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享一个我做过的数据中心机房消防设施检测方案

这个是我在青岛的项目,消防检测前编制了一个消防检测方案,供大家学习、讨论。

日期:2021年2月28日

目 录

一、 检测范围………………………3

二、 工作计划 ………………………4

三、 人员配备和工具配备 …………4

1、检测公司人员 ……………………4

2、工具投入清单 ……………………4

四、 编制依据 ………………………5

五、 消防检测内容 …………………5

六、 检测方法……………………… 8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

2、气体灭火系统…………………… 10

3、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12

4、极早期空气采样系统 ……………13

七、 检测要求……………………… 14

为加强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预防火灾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山东省实际,山东省于2013年7月11日印发《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文件。该文件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高危单位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设施全面功能检测。”

本次检测我们采用高专业化的精密检测仪器,严格按照DB37-242-2014《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协助贵单位对“火灾危险源整治”、“消防设施全面功能”等进行隐患排查,为贵单位全面开展“五个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特做以下检测方案,以供各位领导审阅。

一、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主要针对机房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本次检测气体防护区无管网系统保护面积约为478㎡,管网系统保护面积约为6281.31㎡,主要包括:

1.管网式组合分配七氟丙烷系统:

准生产验证区、UPS配电室B、电池室B、电子商务区、服务器机房1、服务器机房2、电池室A、UPS配电室A。

2.无管网七氟丙烷系统:地下三层配电室一、地下二层配电室二、地下一层配电室、二层辅助运维机房、二层维修间、三层配电室、三层介质室。

二、工作计划

本次检测工作计划用时3天,自 3月 5 日开始进行检测,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3月 5 日:设备材料进场,技术交底及熟悉现场,并开展消防设施的目视检查工作;

3 月 6、7 日:开展数据中心区域消防设施功能检测工作;

三、人员配备和工具配备

1.检测公司人员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

维保、使用单位配合人员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2)

2、工具投入清单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3)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4)

四、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公安部关于修改<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决定》、《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及验收标准》、《建筑电气防火技术检测评定规程》、《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消防应急照明灯具通用技术条件》、《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五、消防检测内容

本次检测主要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极早期空气采样设备等项目。具体检测内容如下: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5)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6)

六、检测方法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范围:点型感烟探测器、点型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自动显示盘(图形显示器)、火灾警报装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7)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8)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9)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0)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1)

(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1)对面板上所有的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进行功能自检。

(2)切断主电源,查看备用直流电源自动投入和主、备电源的状态显示情况。

(3)在备用直流电源供电状态下,进行下列检测:

a、核对消防控制设备的联动控制功能和逻辑控制程序。

b、在接线端子处,模拟消防联动控制设备与输入/输出模块间连线的断路、短路故障并用秒表计时,查看声、光故障报警信号。

c、远程手动启动各联动控制消防设备,查看控制信号的传输;系统复位。

d、恢复至正常警戒状态

2、气体灭火系统(附:气体灭火系统检测实施细则)

范围:有管网组合分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2)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3)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4)

(二)气体灭火控制器

1)对面板上所有的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进行功能自检。

2)将控制方式设定在手动,然后转换为自动,分别查看控制器的显示。

3) 切断主电源,查看备用直流电源的自动投入和主、备电源的状态显示情况。

4)在备用直流电源供电状态下,模拟下列故障并查看控制器的显示:

a、火灾探测器断路。

b、启动钢瓶的启动信号线断路。

c、选择阀后主管道上压力讯号器的接线短路。

d、故障报警期间,采用发烟装置或温度不低于54℃的热源,先后向同一回路中两个探测器施放烟气或加热,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显示和记录用万用表测量联动输出信号。

e、断路状态下,查看继电器输出触点,并用万用表测量触点"C"与"NC"间、"C"与"NO"间的电压。

全部复位,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

(三)系统功能检测

1)查看防护区内的声光报警装置,人口处的安全标志、声光报警装置,以及紧急启、停按钮。

2)系统设定在自动控制状态,拆开该防护区启动钢瓶的启动信号线、并与万用表连接。将万用表调节至直流电压档后,触发该防护区的紧急启动按钮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量延时启动时间,查看防护区内声光报警装置、通风设施、以及人口处声光报警装置等的动作情况,查看气体灭火控制器与消防控制室显示的反馈信号。完成试验后将系统恢复至警戒状态。

3)先后触发防护区内两个火灾探测器,查看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显示。在延时启动时间内,触发紧急停止按钮,达到延时启动时间后查看万用表的显示及相关联动设备。完成试验后将系统恢复至警戒状态。

3、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范围:应急照明、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一)应急照明

1)查看外观。

2)按下列方法切断正常供电电源,用秒表测量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

①自带电源型和子母电源型切断其主供电电源。

② 集中电源型切断其控制器主电源。

③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的应急照明灯具,切断非消防电源。

3)使用照度计,测量两个疏散照明灯之间地面中心的照度;达到规定的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时,重复测量上述测点的照度。

