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北周立国(4)

宇文泰就是这么焗气,说不跟大家玩儿,就不跟大家玩儿了;谁的面子也不给,说走就走。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的雏形;当然,也留下了衮衮杀机——

宇文泰走的时候,身后一共留下了13个儿子,分别是宇文毓、宇文震、宇文觉、宇文邕、宇文直、宇文宪、宇文招、宇文俭、宇文纯、宇文盛、宇文达、宇文通、宇文逌。

这里边儿,长子是宇文毓,宇文泰走时,宇文毓23岁;嫡子是宇文觉,这会儿才15岁。

其实宇文泰生前,对谁接自己的班儿纠结了好久,准确的说,一直纠结到他那次北巡之前才做出决定,立宇文觉当世子。

按说,宇文毓年长,经年的历练,小伙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是接班儿的最佳人选。可是,最后宇文泰还是把宇文毓给否了。

宇文泰是好人吗(接班人的问题也困扰了宇文泰好久)(1)

这里边儿,最重要的原因,是宇文毓媳妇儿家的势力让宇文泰有点儿肝儿颤了。宇文毓的媳妇儿,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长女。

看过前文的大胸弟估计会有印象,独孤信在西魏应该算是老资格了。

宇文泰是好人吗(接班人的问题也困扰了宇文泰好久)(2)

不过,独孤信跟宇文泰之间的关系却有点儿微妙;他们俩既是同乡,又是旧识,关系过去一直挺不错。

但是要说一句的是,独孤信并非是宇文泰的旧部和嫡系;他是追随元修才来到西魏的,元修被宇文泰毒死后,独孤信的位置一度很尴尬;四邻不靠。不过很快,独孤信就凭借自己的能力确立了在西魏朝廷上的地位。

因为独孤信不是宇文泰的嫡系,所以在西魏初年,宇文泰一直把他打发的远远儿的,在帝国西部担任军政长官,比如他曾长期在陇右担任秦州刺史。

独孤信干的不错,在当地深得民心;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因老百姓仰慕他讲信义,宇文泰特意将其改名为独孤信。

再后来,侯景背叛东魏的时候,魏收曾捉刀代笔写过一篇檄文;在文中,魏收曾编了一个段子,独孤信躺枪了;魏收说后者盘踞陇右,收买人心,这是要割地自立的节奏。结果,魏收这篇搂草打兔子的玩意儿还真起作用了,宇文泰疑心孤独信在边疆做大,找了个借口将其调回了长安,让自己的侄子宇文导接手了秦州刺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间推移,独孤信在西魏朝廷中慢慢儿的可就做大了;他自己就不说了,当上了西魏八大柱国、而且还是六官之一;而且这老哥的基因也很强大,先后生了6个儿子、7个女儿。

六个儿子,不用说,个个儿当官儿,像他的长子独孤善,官儿当的也非常大,干到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七个女儿,不说个个儿如花似玉,嫁的人也都很给力。长女,嫁给了宇文毓;四女嫁给了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李昺,后来生下了天可汗李世民的粑粑李渊;幺女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并且生下了隋炀帝杨广。

这种家室背景,盘根错节;这宇文泰怎么可能放的下心来;如果立宇文毓为世子,假设在宇文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身为国丈的独孤信势必会把持朝廷大权,外戚干政的局面在所难免;那宇文泰前半辈子不就是给别人打工了。

而宇文觉,也让宇文泰很纠结;宇文觉的妈,是元修的妹妹冯翊公主;当年元修跑到关中,为了笼络大地头蛇宇文泰,把自己的妹妹许给了后者;后来二人生下了宇文觉。

宇文泰是好人吗(接班人的问题也困扰了宇文泰好久)(3)

跟宇文毓强大的老丈杆子正好相反,宇文觉的妈这头儿,娘家没啥人;元氏被压制的死死的;宇文泰尽管照顾面子,多少安排几个宗室当官,但职位仅限于人大、政协这种清水衙门,想掌实权,门儿都没有。

这就造成一个后果,宇文觉年幼,还没形成自己的班底儿;而且还没有外戚可以倚仗。

所以,宇文泰反复纠结,真要立了宇文觉,宇文毓和独孤信不服可咋整。

权衡再三,宇文泰想出个办法,这就是立宇文觉为世子,让大侄子宇文护辅政;这个办法说不上好,但有一条儿,至少可以保证大权还在宇文家族攥着,不至于旁落到外姓之手。

为了敲打宇文毓和独孤信,让他们别有非分之想;宇文泰在确定立宇文觉之后,还演了个小品——

宇文泰把群臣召集到一处开会;在会上,宇文泰宣布,我想好了,立嫡子宇文觉为世子!

