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子 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①身上衣。临②行密密缝,意恐③迟迟归。谁言寸草④心,报得三春⑤晖。

【注释】

①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②临:将要。③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④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⑤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儿童古诗大全100首游子吟(小学生必备古诗文诵读及鉴赏)(1)

爱 莲 说①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②蕃③。晋陶渊明独④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⑤清涟⑥而不妖,中通外直⑦,不蔓不枝⑧,香远益清⑨,亭亭净植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1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2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13,陶后鲜14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

【注释】

①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②甚:很,非常。③蕃:多。

④独:只,仅仅。

⑤濯:洗涤。⑥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⑦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⑧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⑨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⑩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11)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3)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4)鲜(xiǎn):少。

(15)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儿童古诗大全100首游子吟(小学生必备古诗文诵读及鉴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