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刚上映,10岁的儿子就拉着我去看了两遍。

儿子被马飞爸爸无条件的父爱和良好表率吸引,被马飞坚持于自己的梦想打动,而我却从马飞妈妈的身上,看到当初那个无比焦虑的自己,一遍遍地反刍着自己当初育儿的焦虑,一次次庆幸自己后来的改变。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2)

三心附体,

我的生活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小时候寄养外婆家,上学后寄宿姑妈家的我,自小安全感极度缺失。

中年得子后,短暂的欣喜若狂,紧随其后的是三心(焦虑心、攀比心、虚荣心)附体,内心的恐惧无孔不入,控制的魔爪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牢牢地攫住儿子,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因为害怕溺水而紧紧抓住一块木板不放一样。

希望儿子干什么,往往是发起我的单边行动,没得商量,催促、唠叨、指责是家常便饭,是毛毛雨,如若毛毛雨不起作用,那必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伺候了:呵斥、吼叫、威胁、打骂……

对儿子的诸多所谓出格或不安全的行为,必以“不”字开头来限制:不许、不准、不可以、不行......

咬牙切齿,恨意十足,歇斯底里,无限放大危险性以唬住儿子。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3)

可事与愿违,儿子似乎越来越不懂安全。我急得用衣架子打他,用跳绳抽他。

在美术班把画画砸了,把他拖回家,使劲的打;在小区里跳水洼,把他拎回去,又是一顿干笋子炒牛肉;背不了唐诗,狠狠地掐......

在老公、儿子的眼里,我是好狠一女的,可我自认为我是好惨一女的!苍天啊,大地啊,我怎么就生了个这么不争气的儿子?

我,已成为人生最大的loser,难道自己的孩子也将是?

大概在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悄然走进了我的生活。

乍看,惊为天书,被书中娓娓道来的故事吸引,然,因为道行尚浅,我也仅是像欣赏小说一样急急看完,便束之高阁。

然后凭着记忆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模仿了尹老师的一些行为,比如“打针有点疼”,“不上学前班”,“不设计过簿,只设计功簿”。

然而,随着儿子上学后,我三心(焦虑心、攀比心、虚荣心)的升级,这些模仿行为,也很快湮灭于我与儿子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的混乱中。

我全能自恋地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全力以赴,殚精竭虑,我的儿子定会足够优秀。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4)

于是乎,我开始了从吃饭到拉屎,从起床到睡觉,从做作业到阅读等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控制,希望培养一个足够优秀的儿子,给我的虚荣心大厦添砖加瓦。

在家,因为儿子学习问题,我与儿子死缠烂打,一言不合就扇巴掌,弄得儿子见我扬手便本能地以手挡脸,打完儿子后自己还万分委屈,捶胸顿足,哭天抢地,被打的儿子流着眼泪反过来劝慰我,让我别生气。

在校,因为跟不上学习节奏,儿子被老师罚,被老师留,被老师骂“瘟猪子”“瘟得痛”。

原本活泼可爱的儿子在内忧外患两头夹击下,渐渐变得头眉低垂,眼神游离,妥妥地成了丧小孩。

作业拖拉,做事磨蹭,行动鲁莽,漫不经心,什么都无所谓……是我们贴在他身上的层层标签。

二年级期末考试结束,我提心吊胆去赴家长会。儿子班主任见着我,热情洋溢走过来,无限亲热的一手搭上我的肩,一手握住我的手,当着众家长的面,说:“小易妈妈,你就感谢我吧,你的儿子考试是被安排的特殊位置,在监考老师的严密监视、不停催促下才勉强做完了卷子,才考出了这个成绩。"说完,意味深长地嫣然一笑。

我能做什么呢?

作为熊孩子的家长,我当即羞愧满面,一边感恩戴德笑靥如花朝老师深鞠躬,一边在心里朝老师翻白眼: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吗?

回到家,还没来得及修理儿子,便遭儿子怯怯地发问:“妈妈,我是不是长得很丑?”

那一刻,我如被电击。儿子自我怀疑到连自己的长相都开始怀疑了。我们对他做了什么?