4)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使用照度计测量正常照明时的工作面照度;切断正常照明后,测量应急照明时工作面的最低照度。

5)系统复位。

(二)疏散指示标志

1)查看外观和位置,核对指示方向。

2)关闭正常照明,查看发光疏散指示标志的自发光情况,测试亮度。

3)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前通道中心处,用照度计测量地面照度;达到规定的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时,重复测量上述测点的照度。

4)系统复位。

4、极早期空气采样系统

范围:极早期空气采样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检测方法:

采用发烟装置向探测器施放烟气,通过对比便携式空气采样设备查看极早期空气采样设备的火警信号显示是否准确;

消除探测器内及周围烟雾,观察极早期空气采样设备在复位前后的变化情况;

七、检测要求

1、检测工作需严格按照检测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一旦出现意外事件,需立即暂停检测工作。

2、开展检测前必须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检测人员熟悉消防系统设备品牌、型号、联动逻辑关系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3、协调消防维保单位,由维保工程师配合开展消防检测工作。

4、核实检测人员资质,拒绝任何不具备检测资质人员实施消防检测工作。

5、在进行消防系统检测前,需要维保单位工作人员配合将所有七氟丙烷系统启动气瓶、驱动气瓶、药剂气瓶的瓶头阀、电磁阀拔掉,并将全部安全销重新插入,防止在检测过程中误动作引发误喷事故。

6、待消防联动报警系统复位后,需使用万用表确认无启动信号后,方可恢复七氟丙烷系统各瓶组电磁阀。

7、制定消防联动设备清单,对不参与本次联动的设备提前标明,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隔离,但需采取接入继电器等方式,观察联动执行情况。

附:气体灭火系统检测实施细则

1.目的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过程中的检测参数、要点、方法、应用标准等的选用和实施进行指导。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过程中,各检则参数的具体检测更点和方法的实施及

控制。

3. 引用标准

3.1 XF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3.2 DB37/242-2014《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

3.3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3.4 GB 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5 GB 50193-19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

3.6 GB 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4、 检测仪器及工具

4.1 检测仪器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5)

4.2 检测工具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6)

5.检测参数

5.1 防护区设置检测

5.2贮瓶间设置检测

5.3 灭火剂败存容器检测

5.4 集流管检测

5.5 高压软管和单向阀检测

5.6 选择阀检测

5.7阀驱动装置及功能检测

5.8 喷嘴检测

5.9 灭火剂输送管道检测

5.10 灭火控制器功能检测

5.11 系统功能检测

6. 检测程序

6.1防护区设置

检测要点:

(1)防护区以固定的封闭空间来划分。一个防护区的面积。容积大小、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等均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2)防护区的门窗及维护构件的允许压强,均不宜低于1.2kPa。

(3)密封防护区内应有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的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方法: 查看防护区结构,用卷尺测量防护区面积,泄压口设置的高度。测量泄压口的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 贮瓶间设置

检测要点:

(1)贮瓶间应靠近防护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

(2)贮瓶间出口应直通室外或疏散通道。贮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贮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3)室内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贮瓶间应设有应急照明装置。

检测方法: 检查贴瓶间的防火隔离、安全疏散情况。在贮瓶间测两点的室温取平均值。观察应急照明情况并记录。

6.3 灭火剂贮存容器

6.3.1 外观检查

检测要点:

(1)应无碰撞变形及其它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2)贮存容器上应设耐久的固定标牌,标明每个贮存容器的编号、皮重、容积、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贮存压力。

(3)保护同一防护区的贮存容器,其规格尺寸、充装量和贮存压力均应相同”

检测方法: 目测检查上述内容及容器数里并记录。

6.3.2 称重或查压力表

检测要点:

(1)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充装里的 1.5%。

(2)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

检测方法:逐个拆下贮存容器称重或压力表,检查其实际压力并记录。

6.3.3 贮存容器的安装

检测要点:

(1)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m。

(2)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朝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

(3)贮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

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里安装间距,检查压力表安装情况及容器安装的牢固程度。

6.4 集流管

检测要点:

(1)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式制作,焊接前,每个开口均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焊接后应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2)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好防腐处理。

(3)集充管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4)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检测方法:检查集流管制作方法、颜色、安装牢固程度及泄压装置的安装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6.5 高压软管和单向阀

检测要点:

(1)单向阀的外观应无加工缺陷、无碰撞损伤,名牌标志齐全,螺纹密封面良好。

(2)高压软管与贮存容器出口、液体单向阀及集流管或主管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液体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应与灭火剂流动方向一致。

检测方法:查看单向阀的外观及螺纹端面是否有加工缺陷、损伤,名牌标志是否齐全,各组件之间连接是否牢靠,单向阀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

6.6 选择阀

检测要点:

(1)选择阀的公称直径应与主管道的公称直径相等,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头。

(2)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例且应便于操作,高度不宜超过1.7m。

(3)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检测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选择阀与主管道的直径是否一致。查看其它与管网连接处采用何种接头,操作手柄的位置是否便于操作。查看选择阀上是否有标志牌并在操作手柄附近。

