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茅亩

马上就到兔年了,浙江省政协委员兰金美带着“民族团结兔”走上省政协全会的委员通道。“民族团结兔”融合了畲绣这一传统技艺和畲族美好祝福,得到大小朋友的追捧。

民族传统服饰特色及文化内涵 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1)

图源:人民政协网

来自丽水畲乡的少数民族委员、畲凤非遗工坊主理人、畲凤民族服饰展示馆馆长兰金美,不仅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也是一名少数民族服装设计师。两年前,她一手创办畲凤非遗工坊,通过委托绣娘、手工艺制作人在家来料加工的方式,参与民族服饰制作。在兼顾农活照顾家庭的情况下,乡村妇女群众“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实现顾家、传艺、增收“三不误”。畲凤非遗工坊,是当下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民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其中不少是民族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最具少数民族显性特征的服饰,是少数民族表达生活经验、审美意识及内心诉求的特殊语言,是穿在身上的“史书”,要把制作民族服饰的工艺流程传下去,要把民族服饰背后的历史起源、相关传说、穿戴禁忌等相关民俗传下去。

中国自古有衣冠之国的美誉。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个基本要素。作为最重要的生活文化之一,在最基本的遮羞、御寒功能之外,服饰文化还包含我国不同民族关于自然与宇宙的知识、宗教信仰、理想追求、族群历史、制度仪范、美学倾向、手工技艺等多层面内容。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发扬民族服饰文化,能够蓬勃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汇聚中华文化自信的新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对包括民族服饰在内的非遗和传统技艺保护利用,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17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的纺织服饰类传统工艺多达104项,其中半数为少数民族工艺。不少地方还出台了相关保护利用的条例。

今天,政策利好之下,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年轻身影越来越多,已渐渐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在时光打磨中,必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