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夏天,胡里山炮台前线广播站一反常态地戒备森严。不仅突然出现了大量荷枪实弹的士兵,更是每隔十米都有一位士兵站岗。

彼时正值大陆与台湾的冰封期,两岸一直在用广播进行宣传对峙。胡里山炮台就是位于最前线的对台广播基地。

这一特殊的阵地陡然出现大量士兵,难道是要发动对台解放战争吗?一时间广播站的众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随时准备奔赴前线。

但很快,随之而来的一道命令打消了众人的疑惑。原来这些士兵是为即将前来视察的领导的安保工作而准备的,并非要开战了。

虽说打消了战争疑云,可到底是何级别的领导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又是为何要突然前来视察?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

(罗瑞卿)

很快,福州军区副总司令皮定均的出现驱散了大家心头的疑云。而与皮定均一起出现的还有当时担任全国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将军。罗瑞卿将军当时负责全国的安全问题,来对台广播部视察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2)

(皮定均将军纪念碑)

但陆续的,陈毅元帅、贺龙元帅、刘伯承元帅、罗荣恒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叶剑英元帅等七位元帅也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当中。这些重量级人物齐聚胡里山,事情仿佛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那么,胡里山炮台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致于7位元帅齐到呢?

蒋家王朝一朝覆灭,金蝉脱壳败逃台湾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3)

(蒋介石与毛泽东合照)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大陆另做打算,但前往何处“安身立命”就成了首要的问题。

在此之前的1948年2月,蒋介石就将亲信爱将陈诚派往台湾,任命其为台湾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蒋介石又安排儿子蒋经国前往台湾担任台湾省党部主任一职。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4)

(“黄埔名将”陈诚)

由此可见,蒋介石是把台湾当做了自己最后的落脚地。可当时的美国政府并不愿意蒋介石退守台湾。

美国认为,一旦蒋介石退守台湾,那中共军队势必东征收复台湾。如果真是那样,美国封锁苏联和共产主义国家的锁链将在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一个战略缺口,这对美国会造成重大影响。

出于反苏反共战略的整体考虑,美国政府极力阻止蒋介石退守台湾,并准备绕过蒋介石,在台湾扶植出一个新的完全脱离大陆的政权。

当时,美国方面将陈诚视为第一候选人,用台湾地区的最高统治权和每年至少2500万美元的“战略资金”诱惑陈诚为自己所用。

但陈诚面对美国人的诱惑却是直言道:“吾追随蒋先生二十余年,不忍临难背叛而自立。”此后,其更是迅速派人将消息传递给尚在大陆踟躇不前的蒋介石。

见陈诚不为所动,美国又将目标转向了手握重兵的台湾陆军训练司令孙立人。然而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孙立人也同陈诚一样不为所动,事后同样将消息迅速告知了蒋介石。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5)

(孙立人照片)

面对美国人的小动作,尚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犹豫的蒋介石彻底沉不住气了。为避免美国彻底切断自己前往台湾的道路,蒋介石决定紧急前往台湾一趟。

1949年5月17日,蒋介石在定海机场踏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在飞至一半路程时,蒋介石突然下令改变航线,先行降落在澎湖马公岛。

原来,多疑的蒋介石害怕孙立人等人叛变,决定派当时国民党驻菲律宾大使陈质平先行前往台湾探探路。如果台湾形势有变,就迅速前往菲律宾等地组织流亡政府。

陈质平得到蒋介石的指示后迅速赶赴高雄与孙立人等人面谈。孙立人听陈质平的一番试探后暗暗吃惊,并迅速反应过来这是蒋介石怀疑自己有二心。次日,孙立人便亲自赶赴马公岛,当面向蒋介石表忠心:“一切以总裁之命是从。”

而此时大陆方面又发来电报:解放军已顺利进入上海市区,解放上海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明白自己前往台湾已是刻不容缓。

出于对陈诚的忌惮,蒋介石并未直接抵达陈诚所在的台北,而是前往孙立人主政的高雄。一到高雄,蒋介石就迅速召见国民党政要,一方面是亲自部署退路,另一方面是向美国方面释放信号,:“台湾已被我蒋介石掌握在手中了。”

此时的美国政府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失败,并且当时英法两国也并不赞同美国“托管”台湾,不得已之下美国只好暂时放弃台湾。

就在蒋介石及其亲信认为终于能松一口气时,大陆方面又传来解放军已将东南战区全部解放的消息。蒋介石只得紧急奔赴重庆,企图保住西南地区以便与台海地区遥相呼应。

但此时的国民党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根本不是纪律森严且斗志高昂的解放军的对手。可即便如此,蒋介石仍心存幻想,企图联合部分川军将领在大陆实现“反攻。”

