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恰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评价的那样,王安石“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北宋王安石真实历史(北宋官场第一外星人)(1)

在宋代的诸多笔记和民间传说中,王安石的性格古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他,“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指他性格执拗,不懂通权达变的道理,是一个八匹马也拉不回,一条道走到黑,头撞南墙终不悔的主。在宋人的笔记中,王安石的相貌奇丑,他“虎头牛耳”,“脸孔黧黑,肤理如蛇皮”。黄庭坚说他终日目不停转,好像王安石一天到晚在想着如何整人一样。从人们的描述来看,王安石简直就不是个地球人,而是带着神圣使命来拯救地球的外星人“E.T”。

王安石二十岁左右就荣登进士二甲第一,江西老乡宰相晏殊专门请他吃饭。老成持重的晏宰相语重心长地忠告年轻气盛眼无一物的王安石,“能容于物,物亦容矣”,但王安石丝毫不买账,回头在日记中感慨,晏公身为朝廷大臣,却教人如此逢迎,何其卑污。同样,对多年支持自己的老领导韩琦,王安石在日记中写道,“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意思是说,韩琦什么本事也没有,就是长得帅而已。

北宋王安石真实历史(北宋官场第一外星人)(2)

王安石的执拗还表现在他不通人情世故。朋友之间推杯换盏本是乐事,但在王安石眼里,那根本就是浪费时间,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北宋文人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包拯担任开封群牧使,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他的下属。有一天,包拯兴之所至带几个下属饮酒赏花,席间气氛融洽,包拯亲自向王安石、司马光等一帮下属敬酒。领导给下属敬酒,这个事情不常见,就连不爱喝酒的司马光都一仰脖干了。惟独王安石是头犟牛,撂下一句“我从不喝酒”,断然拒绝。不管同事如何劝酒,就是不喝,气得包拯脸黑得发紫。

他一心为国,没时间打扮自己,经常把自己弄得很邋遢。由于长期不洗脸,王安石脸上厚厚一层灰,家人以为他病了,请来大夫。大夫一看,把他脸上的灰泥一洗就好了。家人让他洗脸,王安石黑着脸说:“我天生就长得黑,再怎么洗也白不了,别浪费工夫了!”王安石身上长了很多虱子。有次他面见宋神宗,虱子爬到了胡须上。宋神宗忍不住笑出声,他自己还不知道是咋回事,等出了门问同僚才明白过来。王安石让手下把虱子抓走,同僚还挖苦他说:“这是宰相脸上的虱子,还被皇帝亲自鉴赏过,不能轻易抓走。”

北宋王安石真实历史(北宋官场第一外星人)(3)

他不好色,浑身臭气,妻子则有洁癖,估计夫妻生活很不和谐。好心的妻子买了个美女给他做妾,他坚决不从,客客气气地把美女送走,终生未纳妾。他不贪财,每次发工资,总是拎着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退休后重回一穷二白的境地,可以说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干部。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就是个“不粘锅”。可见王安石确实是一心为国,不顾及其他。被王安石打击得很惨的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人们对他所有的诟病,就是执拗。司马光总是维护着王安石的形象,“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