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从你奢求回报的那一刻起,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世间最没有价值的善良)(1)

01

在人性之中,存在着最大的愚昧心思,就是总是在追求“有用”的事物。

做事的时候总是要求回报,施舍给别人恩惠,总想着立刻得到回报,想要别人感恩,对自己感恩戴德,当对别人好一点的时候,也希望别人能够对自己感激涕零,总希望得到回报。

而且现在很多人总抱着这样一种思想,说什么“善良如果得不到回报,不如干脆做一个恶人”。

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显露出来人性的愚昧心思:急于求成,总是急于回报。

其实人生的大德,是在于施舍外物不求回报,做出牺牲之后没有太多计较,这也是修养心性的根源。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德行是如水一样状态,在道家思想之中认为,水是最符合大道的一个物体,它处于万千河流之下,居于低洼肮脏的地方,去灌溉万物,但是水从来没有向万物索取回报,在养育万物的同时也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默默的奉献。

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世间最没有价值的善良)(2)

但是水却是世间万物不能离开的主要根源,也受到了万物的敬仰,水没有与万物相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间没有任何物体能够比水更强大,更有德行。

在国学智慧《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倶非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既然要做出牺牲,就不要过多的去计较得失而犹豫不决,过多的计较得失,那么这样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就会蒙上羞愧,也大打折扣。

想要施恩与人,就不要总是希望得到回报,如果希望得到回报,这样一种乐善好施的善良心思,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蒙上的是一种虚伪和有利可图的愚昧心思。

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如果有利可图,那么你对别人好的心思就会大打折扣;

当你向万物施舍善良的时候,你总是要求回报,那么你的善良却一文不值。

在佛家中讲究“行善是积阴德”,真正能够积阴德的事物,是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施舍,而不是把那一些施舍和行善都挂在嘴边。

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世间最没有价值的善良)(3)

02

“伪善”,才是世间最可怕的行为。

现在网上经常流行这样一种做法:在一个地方做好事,甚至好事还没有做的时候就已经宣传出去,有的人甚至只是表面的做好事,实际上只是为了宣传自己。

这样一切流于表面的行径,都是对于善良最大的侮辱。

一个人行善是积累福报,但是行善,绝对不是让你站在善良的制高点来标榜自己的工具。

施舍善良与恩惠都是对于自己美德的一种升华,是对自己内心心灵的一种净化。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刨析,当一个善良之人对世间施舍善良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成全的是被施舍的人,因为他得到了救助,得到了善良的恩惠,但是其实真相并非是这样。

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世间最没有价值的善良)(4)

行善的行为之中,真正受益的人施舍善良的本人。

因为他在施舍对方的时候,升华的是自己的,救赎的也是自己的内心。

在佛家思想中认为,善良能够减免人生的罪过,当你在对方身上行善的时候,免去的是你自己内心的罪孽,你要感谢的人,正是那一个能够有机会让你施舍善良的人。

但是,当你把行善的行径表现于外在,甚至施舍了对方,还要求回报的时候,你的善良不但没有价值,而且你的你所赎的罪孽也毫无作用。

一个人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计较得失,那样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更加的娇柔造作。

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世间最没有价值的善良)(5)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而在施舍别人的时候,升华的是自己的内心,完善的是自我的心性,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