是时候改变自己了!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5)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6)

结识一群人,

走上艰难的改变之旅

天助我也。

在我急于想改变自己的时候,尹建莉父母学堂闯入我的世界。

我没有左思右想,也没有前思后想,便奋不顾身地一头扎了进来。在活动群里,我得到了辅导员老师们特别是小马老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我一边泡群,一边把蒙尘的宝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重新翻了出来,轻轻拂去尘埃,静静地看,细细地嚼,一遍又一遍。

也才惊觉,自己之前踩过的育儿坑是何其多?放眼望去,竟是坑连着坑,坑中有坑!我一边学习一边后悔不已,一边后怕得倒抽冷气。

我犯下的错误太多太多!

猛然间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何以解忧?唯有珍惜当下,疯狂泡群,读书恶补,努力践行。

我不光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做枕边书,一遍又一遍的读,而且将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果断入手,像虫子一般一遍一遍的,啃噬起来。

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戳心,针针见血。

在前言《生命中最美的馈赠》中尹老师写道,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可靠的宝物呢?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

尹老师谈到“自由”时说:“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7)

我悲哀地发现,我把事情全做反了!

我没有给我孩子一丢丢的自由,可我却奢望他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就像一个从不给孩子学步机会的妈妈,却希望他的孩子一走路就走的四平八稳,健步如飞。当孩子出现走路不稳,趔趄摔倒的时候,我却反过来气急败坏责怪他怎么连起码的走路都走不好!

是的,我错的太离谱。

我没有给孩子选择权,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儿,往往都是我的单边行动;孩子在我一声声的呵斥、恐吓、威胁甚至一次次的打骂中,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权;我的眼里容不得沙,当然也容不得孩子犯一丢丢的错。

一口老血差点从胸口喷涌而出。

此时不改,更待何时?行动吧!

我开始尝试放手,下放“三权”,努力给孩子选择权,改单边行动为双边行动;让孩子尽情去尝试,哪怕在我看来,是一些错误的行为;孩子犯错不再指责,而是去包容理解。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8)

当然对于一个捆绑了手脚太久的人,突然松开了绳索,不免会脚步趔趄,不免会摔倒。

比如刚放手那会儿,见着儿子不按我预期的来,该睡觉时不睡觉,该做作业时不做作业,该吃饭时不吃饭时,我一方面控制着体内的洪荒之力,一方面如万只蚂蚁在身,难受之极。我如坐针毡,坐立不安,我痛哭流涕,我捶胸顿足,直想撞墙,一了百了.....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刮骨疗伤般的疼,个中滋味,其中酸爽,谁体验谁知道。

我把尹老师的话,深深地刻进自己的脑海里,以督促自己,不再犯错:

自由一一在教育上,这个词的重要性无可取代;但在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也是这个词!卢梭曾为此叹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尤其在当下中国,由于我们多年来热衷于讲纪律,讲严格,所以“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词,尤其在教育上,人们错把控制当成教育,却不知每一种控制都是一条或粗或细的绳索,天天往孩子身上缠绕,导致孩子心理功能失调。被捆绑的孩子,他们最终变得心理失序,懦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刻板狭隘,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症状。

持续性的错误教育总是有代价的,没有哪种一再发生的过失会不留下痕迹。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9)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

如果家长只在计划的完美与否上打转转,不给孩子自由决断的机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那么完美计划将永远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自由就在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细节中,这个宏大的命题需要我们从点滴去实现。

保护孩子安全最好的办法,不是限制他接触到这些东西,而是需要家长尽到引导和监护责任,告诉孩子如何安全的玩,并在旁边看管好孩子。

如果认识不到自由的价值,思维就会表现的懒惰,方法就会简单到只是严加控制,一种控制行不通,仅仅是换一种控制方式。

卢梭说过:“只要把自由的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不断的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给孩子自由,确实比管束更难,但理解透了其实就会变得简单。”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一一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他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刚开始放手给孩子自由,我是假装云淡风轻,和颜悦色,不打不骂,不吼不叫,实则内心波涛汹涌,指责,谩骂,唠叨等呼之欲出。孩子啊,他就是一精准的雷达,他能感应到你风平浪静的海面下的暗流涌动。

所以,儿子也混乱着我的混乱。

我不再盯着儿子的学习不放,儿子果然开始了课上课后的捣乱神游,作业爱做不做;我不再老拿儿子的安全意识说事,儿子果然又飞起了八丈高;我不再事无巨细去管儿子的生活,毫无悬念地,儿子成天不刷牙洗脸,不洗澡,整个儿一脏兮兮,一见垃圾食品饮料便两眼放光,狂吃猛喝,一如饿狼扑食......

