瞎,简爱又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终于找到了,她期盼已久的幸福。
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主人公简爱和作者本身有着非常相似的生活经历,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而小说的经典之处,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更在于字里行间所展示出的文学手法。对于学生来讲,更是一部语文教科书式的宝典,值得深深品读学习。
把握了小说整体情节之后,笔者将从语文学习角度出发,从艺术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引领学生深入读此名著,从中汲取知识养分。
02《简爱》中的丰富艺术手法是指导语文学习的宝典
《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其中一些文学上的表现手法,更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准确把握面能提高语文素养。
(一)在环境中塑造起来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小说在多处都用到了环境烘托的描写方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一些景物,比如树木河流,花花草草等,社会环境则指的是能反映社会制度、经济等内容的一些载体,比如说建筑特点,家居陈设等等。自然环境描写能通过环境来衬托暗示人物心情,烘托某种特定的氛围,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也下面的内容埋下伏笔。社会环境则是一种个人不可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和命运是受社会环境来影响的。
这些内容我们都很熟悉,但常常总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当真正动手来写作的时候,却感觉无从下笔。
在简爱从里德舅妈家出来,进入劳渥德积做学校时,有这样一处环境描写:
“我们不再穿过城镇一座座灰蒙蒙的大山,出现在地平线上,暮色渐浓,我们来到一个山谷,一阵狂风在树丛中狂烈地吹刮着。”
这一处便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以“灰蒙蒙”“暮色渐浓”“狂风”等来烘托劳沃德寄宿学校的萧索,更是为下文简爱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埋下了伏笔。同时,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此时此刻的小简爱从里德舅妈家刚解脱出来的喜悦已经渐渐隐去,更多了一些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此刻它的内心一定是迷茫而有所担忧的。
还有简爱离开时,夏洛蒂勃朗特用环境来渲染了一种惨淡的氛围,从而烘托简爱内心的痛苦,为下文写简爱离开罗琦斯斯特后的遭遇做了铺垫。
这些都属于自然描写,通过身边的事物,最终来体现人物的心情,文中还有很多关于社会环境的描写,比如说文章中对桑菲尔德庄园建筑的描写“太阳照亮了糊着墙纸的四壁和铺着地毯的地板,这跟劳渥德的光秃秃的木板和污浊的灰泥墙完全不同……”“大厅里的一切都显得宏伟和庄严……体积虽然可观,但还算不上宏大是绅士的住宅,而不是贵族的府第……”,除此还有很多对教堂的描写,便能让读者的头脑中行快对桑菲尔德庄园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也会立刻联想到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而这一切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却是影响着当时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对小说情节发展和细节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能表现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一方面通过这些体会文章主旨,另一方面,去学习夏洛蒂勃朗特描写环境的巧妙手法。
(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简爱》全文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的,我们语文中常会讲到,不同人称的不同好处。第一人称的作用是很容易拉近故事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走进主人公角色,也更有利于主人公通过心理描写抒发情感,使读者能深入的去体会主人公心情,从而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产生启迪。
《简爱》中的“心理”描写更是举不胜举,几乎充斥在整个小说之中。记忆最深的一处是这样描写的:
“我要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我自己,我要遵从上帝颁布世人认可的法律。”
这一段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被破坏之后,他们关于去与留的对话中,简爱的心理活动。用“越……越……”的句式表达了简爱,此时此刻心里的坚决,她一定要离开这里,无论有多少不爽,都必须这样去做。通过这样直观的心理描写,读者很容易把这个“我”联系在自己身上,婴儿简爱的坚强,独立个性,更容易影响每一个读到这段文字的人。
这就是心理描写作用的真正体现,要知道心理描写并不单纯的只能以“我想”“我觉得”等继续来引导,而他的展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多去关注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学习夏洛蒂勃朗特在表现人物心理时所用的不同方式方法,从而将它迁移为自己所用。
(三)独特的象征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品中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去表达读者的意思,也有助于帮助读者去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可以使整篇文章的立意更加深远,内容更加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简爱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对于诸多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在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
- 1.梦境
《简爱》中的梦境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但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情感,奠定故事走向的一个重要手法。
简爱曾经几次梦到过小孩,最强烈的一次是在里德舅妈去世前信他每晚睡觉必会梦到小孩,在雨罗切斯特先生婚礼的前夕,她也梦到过小孩出现。有人告诉他,梦到小孩是不祥的征兆,有一些学者也指出梦到小孩是焦虑症的象征,后来在李德舅妈去世、婚礼被破坏这些后果上都得到了验证。
至于这些梦境究竟有何意义,还需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中去探寻,但至少我们可以学到的是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预示故事情节的又一个手法——梦境。
语文的学习已经是在慢慢积累中沉淀而形成的,在这些阅读和感悟中,可以接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来的东西。
- 2.象征
小说中的疯女伯莎是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性的人物。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不深入地去思考,只会发现伯莎是影响简爱和罗切斯特走到一起的障碍,却不知这个并没有多少镜头的疯女人,却是一个时代的折射。
首先伯莎的疯癫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相对比较低,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便是从夫,即以家庭和丈夫为生活的重心,简爱的婚姻也是在父母的操办下指派的。而在结婚之后,因为她自身无法抗拒的缺陷,被丈夫关在阁楼里,限制了人身自由,这是对女性身心的一种蹂躏。而最后伯莎在大火中大笑着死亡,也象征着当时社会之下,大多数女性的最终出路.
