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月”,我总有种说不出的微妙情绪。

送走了八月从炎热转为温和的晚风,你看着女孩子的裙裾猎猎逐渐换成长裤飒爽;散漫悠长的假期似乎还没怎么过就走到了尾声;“晚上”不再意味着可以穿城到偶像的演唱会上撒欢而是要“回家温书”……你终于明白,假期结束了,就要开学了。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

对,人一生总要经历几十次“开学了”的过程吧。但是“开学”与“开学”,那是完全不同的。

有几次“开学”在你的记忆里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那几次,你都是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认识一群陌生的但是以后会长久相处的人。

那几次开学你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一年级新生”,无论你是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还是大学一年级新生。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2)

你会对这些“开学”特别难忘,因为在开学前的那些日子里,你积蓄了太多的期待、疑问和想象。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开学是高一报到。那之前刚刚经历了彻底疯玩的两个月暑假,作为中考的胜出者,不费吹灰之力、不必交择校费就考入省重点中学,在家长眼中多少是一种荣耀。于是那个假期本就被无为而治的我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现在想来都忘了玩过些什么,只记得每天都很快乐,玩耍的方式都不重样。

我和四岁就认识的发小考入了同一所高中,在此之前我们有八年时间做同班,又有三年的初中生活分散在不同的学校里面。开学的前一晚我和她通电话,感慨说真好,我们又能做同学了。

电话里我们有几个关于高中生活的猜想——1.我们会不会被分到同一个班;2.我们会不会遇到一位严苛凶狠的班主任;3.学校里面有没有“简宁”那样的男同学。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3)

李晨饰演的简宁

我们还有个关于高中生活的约定——明天报到,我们一起穿白裙子吧。

我们读初中时最热映的青春片有两部,一部是《十七岁不哭》,里面的男主角是李晨扮演的简宁,女主角是郝蕾扮演的杨宇凌;还有一部是红极一时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男主角是李亚鹏扮演的杨铮,女主角是徐静蕾扮演的文慧。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4)

《将爱情进行到底》男女主角

前者讲的是高中生活,后者更多的是描摹大学甚至毕业以后的时光。剧情方面我们其实是更熟悉和喜爱《十七岁不哭》的,但是人物造型方面又爱惨了当年的徐静蕾。

所以当年中二的我们,关于完美高中生活的想象就是:自己可以每天都打扮成徐静蕾的样子,然后在校园里遇到属于自己的简宁。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5)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6)

徐静蕾饰演的文慧

我和发小就这样如约穿着两条齐脚踝的纯白长裙走入了高中校园。那时候我们无意中践行了“组CP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因为形影不离,走到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引人侧目。

这并不是我们特别希望的效果,但当这种待遇真正降临到我们头上时,16岁的女孩子心中还是会有隐隐的小得意。那个年代“美女”并不像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被滥用的称呼,要讲出这个词的人是需要鼓起很大勇气的。而当天我们真的听到许多人压低声音说:“两个美女!”

我们就这样出双入对地走到分班的榜单前,却发现我们没有分在同一个班——一个年级有12个班,分在一起是小概率事件,没分在一起才是正常的吧。

然后我们摇摇头,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分头走去,各自到各自的班里报到。走之前我们还互相祝福:

“祝你在你们班遇到简宁,最好还是你同桌。”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7)

简宁与杨宇凌

多年以后我们俩分别长成了七月和安生一样的人,回头想才发现,可能人生的分叉从那一刻就开始了。

比如她会在模考的考场上超快地提前交卷,然后不知怎么摸到我的考场外面,站在窗边暗示我也提前交卷。

我当时的认知里,“特别提前交卷”的学生不是成绩极好的,就是极差的,作为两头不沾边的人我奋力地答完所有题目提前交卷,以为出来她有急事要说,谁知她气定神闲地指指教学楼的对面:

“我想让你看看,我看上了一个男生!”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8)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一个身材高大、头发有点自来卷的男生,穿着明黄色的篮球服,一看就是运动咖。

不是“简宁型”的男生,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我觉得他们很相配:“他叫什么名字?哪班的?”

