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故事总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故事中融入了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也在于他对世界观的塑造,他会在主线剧情之外设置一些支线人物,用以扩充世界观,那种点到为止的写法无疑最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剑魔”独孤求败这个角色就令人神往,尽管他从未正式登场,但他那一生不败的战绩便足以让他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过让人纳闷的也正是金庸对于独孤求败这个角色的安排,既然他那么强,为何金庸始终没让他登场呢?或许能从《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这个角色身上找到答案。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为何没有登场(难怪独孤求败武功盖世)(1)

(剑客剧照)

当年慕容复正式登场之前,书中也有少铺垫,那“南慕容”是与“北乔峰”齐名,可当他实际登场之后,其形象却瞬间崩塌,独孤求败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因为根据杨过的推测,这位剑魔所处的时代是在《天龙八部》结束到《射雕英雄传》开篇之间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就有五位高手是极难输给剑魔的。

一、巅峰期的“天龙二挂”

“天龙二挂”指的便是《天龙八部》中的主角段誉与虚竹,由于这两人习武的经历着实是过于离谱,宛如开了挂一般,因此而得“天龙二挂”之名。

不过很明显,段誉和虚竹在主线剧情中尚未达到巅峰状态,尤其是段誉,他直至书末也不能说完美地驾驭了自己所学的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以及六脉神剑,不过关于二人的水平,金庸也在宋辽大战时借一句旁白给出了评价。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为何没有登场(难怪独孤求败武功盖世)(2)

(虚竹剧照)

原文道:“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练了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誉在得到鸠摩智的毕生修为后,内力之强,亦是震古烁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开来,辽军将士如何阻拦得住?”

这还只是青年时期的他们,虚竹“这时”便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段誉的内力更是震古烁今,试想再过得二三十年,到了后天龙时代,神功大成的“二挂”难道会输给独孤求败?

二、尚存于世的佛门传奇

其实段誉与虚竹可算不上是《天龙八部》中的天花板,甚至就连他们的兄长也算不上是第一高手,因为在他们之上还压着一位近乎无解的存在,那人便是少林寺藏经阁中的扫地老僧。

扫地僧自登场时起便已是个老者的形象,且不知他具体多少岁了,但从他在藏经阁面对“天龙四绝”的表现来看,他没有丝毫走下坡路的迹象,他的轻功甚至就连萧峰也追赶不上。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为何没有登场(难怪独孤求败武功盖世)(3)

(扫地僧剧照)

而书中那灵鹫宫尊主天山童姥则说过,一个内力深厚的人,若不主动散功便极难死去,扫地僧能硬吃萧峰的降龙十八掌,还能将内力外放,于体外三尺之处形成一道无形的气墙,无论是鸠摩智的无相劫指还是萧峰的降龙十八掌都拦得住,可想而知这老僧内力之深厚,别说再活个二三十年,怕是四五十年也不成问题,独孤求败面对这位老僧,又有几成胜算?

三、通晓天下武学的大内奇才

《射雕英雄传》中,武林群雄以五绝为尊,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以及中神通这五人在武林中可以横着走,可即便强如五绝,他们仍觊觎《九阴真经》中的精妙武学。

周伯通在回忆中提到,当年五绝在华山之巅是大战了七天七夜才分出胜负,天下第一的名头固然重要,但他们更在乎的自然是那《九阴真经》。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为何没有登场(难怪独孤求败武功盖世)(4)

(九阴真经剧照)

而《九阴真经》的创作者便是北宋大内文官黄裳,这人先是从道藏典籍中无师自通悟出了一身神功,后又在与明教群雄及武林其他门派的高手交手的过程中将敌人的武功记了下来,最终融会贯通,写出了那本《九阴真经》。

那《九阴真经》算是天下武学总纲,通俗点说便是《武林百科全书》,其精妙程度不言而喻,黄裳能以一人之姿杀败明教数位法王、使者之后全身而退,其实力可想而知,后期创出《九阴真经》的他更是世间难逢敌手。

四、力压五绝之首的无名僧人

金庸常在故事中表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观点,黄裳留下的《九阴真经》自然是精妙的,他的武功在武学之上也合情合理,但他没有与五绝交手的记录,而本文要提到的第五位高手却是直接赢过身为五绝之首的王重阳。

“射雕三部曲”中,除了那本《九阴真经》之外,还有一本在其基础上创出的《九阳真经》,其作者便是被称为“斗酒僧”的无名僧人。

在张无忌翻开《九阳真经》之后,这位未曾登场的高手跃然于纸上。

“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为何没有登场(难怪独孤求败武功盖世)(5)

(僧人剧照)

有人说斗酒僧未与王重阳比武,只是酒力胜过王重阳,武功未必高?这种想法过于天真。

重阳真人当年为何不惜鏖战七天也要夺下《九阴真经》?正是担心这经书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既然如此,他如何会以这经书为筹码与人拼酒量?你酒量好,他就非得和你斗酒?我唱歌好听,岂不是能用一首歌的时间征服王重阳?他也得答应和我比唱歌?显然只有一种解释,王重阳打不过这位僧人,只能以斗酒的方式体面地输给对方。

而从斗酒僧遇上王重阳时已经有“为儒、为道、为僧”的经历来看,这人的年龄只怕不小,所以他也应该是“后天龙时代”的人物,独孤求败又该如何应付这位高手?

如此看来,无论是虚竹、段誉还是扫地僧、黄裳、斗酒僧,哪一个看起来都不像是会输给独孤求败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金庸只有在不让他登场的前提下,才能保全他的不败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