6.7发驱动装置

6.7.1 电磁驱动组织

检测要点:

(1)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2)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铁芯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检测方法: 查看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的敷设方式,通过电检查电磁铁芯的行程能否满足系统启动的要求。

6.7.2 气动驱动装置

检则要点:

(1)驱动气瓶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超过设计压力的5%。气体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阀芯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2)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且作防腐处理。

(3)驱动气瓶正面应标明驱动介质的名称和对应防护区名称的编号。

(4)气体驱动装置的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0.6m。平行管道宜采用管夹固定,管夹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应增设一个管夹。

检测方法: 查看气瓶内气体压力值,检查单向阀芯的动作是否灵活。查看驱动气瓶的安装情况及标志是否明确。查看管道的安装方式及测量间距并记录。

6.8 喷嘴

检测要点:

(1)喷嘴外观无机械损损伤,内外表面无污物,喷嘴应有表示其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志。

(2)喷嘴的安装位置和喷孔方向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喷嘴的安装间距、距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3)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吊顶下的带装饰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

检测方法:查看喷嘴外观、规格、型号,用卷尺测量喷嘴的安装间距。检查喷嘴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6.9 灭火剂输送管道

6.9.1 管道外观

检测要点:

(1)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外观应平整光骨,不得有碰撞、腐蚀及加工缺陷;

(2)管道及管道附件内外表面应进行镀锌处理,无缝钢管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在焊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3) 已镀锌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要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做防腐处理。

检测方法:查看管道及附件的外观及镀锌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架间距,并对照上表的有关规定。

6.10 灭火控制器

6.10.1 自动控制

检测更点:

(1)防护区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正常、可靠的工作;

(2)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延时 30s后,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验防护区,且应能从被试验防护区的每个喷嘴喷出。

((3)有关控制阀门正常工作。

(4)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5)贮瓶间内的设备和对应防护区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

检测器具:火灾探测试验器,充有氮气的灭火瓶组,秒表等。

检测方法:

(1)任选某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瓶取代气体灭火贮瓶。

(2)打开灭火控制器电源,将灭火控制器的开关扳向“自动”的位置。

(3)用火灾探测器试验器分别对火灾探测器送烟、加温使其报警,直至启动灭火系统。

(4)观察氨气或压缩空气喷射是否畅通。

(5)测定系统延时时间是否在规定的 30s(当采用火灾探测器时,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才能启动。根据人员疏散要求,宜延迟时间不应大于 30s)范围内;观察灭火控制器烟、温两种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药剂释放显示灯是否正确。

(6)观察防护区外声光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

(7)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防排烟阀、通风空调口、切断火场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

(8) 观察被试钢瓶上的压力表是否归零。

6.10.2手动控制

检测要点:

(1)防护区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正常、可靠的工作。

(2)启动手动控制装置,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延时 30s 后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验防护区内,且应能从被试验防护区的每个喷嘴喷出。

(3)有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

(4)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5)贮瓶间内的设备和对应防护区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

检测方法:

(1)任选某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瓶取代气体灭火贮瓶。

(2)打开灭火控制器电源,将灭火控制器的开关扳向“自动”的位置。

(3)用火灾探测器试验器分别对火灾探测器送烟、加温使其报警,直至启动灭火系统。

(4)观察氮气或压缩空气喷射是否畅通。

(5)测定系统延时时间是否在规定的 30s 范围内;观察灭火控制器烟、温两种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药剂释放显示灯是否正确。

(6)观察防护区外声光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

(7)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防排烟阀、 通风空调口、 切断火场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

(8)观察被试钢瓶上的压力表是否归零。

6.11 系统功能检测

检测要点:

(1)按防护区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进行模拟启动试验、

(2)按防护区总数(不足10个按10个)的10%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检测方法:

(1)模拟自动启动试验时,应先关断有关灭火剂贮存容器上的驱动器,安上相适应的指定灯泡、压力表或其他相应装置,再使被试防护区火灾探测器接受模拟信号。

(2)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控制,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防火区内,且应能从被试防护区的每个喷嘴喷出。

(3)查看有关控制阀工作情况,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常。

7.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兄的处理办法

7.1检测时被测对象如有损坏或工作异常的,可待现场修复、调整后再进行检测,如果无法及时修复、调整且将影响其它项目检测时,由项目负责人通知委托方另约时间继续进行检测。

7.2、若首次检则项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允许其进行整改,整改后,另约时间进行复测,

原检结果无效。

8. 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8.1 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停电、停水等事故时,应停止检测,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通知委托方另

约时间继续进行检测。

8.2 在检测过程中,当检测仪器突然损坏而不能进行检测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通知委托方

另约时间继续进行检测,原仪器已检测的数据下次检测时应进行抽样复查。

9.检测结果判断方法

根据现场测试数据或检测结果判断所检项目是否符合相应规范、标准、规范等规定的技术

要求

10.相关记录

《消防设施检测原始记录表》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要点(消防设施检测方案)(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