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国学的文化很热,国学教育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捧,一些幼儿园、学校甚至把国学当成基础课程,传统文化的厚重和底蕴让浮躁的现代派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到底国学有何好处呢?
国学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大千文化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
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程。
成年以后,孩子进入社会,开始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立业成家。此时应尽力以求自立,在与人交往、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成为成熟的个体人,能够在为人处事中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
国学教育的好处
为宝贝打开阅读的世界
1.奠定道德根基
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
2.整体认读、识字能力提高
孩子的理解能力从哪里而来,只有我们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了,才能逐渐产生对字的理解,若是认识的字普遍的少,那么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好大哪里去的。毕竟中国文字更为的复杂,稍微的变化便可生出多种不同的意思,而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路上,《易经》(包括上、下经)部分大约5000字左右;《千字文》994字;《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175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字数:13700《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字数:34685《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3568。可见,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整体认读和识字能力的提高,是多么有益的事情。
3.增强语言能力
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4.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6.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国学付与孩子更多“黄金”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它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自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