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溚溚的孙子”是怎么回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楼之情窦初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之情窦初开(红楼百问之三五零)

红楼之情窦初开

“滴滴溚溚的孙子”是怎么回事?

凤姐开始讲笑话,讲的是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溚溚的孙子……嗳哟哟,真好热闹!”这里的各种称谓都好理解,惟独这“滴滴溚溚的孙子”,不太常见,若非丰润人,恐怕难以理解。

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有一篇曰《释亲》,那里面说:“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清梁章钜撰《称谓录》中对此有较为详尽的解释:

曾孙 《尔雅》:“孙之子为曾孙。”《释名》:“曾孙,义如曾祖也。”毕沅曰:“言亦取曾益之意。”案:曾孙又为自孙以下之统称。《周颂》“曾孙笃之”,郑笺:“曾由重也,自孙以下事先祖,皆称曾孙。”孔疏:“自曾孙以下,皆得称曾。”《左传》:“曾孙蒯瞶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是虽历多世,亦称曾孙也。《豫州从事尹宙碑》“会稽太守之曾”,是曾孙亦可单称曾也。

玄孙 《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注:“玄言亲属微昧也。”《释名》:“玄孙,玄,悬也。上悬于高祖,最在下也。”《豫州从事尹宙碑》“东平相之玄”,又《刘熊碑》“光武皇帝之玄”,皆以玄孙而单称玄也。又《颜真卿集·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碑》云“君北齐黄门侍郎之推府君之玄”、“皇朝秦王记室鲁府君之曾”,皆用汉碑之例耳。

来孙 《尔雅》“玄孙之子为来孙”,注“言有往来之亲。”《释名》:“此在无服之玄,其意疏远,呼之乃来也。”

昆孙 《尔雅》“来孙之子为昆孙”,注:“昆,后也。”《汲冢竹书》曰“不窋之昆孙”,《释名》:“昆,贯也。恩义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案:昆孙又为远孙之统称。昭十六年传云:“孔张、君之昆孙。”孔张为郑穆公之曾孙。今云昆孙,是远孙俱得称昆孙矣。

仍孙 《尔雅》:“昆孙之子为仍孙。”《释名》:“以礼仍有之耳,恩义实远也。”《频罗庵遗集》云:“《太玄经》九属,逆推而上,一为玄孙、二为曾孙、三为仍孙、四为子。”则是,又以仍孙为孙也。

耳孙 《尔雅疏》:“仍孙或作耳孙。”《汉书》注:“应劭云:“言去高曾益远,但耳闻之也。”晋灼云:“耳孙、玄孙之曾孙也。”师古云:“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

云孙 《尔雅》“仍孙之子为云孙。”注:“言轻远如浮云。”

以上为六世之称,如果加上子、父、祖,则为九世。九世以后,则只能称“族人”了。

那么王熙凤所说“滴滴溚溚的孙子”属于几世呢?我说这纯粹属于乡人之谈,在正宗文字记载中是找不到的。我们看“玄孙”之后是“来孙”,这个来,在乡人口中,则讹为“啦”,“昆孙”,又作“晜孙”,这个字乡人不识,往往误认为“弟”,因此,在丰润乡村,就有了“滴啦孙”、“溚拉孙”的称谓。直至如今,丰润人若是论起辈份,大多只能说到“重孙”即“曾孙”这一辈,若是再往下数,则只能说“滴啦孙”、“溚啦孙”,其义是指重孙以下的若干辈的孙子,王熙凤这里所说“滴滴溚溚的孙子”,正是丰润所谓“滴啦孙”、“溚啦孙”的合称。至于文中所谓“灰孙子”,则不在世系辈份之内,一般作为骂人的话使用。我推测,这个词可能与“玄孙”有关,“玄”为黑色,“灰”近黑色而下之一等,故用以形容“八杆子胡拉不着”的孙子。但这亦是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不足为训。

另外,这一回书中,王熙凤对贾母说:“今儿晚上他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他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这“耽险”,也是丰润土语,如今也还常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危险,一是担心有危险。比如“那儿水太深,千万别去,忒耽险。”就是危险的意思。“耽险的事情不干。”意思就是危险或者可能有危险的事情不做。这个词通行本没有加注,《红楼梦大辞典》也没有收入,应该有所解释。

书中写贾母等人挪近暖阁之中:“里面直顺炕并了三张大桌,另又添换了果馔摆好了。”通行本作:“里面直顺并了三张大桌”。在脂评诸本中,庚辰本作“直顺”,旁添了一个“着”字,梦稿本、列藏本作“顺炕”,蒙府本、戚序本、戚宁本作“直顺炕”。“直顺”不通,应该作“顺炕”。这亦是丰润土语。土炕是北方特色,用土坯搭成,里面有烟道,外面有炉子,可以烧柴或煤取暖。一般的土炕都是靠窗而建,屋子有多长,炕就有多长,不仅用来睡觉,也用来吃饭、待客和平时起居。所谓“顺炕”,就是依着炕的长度,一溜儿地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