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发展离不开签单,对于企业老板来说,签的合同当然越多越好,单子越多意味着经济效益越好,利润自然就高,但是在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哪个更有利呢?

签合同税率怎么约定(签合同是签含税金额好)(1)

那么两者有什么不同吗?有含税金额的合同是指商品的数额中已经将税收包含在内,而不含税收金额的合同是指商品的数额中不将税收包含在内。

此时或者有人说,签单当然是速战速决,含税金额的合同更加省事,这是在业务人员的角度,但站在企业的角度,更希望签订不含税金额的合同,就像打工人更希望企业给出税后多少薪资,而非税前,这样方面计算也方便纳税。

其中的税,重点是印花税。

含税的情况

假如一批商品它的含税金额是113万,不含税金额是100万,增值税另外是13万,如果您签合同的时候,直接按照113万签订了,那你的印花税就必须按照113万来进行计算。

不含税的情况

如果是按照不含税金额是100万,增值税另外13万这样签订,也就是分开签订,那您印花税的计税基数只需要按照100万来进行就可以了,虽然印花税的税率不高,可是节省下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让老板们将钱省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因此,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仅印花税方面建议签订不含税的合同,其他税种不建议!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举个例子:

甲、乙二公司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均按25%税率缴纳。甲公司为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承建乙公司发包的工程,合同约定固定总价4000万元,合同未明确约定工程价款是否含税。甲公司提供建筑服务,适用9%的增值税税率。

此时——

甲公司面临的风险:增值税

“不含税”:4000万元工程款不含税,销项税额=4000×9%=360万元;

“含税”:合同不含税价=4000÷(1 9%)=3669.72万元,销项税额=3669.72×9%=330.28万元。

由于将4000万元工程款视作含税价,导致甲公司销售额由4000万元降低为3669.72万元,甲公司少计收入4000-3669.72=330.28万元。在进项税额固定的情况下,少缴增值税款=360-330.28=29.72万元。除补缴增值税、滞纳金和罚款外,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甲公司面临的风险:企业所得税

“不含税”:4000万元工程款为不含税价,假定税前扣除额为3000万元,甲公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4000-3000)×25%=250万元。

“含税”:合同不含税价为3669.72万元,甲公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3669.72-3000)×25%=167.43万元。

对比:在成本费用及其它扣除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公司因将4000万元工程款视作含税价款,少缴企业所得税=250-167.43=82.57万元。将承担补缴企业所得税、滞纳金、罚款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乙公司面临的风险:承担税款

对于未明确约定是否含税的合同价格,税务机关将认定为不含税价,因此甲公司将被要求补缴税款。一旦甲公司按4000万元为不含税价补缴增值税,甲公司可以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等规定和双方合同约定,要求乙公司承担应付的增值税税款360万元。

素材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等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