“不知道,我见到并且喜欢上他,到现在为止只有5分钟。”

然后她飞快地穿过学校里的主路跑向他,在下午三点的阳光下跟他说话。

距离太远,我听不到他们说了什么,不过第二天他们在一起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校。这段关系持续了他们的整个高中时代。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9)

说回我自己,其实分班看榜的时候我就有留意未来的同学们——每个班的榜单是按照入学成绩排名排列的,我是班里的第四名,前三名的名字,我扫了一眼就记住了。

不过走进班里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了班里并没有简宁一样的男生。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0)

倒有一个严厉的班主任(其实她对我是非常偏爱宠溺的),她看看我头上戴着的格子方巾,俯下身以一种非常照顾我面子的姿态耳语道:“咱能把头上的小头巾摘了吗?”

我顺从地摘下头巾,知道未来的这三年,生活中没有那些关于风花雪月的设想,只有书山题海的打拼了。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1)

所以当我看到发小勇敢地向着才刚刚认识的心仪男生告白的时候,我为她深深高兴,也由衷羡慕她——这样的勇敢这样的恣意这样的随心而活。

不像我,到了30岁以后我才想明白,自己一直是背负了许多“人设”在生活——好学生、好员工、好妻子……奋然跃身其中拼力做好这些角色的时候,我又对这个角色有几分热爱呢?从中得到几分快乐呢?

去年电影版《七月与安生》上映,我特地发微信给发小,还写了篇文章回忆我们的少女时代。之后我收到她的微信,说高中老同学们很多人转发那篇文章给她看,都对她说:“女主角就是你吧?”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2)

周冬雨饰演的安生

我们班的第一第三名是两个男生,后来我跟他们都成为不错的朋友。一个在高中的元旦晚会上成为我的舞伴,大家一起华服盛装地表演“宫廷舞”;一个在我后来保研北大面试的过程中,作为海淀学子给了我这“朝阳群众”许多切实的帮助。不过他们都不是简宁,我们之间也都没有浪漫的故事发生。那三年的高中生活,陪伴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非常要好的女孩子,幽默宽厚的她是枯燥的高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色。

我跟她是在走进教室前就彼此注意到的——初中同年级的学霸,我们曾经交替占领过年级的第一名,神交已久却不曾深交。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3)

她愉快地跑过来对我说:“麻宁,咱俩分在一个班了!”神情里满是喜悦,毫无好学生之间“勾心斗角”的矫饰和造作。

那一刻我就认定,这个人会是我一生的好朋友。

后来她坐了我三年的……同桌,前桌,后桌,相邻一排过道的左桌,相邻一排过道的右桌……我就没有离开过她周遭1平米的范围内。

不过现在,我跟她的距离是1021.4公里,从北京到南京。

除了空间上的距离,我跟她的差距还在于——昨天刚得知,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二胎宝宝正在肚子里),而我依然是那个内心孤独容易不安的金牛女。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4)

时光悄无声息地溜走,后来我们又有过许许多多次的开学,大学的新生报到、研究生的热闹开学……可是留在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0年的那个9月。

多好的年份啊,一脚就跨过了千年。感觉高中时代,是随着一个纪元开启的。

工作以后的日子忙碌纷繁,许多词汇自动从自己的认知体系里退化了。如果说“高考”还因为其新闻性让我们每年都会关注一刻的话,那“开学”真的已是许久不提及的低频词汇了。

直到去年我看到八月长安的书被改编成同名网剧,《最好的我们》。看到刘昊然和谭松韵穿着校服坐同桌的剧照时,心里怦然一动,一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5)