当然,除了本文所列举的这三大类手法,小说中还有其他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借鉴。比如说作者对细节的处理,用词的巧妙,语言的描写等等,大家可以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反复品读经典,从中总结出自己可以借鉴的的经验和方法。
03小说中人物所体现的三观导向是《简爱》的精神升华
哲学上讲三观既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的来说,三观就是我们这一生该怎么样去活,该追求什么,可以说正确的三观对一个人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课标也指出: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停留在知识方法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文学独特魅力对学生情感和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文学作品对一个人三观导向来说,《简爱》这部作品一定是熠熠闪光的。小说中人物形象众多,情节足够丰富,在各种人物身上以及整个情节之下,每一个深入品读的人都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所给于我们自身强大的精神影响。
(一)独立自强是一个人生存的高等尊严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韩非子曾说:
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为己者。
意思是说等待着去依靠别人,不如自己靠自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遇到问题总指望别人来帮忙,不如成为那个自己可以帮自己的人,所谓靠人渡不如自渡。
生活中这样子的人并不少见。当下很多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家长养一个孩子,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去动手,物质方面给予也很充分。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依赖、等靠的恶习,等到他真正步入社会之后,便很难去承受社会上的风风雨雨,遇到挫折也缺少抵抗的毅力。除此,由于传统社会赋予男性赚钱养家的定位,有些成年女性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遇婚变,便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简爱,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倍受欺凌的环境之中,而且厄运对于她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但是他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她骨子里是一种对社会不公平制度的抗争和反抗,他更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在逆境中他依然去把握住所能把握的机会去学习,最终成为一名教师,自食其力。
有人会说,因为简爱没有父母,他没得靠,只能靠自己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细数来,简爱有三次可以依靠的机会。
在寄宿学校她已经留校当老师了,显然不会再受到儿童时候的虐待了,而且如果她愿意,这份工作应该会是一辈子,但她依然走出了这个舒适圈,去做家庭教师。
后来,虽然因为伯莎,她不能与罗切斯特先生成婚,但也完全可以凭借罗切斯特的爱留下来,相比离开可能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该多舒服。
之后在被圣约翰兄妹救下以后,她又坚持找了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自食其力。而圣约翰也是想要娶她的那个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至少不会像她一个人那么辛苦。
可骄傲如简爱,她怎会选择苟且而扔掉尊严?这也正是简爱备受各国女性推崇的原因,因为在她的身上,广大女性们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活法,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不是只有依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禁锢我们的灵魂,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精彩的人生。
那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将爱身上所体现出的独立精神,结合自身,去寻找自己可以学习的价值,当然不止女生,男生也能从简爱的身上看到真正女人的魅力和价值。
(二)即使身陷囹圄,依然要相信:苦难之中,总有美好存在
生活在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地鸡毛的生活。有一些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觉得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我们,倒霉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我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要承受生活中种种的不愉快。
这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语很流行,有一句话说“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一句话一针见血触及到了很多人柔软的心灵。于是很多人把成年后的不幸理所当然地归结在了原生家庭之上。生意的失败,婚姻的失败,亲子关系的失败,人际关系的失败,里里落榜的失败,常常让人自我怀疑,但是只要转念一看,生活中的美好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的思维固势左右了认识。
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二次相逢之前的经历是极度不幸的。但她依然遇到了很多美好。如果不是医生,她可能要在雷德舅妈家被欺负好多年;在寄宿学校可怕的生活中,好朋友海伦和谭波尔小姐是她生命中的两盏灯,虽然她们并不能帮简爱摆脱困境。海伦恰是比简爱还要可怜的一个人,但却又是如此的善良,也正是这些美好,给了简爱以后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而最后遇到罗切斯特先生,那应该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太阳了,他将永远照亮她的以后的生命。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绝处逢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因而在困难之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之中,要相信,世界再大,苦难再多,总有美好存在。
04结语
《简爱》无论是从其艺术手法,故事情节还是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上来讲,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为教育部重点推荐阅读书目,简爱自有它独特的文学魅力。因此,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在阅读这一本名著的时候,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读懂表层,看懂故事之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把握其中精髓,来将其精华运用在我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之中,并从人物身上达到一种精神共鸣,获得一种精神感召,去相信美好,相信奋斗,用《简爱》精神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