我忍,我忍,我忍忍忍!老母亲啊,得经受住多少心魔的折磨!

我一边育儿,一边重新艰难养育自己,渐渐地,渐渐地,终于放下了焦虑心,放下了心中的棍棒。在放下心中棍棒的那一刻,我也才终于领悟:即便不吼不叫,不打不骂,只要带着一丢丢的负面情绪,你对孩子的教育就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只有真正放下了心中的棍棒,我和儿子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历经两年多的改变,才得以脱胎换骨的我,摒弃了几十年的行为模式。然额,一些旧有的控制模式还时有冒头,但因为多了一份觉察,总是能及时刹车,及时止损。该道歉道歉,该补救补救,该重新链接重新链接。

这,足以抚慰我这育儿育己路上不断精进的硬核老母了。

要求孩子,大致齐即可,对自己的要求,亦如是。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和自己,终究是害了孩子,又害自己。

尹老师也曾说过:“不求完美,这不是一种懈怠,而是一种勇气,人必先征服自己的自卑和虚荣。才有力量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完美。”

“不仅在教育上,在一切人与人的相处中,包括和自己的相处,求完美都是一种思维缺陷,凡求完美必有伤害,接纳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行为。”

谁没点儿错呢?没点儿毛病,都不好意思在江湖上混了。

于是乎,我完美的放过了自己,不沉溺过去,不畏惧未来,只踏踏实实走好当下每一步。

江湖传言,别得罪中年人,他们狠起来什么都学。我就是那个什么都学,一不小心生生把自己学成了尹建莉父母学堂的辅导员的中年人。硬核老母哪家强?

以前,我是母老虎,让儿子听我话;现在,呵呵,我变身小绵羊,努力听儿子的话。我虽一届硬核老母,貌似无所不能,但在儿子面前,我就是一娇滴滴小女生啊,时常需要儿子的帮忙,看儿子的眼睛也时常闪着小星星,OMG,我竟妥妥的沦陷,成了儿子的小迷妹!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0)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1)

友好和谐,

我与儿子步入了亲子关系的春天

如果说,遇到尹老师之前,我与儿子关系是相爱相杀,相看两生厌,那么,遇见她之后,我与儿子的关系可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妥妥滴云泥之别。

刚开始改变那会儿,我与儿子的交流画风常常是这样滴

儿子:妈妈,如果别人拿金山银山来换我。你会换吗?

我:就算拿全世界全宇宙的来换,我都不会换。

儿子:为什么?

我: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啊。

儿子:我那么不可爱,你也爱我吗?

我:爱。

儿子:为什么?

我: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是我最珍爱的宝贝。

......

儿子抱着我,久久不愿松手。

现在,我与儿子的对话画风常常是这样滴:

儿子:妈妈,你是不是一直为我而感到骄傲?”眼睛里满是愉悦的光。

我捧过儿子的脸,看着他的眼睛,郑重其事,满含深情地说:“是的,宝贝,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一直一直!”

儿子眼里的光更是耀眼了,估计此时全世界都可以灭灯了,单儿子眼里的光便足以照亮全世界!

“妈妈,我每天都一百次地告诉自己,我以你为荣!”

怎样?有没有肉麻?有没有起一地的鸡皮疙瘩?

这还不算。

我与儿子更多时候更像一对没长大的孩子,无话不谈,无“恶”不做,比如,一起分享秘密,儿子无数次跟我谈起“早恋”的美好,我也无数次被他的一脸甜蜜幸福美好深深打动,恨不得时光倒流,也去谈一场美好的“早恋”。我与儿子时常不管路人的目光,疯疯癫癫,痴痴狂狂,做着只有我与儿子才能懂的游戏。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2)

我以儿子为人生导师,因为他教会了我很多;奉他为偶像,因为他有太多值得我可圈可点钦佩万分的地方。

儿子呢,也稍不留神就由衷感慨:“你真是我的好肥妈!”