直到1949年12月云南和西康两地蒋介石所谓的“亲信部队”宣布起义,并放出话来要一同活捉蒋介石时,蒋介石的最后一丝幻想才最终破灭,只得于1949年12月10日离开大陆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6)

(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生活照)

此时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已然在台湾站稳脚跟,解放军东征也势在必行。当时的美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彻底放弃台湾;另一个是出兵占领台湾,帮国民党政府分担与中共对峙的压力。

杜鲁门政府经过再三讨论权衡,决定对外宣布放弃台湾,并明确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行使主权,并无意在台建立军事基地或提供武力支持的想法。

美国的这一表态对于国民党当局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时间台湾各界人心浮动。解放军也整装待发,解放台湾的战争可谓一触即发。

对台心战势在必行,广播电台宣传利器

但伴随着朝鲜局势的风云突变,蒋介石政府可谓是“绝处逢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出尔反尔。为了牵制大陆方面在朝鲜问题上的脚步,杜鲁门政府于1950年6月27日发表声明称:为避免中共解放台湾后对太平洋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美国决定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随后,美国海军、空军等部队开始增援台湾,各项经济援助也随之而来。

尽管解放军有能力有信心快速解放台湾,但随着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台湾的脚步只得暂时搁置。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7)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虽然避免了武力冲突,但台湾和大陆双方的“思想战”和“心理战”却从未停止。

当时大陆和台湾方面都利用广播的方式互相喊话,宣传自己的政策或是劝对方的战士投降。

当时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缴获了一批特殊的战利品,是当时较为先进的“九头鸟”广播器材。为了做好对台的“心理战”,很快这批器材就被悄悄转运到了厦门的角屿岛。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8)

(角屿岛与金门岛俯拍图)

角屿岛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该岛最近的地方离金门县只有1.8公里。而之所以将广播器材运送到此处,主要是要在这里建立一支特别的部队,即专门负责对国民党军队展开心理攻势的广播部队。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9)

(角屿岛——中国东南第一哨)

如果能利用心理战和宣传战让国民党的军队弃暗投明,那就能避免短兵相接、大动干戈,是和平统一台湾地区的最好办法。

随着广播器材的安装到位,对台广播站也顺利组建成功。当时对台广播站主要分为两个驻地,一个是位于厦门的胡里山炮台内部,另一个则位于角屿岛上。

虽然分为两个驻地,但其实胡里山炮台广播站是总广播站,角屿岛则是隶属于胡里山炮台广播站的分站。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0)

(胡里山炮台遗址)

当时驻扎在角屿岛的战士生活都十分艰苦,岛上不仅淡水资源缺乏,连最基本的粮食、蔬菜等资源都需要依靠从大陆方面运输过来。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岛上的战士们只能依靠海水煮粥艰难度日。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邻近海面,所以广播站湿度极高。相关机电设备极有可能受潮损坏。因此,每天晚上休息时战士们都要轮流看守发电机等设备,以便及时抢修。

可即便如此,驻扎此处的战士和广播组的人员并未退缩,反而是克服重重困难向台湾方面的国民党士兵展开了猛烈的心理攻势。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1)

(现存对台广播的播音喇叭)

据当时的广播员吴世泽回忆:他们最初是采用口播的方式,两人为一组,一人负责用普通话喊话,另一人则负责用闽南语喊话,经常将嗓子喊哑。

后来上级派发了一部丹麦产的钢丝录音机,便提前将一人的喊话录好。轮到闽南语播音员值班时就播放普通话播音员的录音,反之亦然。这样就极大减轻了播音员的工作负担。

而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就将宣传标语和传单塞进玻璃瓶或空酒瓶,封上口后就放在海里漂到金门去。传单内容多为祖国在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有一些对于他们的优待政策和奖励。

相关的播音内容除了当时的重大政治稿件,如《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和《再告台湾同胞书》等,还有一些编辑组同志采写的内容。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2)

(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的《告台湾同胞书》)

编辑组采写的稿件一般针对性都很强,会有专门的部门去侦察对面的国民党驻军哪个地方的人多。比如国民党驻军以湖南人为主,编辑组就会针对性地采写湖南地区的风俗人情或重大成就,如果是以河南人为主,就会更多一些河南方面的稿件。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专门请一些国民党驻军重大将领的家人亲自播报。比如国民党驻金门部队有一位师长是湖南人,他的母亲和子女仍在大陆生活。编辑组就专门派人前往他的湖南老家,找到他母亲录音,并在广播站循环播放。

对面驻防士兵听到之后就逐层上报到师长跟前,师长得知消息后半夜悄悄带领警卫员来到前沿听广播。果然听到母亲的声音,母亲操着浓重的湖南乡音对他说家里一切都好,说子女已经在上学了,还问他何时归家。

