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4人一间、硕士生6人一间、博士生2人一间的高校住宿标准,至今很多高校无法满足。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后勤改革,没有可持续解决扩招后大学生的住宿问题。关于高校不安排部分研究生校内住宿,从5年前就开始了,今年居然多点爆发,引发社会关注。

高等教育深层危机(高等教育新矛盾)(1)

图文无关

研究生大幅扩招

1999年,高校扩招,所有高校均面临生均宿舍面积不足,场地狭隘,住宿困难的问题。1999年开始启动高校后勤改革,借鉴西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经验,新校区、高校园区、大学城等新名词应运而生。时至今日,高校本科生住宿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研究生的住宿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矛盾。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是31.9万人,录取人数是7.2万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首次突破了400万,相比2021年的377万增长了80万,再创历史新高。录取人数为110.7万,录取率只有24.22%。

20多年时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增加了10倍多。考研已经进入了狂热时代,不考研、不考教师资格证、不考公务员成为新三不孝。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连年扩招,目前,考研难度,已经超过了高考,成为统考类最卷的一项考试。

研究生住宿困境大范围存在

当他们成功上岸之后,一个尴尬的局面等待着部分研究生。部分研究生不安排宿舍。

西南交通大学至少二百名全日制硕博新生在开学时面临着无宿舍可住的烦恼。本届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并未说明宿舍“不够分”这一情况。许多同学学费都来自助学贷款,本来计算好了一年的生活费,却在开学前被告知还需额外承担租房成本。这让他们不知所措。

此前,湖南大学“因房源有限”,对新入校的研究生住宿实行“差额选择”。

实际上,并不是湖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部分研究生面临住宿的危机。研究生住宿危机也并非从2022年开始的。

这几年,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都说明,哪些类型、哪些专业的研究生不提供住宿。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南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等。

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研究生类别主要是非全日制、定向就业或者专硕研究生。

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除了学硕以及专项计划全日制学术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

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

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等等。

复旦大学相关规定表示,自2019级开始不安排专硕在校住宿。

南京大学“不安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等。

在湖南,湖南大学已连续多年实行申请制,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曾在安排研究生宿舍时,采用预约申请的方式。

部分高校对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2020年,辽宁沈阳一名准研究生向有关部门求助,说中国医科大学在研二后不再提供统一住宿,学生需自己在外租房,而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恐难承受租房的费用,如果学校真的不能提供宿舍,他就只有放弃研究生资格,重新考研。此事曾以前广泛的讨论。

研究生住宿危机,包括硕士和博士,是高等教育面临新的矛盾。由于硬件匮乏,这个矛盾会大于生师比。

从政策层面分析

从政策层面分析,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政策允许的。大学生校外租房政策从2005年开始调整,由2004年的“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改为“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意味大学生校外租房并不违反相关规定。2021年,教育部曾经解释过大学生校外租房,说“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对在校内宿舍和公寓安排确有困难。”意味现在高校一些硕士博士不安排住宿是默许的。

从学生层面分析

从学生层面分析,研究生校外租房会成为他们最大的经济负担,以硕士生为例,他们刚刚本科毕业,没有经济来源,校内住宿费一般一年1000元左右,即使校外合伙租房,费用远远大于这个数额;博士生需要从事科研,更不利于多人租房,但校外租房的费用会成为巨大的经济负担,博士生的津贴无法补齐这个负担。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用抽签、抢位等方式调节宿舍,简单粗暴。

从研究生报考分析

从研究生报考分析,研究生校外租房,一定程度会遏制非理性考研热,尤其是盲目报考专硕。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如新闻学类、会计学类停招学术硕士,仅招专业硕士。在高校不安排宿舍前提下,学生需要量力而行。

从高校层面分析

从高校层面分析,明显硬件资源不足,为什么还要盲目扩招?匪夷所思。校外租房存在不安全因素,尤其是疫情背景下进出校园不利于管理。一般高校周边的居民楼的房租较贵,稍远的出租房,学生存在通勤问题。无论专硕还是学生,有多少导师,能培养多少研究生,是可以提前规划的;有多大面积宿舍,能容纳多少学生住宿,也是可以提前规划的。缘何要超纲招生?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矛盾,亟需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