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天气湿热,宝宝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疹,比如痱子、皮炎、湿疹……让妈妈们防不胜防。
若宝宝出疹子的同时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拒食,喊嘴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的动作,家长一定要小心了。
这时家长要查看宝宝口腔黏膜四周有没有红色的疱疹,还要仔细检查宝宝的手掌、脚心、屁股等部位,如果有可疑情况,要带宝宝及时就诊,切不可擅自喂药和乱涂抹药物,因为宝宝有可能是感染了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节会呈现明显的发病高峰。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极易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虽说是一种传染病,但家长也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并不可怕。
绝大多数患儿为轻型,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多在5-7天内自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发病后1-5天左右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要注意:
▶精神萎靡,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站立或坐立不稳;
▶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出现手脚冰凉、皮肤出现花纹、心跳快等;
▶中重度缺水,表现为小便明显减少,泪液减少,眼窝凹陷或者囟门凹陷。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较多,可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病毒污染过的手、物品、餐具、玩具等,或接触到患儿的粪便、疱疹内的疱液。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到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经口—粪途径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居家隔离时患儿家长应该如何做?患儿精神好,症状轻微的,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医生诊断后会建议患儿居家隔离,也不需要吃药,家长按照要求做好看护和对症处理,孩子很快便会痊愈。
孩子居家隔离时家长要注意:
1.严格隔离。自患儿确诊回家到痊愈(退热,斑疹消退或疱疹结痂)后七天都不要外出,更不能返校,也不能和其他儿童接触。家有两个孩子的,两个孩子要安置在不同的房间,不接触,餐具、玩具严格分开,不能共用。
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定时测量体温,留意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昏睡、肢体抖动、四肢冰凉、皮肤发花、呼吸增快、少尿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紧急就医。
3.饮食上,孩子口腔疼痛,不愿吃饭,家长可选一些温的、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稀米汤、水等,少量多餐。也可以稍微把食物冰一下,这样可以减轻患儿口腔的疼痛。
4.衣服要选择宽松、透气、能吸汗的,减少对患儿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5.皮肤护理,多数手足口病的皮疹不疼不痒,不用特别处理。个别皮肤发痒时,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抹(药店可以买到),涂抹前要注意把炉甘石液摇匀,皮肤破了的地方不要抹。同时帮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抓挠皮肤。
6.体温处理,建议低热或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的,不使用退烧药。如果患儿因为发烧周身不适,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隔离期间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空气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 餐具、食具开水煮沸,消毒20分钟。
- 被褥、衣物、书籍可以放阳光下暴晒。
- 地面、台面、家具、玩具可以用84消毒液(药店可买)进行喷洒或者擦拭。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
1.勤洗手、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家人接触孩子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净双手。这里所说的洗手,是指用流动水洗手,并反复揉搓,关节、指甲都要洗彻底。
2.喝开水,吃熟食,不吃生冷食物,注意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3.晒衣被、开门窗,每天通风两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4.疾病高发时,不带孩子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5.有条件的及早接种疫苗。疫苗虽不能预防所有的肠道病毒,但可有效防止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