刘昊然……真的长得像极了我们中学里最受欢迎的那种男孩子。干净,清爽,顺眼,成绩好。不是最帅的,但,是会在你回忆里闪闪发光的人。

他嘴角含笑的样子,他凝神解题的样子,他自信心爆棚说“小爷我”的样子……都完全就是那个闪闪发光的人曾有的样子。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6)

于是我把《最好的我们》反复看了好多遍,每一遍看到最后一集,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耿耿和余淮最终重逢了,可是剧要结束了,感觉我们的青春也过完了。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7)

网上有个段子说:“小学欠我们一个刘星,中学欠我们一个余淮,大学欠我们一个肖奈,社会欠我们一个何以琛。”

这里面我觉得缺了哪个都不可惜,唯一可惜的是,青春真的欠我们一个余淮。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8)

而更“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的是——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我却已经无学可开了

9月1日,开学季,祝你们开学快乐,愿你们的青春闪闪发光。

青春欠你们一个余淮完整(青春还欠我一个余淮)(19)

麻宁说:

我在自己的微博@麻宁 上征集了一下大家对于“开学”的回忆,得到了许多动人的瞬间,也把它们一并呈现给大家吧!

@口袋里的文艺:那年大学开学,父亲第一次坐火车领着也是第一次坐火车的我去陌生城市报道,忙了一中午,父亲都没来的急吃顿饭,就匆忙的做火车回去了,至今我都很后悔当时没能陪父亲吃顿饭,也没有陪他逛逛校园~也没有送他去火车站,都不知道父亲当时是怎么回到火车站的,都怪当时太年轻,不懂事,不独立……

@盖坡:高中开学是第一次异地求学,第一晚兴奋傻开心,全然不知道会有第二天哭的没鼻涕纸的惨痛经历,孩子想起家很可怕,不过还好啦,异地求学绝对是很帅气的经历。

@Miao杨夫人ing:每年开学前,都会做关于上学迟到的噩梦,每年必做。然而我是一个一贯守时、早到的好学生,哈哈!

@麦末:本科开学时飞机延误十几个小时,没休息好加上晕机,原计划第二天才抵达成都,状态萎靡。记得那天成都出了微微的太阳,拖着行李走入大门时,林荫道宽阔敞亮,一切都豁然开朗,一扫之前阴霾(现在都觉得进门那瞬间有种打破次元壁的感觉,很奇妙)。

@木瓜小雅:上学时送伞送衣开学几乎都是妈妈操劳,爸爸总是奔波在外,上大学那年他说无论如何要送我,在学校后面买生活用品,有卖哈密瓜的,他忽然说:“给你买一块吧,很甜的。”当时的我有点沮丧,瞬间被暖到了。十年后还记得这件小事。还有小学开学的时候,他总是一脸认真地给我削铅笔。都是一些小事。

@ineeeeei:去年上的大学,登记完宿舍后把录取通知书弄丢了,眼看着明天就要拿着它报到注册了,然后和老师联络都没什么具体的办法,就担心会不会上不了大学了,最后大概过了8个小时,有同学在QQ群里po出照片说误拿我的了……印象很深的是和爸爸呆坐在树荫下,看着别的同学都整理完宿舍去玩了,心里超绝望……

@红毛衣衣:上大学前一晚总是在家哭一整晚不愿意走,第二天拉着行李箱坐将近10个小时动车去南方。然而现在毕业了,却无比的想念那个城市。

@LisaNYR:大学开学,爸妈送我到机场,进安检前跟他们说再见注意安全,转过身去我就哭了。

@少年YM的奇幻漂流:每个开学都是在补作业!通宵的那种。

@偏爱情歌就是我:开学,买各种文具最爱。

@白菜好物优惠购:没什么难忘的回忆,但是每次开学的时候,我这边的城市就会转凉,空气中很特殊的初秋的味道。直到现在毕业很多年,到这个时候还能闻到那种味道,感觉莫名抑郁,好像作业还没赶完明天就要见老师了一样。

@念夏nana:最难过的就是无学可开了。

如果你有好的开学记忆,也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的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补充,期待你的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