听着母亲轻声诉说着自己的思念,这位师长当天晚上就转变了思想,准备回归大陆。但这一消息被蒋经国安插的探子得知,以致于这位师长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连夜调回台湾岛任职。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3)

(蒋经国与蒋介石合照)

这一事件也在金门岛上流传开来,台湾士兵都知道共产党并没有屠杀自己的家属,也都知道了“六条保证”,即“保证不打骂不侮辱人格、愿意发放回家路费、愿意安排工作、愿意帮助与家人团聚”等内容。

据一些老播音员回忆,对台湾的“心理战”成效显著。经常会有国民党部队的空军借执行任务的机会驾驶飞机回来,也有一些金门岛的国民党士兵借晚上站岗的机会抱着篮球或轮胎等物品从水上游过来。

每每见到这主动投诚的士兵,播音组和驻防连队的战士们都会备受鼓舞,认为再苦再累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

七大元帅亲临前线,恪尽职守士气高昂

为了加大“心理战”的强度,播音内容每天都会在岛上循环,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广播的巨大声音经常会吵得驻扎此处的战士难以入眠,但没有一人有怨言。

而危险更是不出不在。播音站的工作人员和战士们经常承受着来自对面的炮击,可即便如此,在自己的战位上,他们也从未后退。除此之外,广播站还承担着传递情报的重任。但具体是通过何种加密方式传递,广播员并不知道。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4)

(金门岛上现存的当年国民党标语)

由于台海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位于台海问题最前线的对台广播站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这里经常会有各级领导来此检查工作。

1962年夏天,福州军区总司令皮定均突然下令派重兵把守胡里山广播站,并在此区域严格实施戒严。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待各级士兵都有序到岗后,罗瑞卿将军就和皮定均一起出现在了胡里山广播站。但罗瑞卿将军行色匆匆,似有要事在身,不像前来视察的样子。

此时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一位站岗的哨兵拦下了罗瑞卿将军,并直截了当地询问:“首长您从哪里来的?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5)

(罗瑞卿将军照片)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皮定均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禁怒从心中起。因为哨兵最忌讳的就是打探首长的工作,首长的工作问题都属于最高机密,探听不得。

很快,罗瑞卿就将站岗和负责安保警戒的士兵换成了自己刚刚带过来的士兵,甚至连接待用的茶水和茶具都一并换掉。

见此情景的播音组成员都意识到恐怕要有大事发生,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陈毅、贺龙等七位元帅相继出现在了现场人员的视野当中。

现场很多士兵和播音员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级别的领导人,还一次见到了七位元帅。大多数同志都难掩激动与紧张的心情,其中最紧张的就是当天的轮值播音员戴鸿雁。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6)

(大陆对台广播站成员照片)

其实这次七大元帅齐聚胡里山对台广播部,就是想亲自聆听一下对台广播内容,检查一下对台工作。这也直接彰显了党中央对台湾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当播音员戴鸿雁坐在播报机前开始播报当天内容时,他身为广播员的专业素养就展现了出来。虽然整个播报过程不过三分钟左右,但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向台湾方面传达了大陆方面对解放台湾的坚定决心。这次播报也成为了戴鸿雁终生难忘的经历。

这次七大元帅齐聚广播部给前线工作的同志带来了极大地鼓舞,同志们在此次事件之后更加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和重要意义。也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士气愈加高昂,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除了到场的七大元帅之外,朱德元帅当时也在厦门。朱老总原本也想亲自到前线视察,专车都已经到达了厦门大学的门口,但却被31军联络处处长坚决阻拦了下来。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7)

(朱德元帅照片)

这位处长苦口婆心地劝说朱老总。因为十大元帅中有7位到达了广播站,如果朱老总再去的话就是8位了。广播站随时有可能被金门那边的大炮击中,万一有什么危险,那损失将不可估量。

无奈之下,朱德只能万般无奈之下放弃了亲自前往最前线视察的念头。

直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徐向前元帅才正式发布停止对金门炮击的声明。此后,广播站的播报内容就从政治宣传转变为了互相播报对方天气,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御寒添衣等极具人情温暖的日常话题。

1991年4月24日,在完成最后一次对台广播后,广播站正式停止工作,以进一步缓和海峡两岸局势,创造祥和欢乐的气氛。至此,对台“心理战”彻底成为历史。

结语

其实,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台湾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身上也始终流淌着华夏血脉。

四大元帅是哪四位人(七大元帅齐出秘访厦门)(18)

(“宝岛”台湾风景照)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坚守,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更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正所谓,走遍千山万水,最眷念的还是这片土地。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龚小莞.老播音员细述对台“攻心战”【J】.文史博览.2008(08):26-2

【2】马阳.新中国70年对台湾广播的功能演进【J】.中国广播.2019(12):62-67

【3】陈忠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间中共对台策略的调整探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9(07):3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