我们的亲子关系,那叫一个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春天终于来了。

在生活中,我处心积虑给儿子制造惊喜,没期望他投桃报李,因为,看着儿子那惊喜的小表情,那闪亮的小眼睛,那手舞足蹈的小确幸,我就感到莫大的幸福了。可是吧,儿子他偏偏要出乎我的意料,一言不合,就在节日纪念日什么的,给我送礼,给我惊喜,弄得我怪感动的。

有儿子做榜样,我的猪队友,顿觉压力山大,也开始勉为其难的注重起了生活的仪式感。

题外话,在育儿路上不断修行的自己,不巧在婚姻关系里居然也修得了如鱼得水的自由,夫妻关系渐入佳境。

好嗨哟,感觉人生已到达巅峰。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3)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4)

做回自己,

儿子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儿子评价他自己,动如疯子,静如呆子。

问题是,儿子动的时候远多于静的时候。

面对充电两小时耗能一整天精力无限充沛,活泼又好动,破坏力极强的我家熊孩子,老母亲我也时有Hold不住的时候,智商在线,巧妙引导他做点让他安静的事情,比如亲子阅读(可此举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我读他听的时候,他耳朵集结,可眼睛啊身子啊早已超出了我的可控范围,一边是我声情并茂的深情朗读,一边是儿子的飞奔跳跃,可谓热闹非凡。禁不住内心一声叹息。谁让我生了个从学会走路就是冲跑跳从没正儿八经走过路的儿砸呢?)

智商不在线的时候,心有怒气一声吼,但此吼早已不似当初的吼,我只表达我的情绪和需求,不再攻击评判儿子。紧随其后的可能是真诚的道歉,我会无限虔诚地告诉儿子,对不起,是妈妈的状态不好,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实在抱歉,接下来,您请便,我到一边静静云云。

儿子呢,也无限真诚的说,没关系妈妈,照顾好自己先,先爱好自己,再来爱我吧。他知道,错不在自己。

我俩立马展颜而笑。

奇了怪了,在家吧,他顽皮如猴,上蹿下跳(还好,当初买家具的时候,我们便有了先见之明,买的床和沙发都是顶顶结实的,不然早在儿子的猛烈摧残下分崩离析了);在外做客,他竟然安静如猫,规规矩矩,轻手轻脚,与在家的他判若两人。

他单纯如猪,为了与伙伴玩,前前后后不惜拿出几百元大钞供伙伴消遣;他狡黠如狼,我与他外出旅游,在酒店电梯里遇到彪形大汉,他会突然来一句:“妈妈,爸爸饿了,我们快点把东西给他拿回房间吧!”好在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最多愣神半秒,便心领神会地朝儿子一笑:“不着急,爸爸等着我们呢!”他善良如羊,见着别人需要帮助,他立即乐颠颠跑去助一臂之力......

康德说:“人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长独立思考,那么总会被周围的思想带着走。因为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他界限清晰,拒绝别人时毫不犹豫,绝无愧色;总能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整天里乐乐呵呵,就没见他有过什么烦恼。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5)

有时吧,他说的话又让我怀疑他小小的身体里是否住着一个智慧的老灵魂。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带着婆婆去郊游。天气渐热,路上遇堵,我们在车上待了两个多小时,道路还不见通畅。婆婆开始了抱怨,说这样的天还不如待在家煮点好吃的来的畅快,这堵在车上多烦人哪。

气压低到极点。

儿子淡然的说,我觉得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也不错呀。我们还是学学蝉吧,蝉用几年的黑暗,换得一个夏天的光明。

一席话,说的我们开怀大笑,天清气朗。

看完《银河补习班》,走出电影院,儿子发表感慨:我觉得吧人生就像是挖宝藏,而学习,就是我们的铁锹,是我们挖宝藏的工具……

儿子侃侃而谈,我对儿子的仰慕之情,那家伙,简直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

有次,他见有大人逼孩子做事有感而发:

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等于鸡屁股拴绳——扯淡,鸡屁股拴着绳子能扯出蛋来吗?同样的,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你逼迫他去做,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成就吗?