众人听都沉默不语;大家都懂,这种废立之事,最好少掺和。

宇文泰扫了会场一圈儿,看大家没反应,突然指名道姓的说了一句,大司马看来不服啊!

大司马就是独孤信,宇文泰这句话说的众人一愣,包括独孤信在内;后者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被宇文泰这句话说的有点儿蒙圈儿。

可是,没等独孤信反应过来,与会的尚书左仆射李远搭茬儿了,立继承人的规矩是有嫡立嫡,现在您立嫡子当接班人,这有什么好说的;如果独孤老儿说三道四,我现在就替您宰了他。

说完,李远拔出刀就奔独孤信来了。

宇文泰是好人吗(接班人的问题也困扰了宇文泰好久)(4)

宇文泰见状,赶紧站起来拦着,口中连声,你这是要干嘛!

独孤信也站起来了,我艹,老李,疯了吧你!

会场经他们几个这么一搅和,有点儿乱;但大家都是聪明人,也都知道这小品背后是啥意思;因此众人异口同声,没问题,您立宇文觉,我们都支持。

于是,等宇文泰过世,宇文觉接替了他粑粑生前的爵位和职务。

说来挺好玩儿,像东魏的实际创始人高欢,人生前的爵位是渤海王;不知道宇文泰是怎么想的,别看他才是西魏真正的NO.1,但他的爵位并不高,只是安定郡公;职务是大冢宰。现在这一切归了宇文觉。

当然,宇文泰也知道宇文觉少不更事,这种一地鸡毛的世道,如果让宇文觉执政,不晓得他会搞出什么乱子。所以宇文泰在指定了世子之位后,又指定了宇文护来给堂弟保驾护航。

宇文护字萨保,生于公元513年,仅比四叔宇文泰小几岁(也有的史料说他是生于公元515年。)。

宇文泰是好人吗(接班人的问题也困扰了宇文泰好久)(5)

宇文护是宇文泰大哥宇文颢的儿子;宇文泰的老爹宇文肱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宇文颢,次子宇文连,三子宇文洛生,最小的老疙瘩即宇文泰。不过,宇文泰的哥哥们下场都有点儿惨。

大哥宇文颢、二哥宇文连都死在了跟破六韩拔陵作战的战场上;三哥宇文洛生后来有一段时间跟着葛荣混,结果尔朱荣灭了葛荣,俘获了宇文洛生,尔朱荣忌惮宇文洛生骁勇善战的威名,遂将其杀害。

宇文颢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宇文什肥、宇文导和宇文护。东西魏分裂后,宇文什肥被高欢所杀,其子宇文胄因年幼被处以宫刑;宇文导一直随叔父宇文泰征伐,屡立战功,深受宇文泰的器重,可惜的是,在宇文泰走之前,宇文导就已经死了;老大这支就只剩下宇文护。

老二宇文连,有子宇文元宝,老三宇文洛生有子宇文菩提;东西魏分裂的时候,这两位宇文少爷都没跑出来,跟宇文什肥一样,皆被高欢所杀。

宇文泰闹革命,代价也是大了点儿。

所以到这会儿,宇文泰就只剩下宇文护可以指望了。

不管宇文护生于哪一年吧,反正到宇文泰死的时候,宇文护已经40出头儿了;在政治上已然很成熟。不过,要说一句的是,他和那些鞍前马后跟着宇文泰从北魏末年就开始折腾的元老重臣们相比,在资历上,又显得嫩了许多。

老实说宇文泰生前其实一直在栽培宇文护;从后者逃到关中,宇文泰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北魏分裂后,宇文泰和高欢常年打仗,宇文护就跟在四叔身边,在血雨腥风里拼命,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宇文护均有不斐的战功。只是在邙山大战时,由于西魏军大盘走低,搞的宇文护也很狼狈,差点儿被高欢又给抓回去当俘虏。

在宇文护的军旅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是跟着于谨打江陵;按照于谨战前的部署,宇文护亲率一军长途迂回,断掉了萧绎通往建康的退路,给西魏军关门打狗战战略立下殊功。

所以到宇文泰去世前,宇文护在军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儿,说话的分量已然不再是宇文泰的侄少爷,而是大将宇文护了。

但是,不论是宇文泰,还是宇文护,都没想到;接下来,那帮曾经跟宇文泰风雨同舟的大佬们开始发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