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6)

儿子呢,又有点“二”,跟我一样。

衣服反穿是常事,裤子被撕破,可以用双面胶缠上一圈又一圈,招摇过市;兴致上来,把比较旧的春秋裤用剪刀咔咔咔的剪了,用双面胶粘一个造型独特的丁字内裤,在家走秀;前几天在外旅游,居然穿着我的丝绸睡衣,外披我的丝巾,以侠客风造型大摇大摆走到酒店的餐厅吃饭,吸睛无数。

做事情也从不按套路出牌。

我与闺蜜带着各自的儿子到三亚旅游,在海边,我们买了椰子大口啜吸,吸完椰汁,孩子们意犹未尽,想吃里面的椰肉,可是没有工具呀!正在我们望椰兴叹的时候,儿子举起椰子朝瓷砖地砸去,椰子一开两半,在闺蜜惊掉下巴的惊呼下,儿子悠哉游哉的,享用起他的椰肉来。

他的口头禅是:没什么能够难倒我的。

被我破坏过,他不爱学习?不存在的。他只是不爱做作业,上课爱看课外书而已。因为儿子太爱玩,争分夺秒,以至于要抢占上课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不能免俗,谈谈成绩。

从最开始放手的数学44.5,语文英语刚及格,到现在的科科70几挨边儿80,是不是一直在进步?关键是他的老师说,他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了。

看完《银河补习班》,10岁的儿子对我说,妈妈,我还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如果我找到了我喜欢的事情,我也会努力去干。

我说,儿子,没事儿,不着急,慢慢来,你会发现你喜欢的东西的。

继续野蛮生长吧,儿子,我在心里说。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7)

13岁男孩的腿毛(8岁时儿子一身毛病)(18)

愿过去的伤害能被爱的抱抱擦去印痕

刚刚,儿子因为想爸爸,难得的情绪低落,突然说我在遇到尹老师之前,面对他的种种不如意非打即骂的行为。

说这话时,儿子黯然神伤,眼睛也不再看我。

我如芒在背,被戳到痛处,心虚到了极点。

“对不起,儿子,妈妈毕竟也是第一次学着当妈妈。”我学着巜银河补习班》的马皓文对儿子诚恳地表达歉意,“在遇到尹老师前,我对你犯了太多的错,后来遇到尹老师,我努力学习,不是也进步了不少吗?”

我默默地看着儿子,等待他的反应。

天色暗了下来,一如我的心境。多想时光能够倒流,好去弥补我犯下的大错特错。

儿子趴在床上,一言不发。

“儿子,妈妈对你犯下的错,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妈妈心里也难受。你觉得你要怎么做,才能让你心情好受些?”

儿子不语。

“打我一顿?报仇雪恨?”

“打你一顿也不会让我好受。报仇无法让我舒服。”儿子幽幽的回答。

“那你说怎么办?”我赎罪心切。

思忖良久,儿子起身,紧紧地抱住我:“只有拥抱,才能让我好受些。”

我将儿子抱得更紧:“爱能化解一切,谢谢儿子的爱。”

良久松开,儿子立即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连蹦带跳的说:“我是一个不记仇的人,这其实也是我的缺点。”

“你这缺点我好喜欢!不记别人的仇,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儿子秒懂,张开双臂冲过来,“妈妈,我们再抱抱吧!”

一抱有没有泯恩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后没事,须求儿子多拥抱。祈愿N多的抱抱能如橡皮擦一样渐渐的擦去我过去的暴行留给儿子的伤痕。

此时此刻,对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滚滚长江水汹涌而至连绵不绝……

如果没有遇见她,我的儿子会像现在这样宽容大度吗?未必,哦不,一定不会,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遇见尹老师,是我此生最美的遇见,她改变了我和儿子的人生轨迹。

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猥琐。我会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作为尹老师“爱与自由”理念的受益者,作为她的铁粉,在骄傲的同时,我多么希望这个理念的种子能够种进更多人的心田,开出更多绚烂的花。

作者介绍

悠然,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一个佛系中年妇女,在育儿育己路上坚定践行“爱与自由”理念,并将之付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成了一名妥妥滴“二”货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