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阳停留两天,充分领略了南山竹海的翠绿清幽和天目湖的碧波荡漾。离开前一晚,依着习惯没有在酒店用餐,而是沿着天目湖畔的环湖路,拐上迎宾大道,在镇上众多农家小院、民宿餐馆中,选了一家。

老板娘热情且和气,一边沏上热茶,一边介绍着特色菜。看我们一付欲甩开腮帮的样子,立刻替我们做了决定:“砂锅鱼头、清炒水芹、溧阳扎肝,先尝尝最有特色的吧,这些两个人吃足够啦。”

水芹是当地的特产,清脆爽口。鱼是湖鱼,当天捕捞的,挑了小的也是满满一锅,奶白色的浓汤入口,满口鲜香,鱼肉白里透红,细嫩肥美。最引人注意的是扎肝,一卷一卷的,整齐地摆在碟子里,乍一看分不清是啥东西。咬一口,有肉香,也有笋香。老板娘说,这道菜做起来不费事,但有些耗时。要先把洗净的五花肉、猪肝、油豆腐和涨发的笋干切成片,整理好,然后用猪小肠扎结实。放入葱、姜等十来种调料,大火烧开,中火再烧上一个小时,收干卤汁,“溧阳扎肝” 才算是初步做成了,一般一次会烧一盆,吃时再蒸热上桌。这也是当地过年待客的年菜。“扎肝”每一卷都不太大,三四口就可以吃完。仔细品味,肉肥而不腻,肝充满酱香,油豆腐和笋虽是素菜,由于经过了卤煮,多少吸了一些油汁。几种食材扎在一起,竟别有风味。

因为时间有些晚了,店里客人不是很多,邻桌是几位当地老人,见我们对菜品感兴趣,也用半生半熟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着扎肝的故事。

有的说,扎肝是溧阳民间流传千百年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过去农村百姓过春节家家户户必备的大菜,由于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的起源。

有的说,扎肝是丈母娘疼女婿的杰作。 当地“新女婿”结婚后第一年拜年,亲戚朋友都会轮番劝酒“探探底”,也不知道是哪位聪明的丈母娘,不仅荤素搭配创造了“扎肝”,还做成了和一只猪蹄相当的分量,开席时新女婿必须先吃完一个才能端酒杯,喝酒前有它打底,新女婿就不会一上桌便被灌得丢盔弃甲、烂醉如泥。

更有一位老人,讲起了“陆门扎官”的故事。据说明朝年间,陆游的后人陆征,即将赴京赶考功名。临行前,陆征的母亲苦于家中贫困,不知做什么给儿子饯行。东拼西凑一番,也只凑来一小块五花肉,两块油豆腐以及隔壁屠夫家给的一小块猪肝和一段猪小肠,于是她灵机一动,把两块油豆腐包住猪肝和五花肉,用小肠紧紧一扎,放到锅里烹烧,有如官员的玉带,紧紧扎在“腰间”,取个好兆头。做好后,没想到异香扑鼻,陆征连赞好吃。后来,陆征金榜题名,此事成为佳话,在乡间流传开来。再后来,陆家又有后人赶考,家人在猪肝上再加一块笋干,荤中有素,肝上加干,取了“官上加官”的寓意,竟也高中进士。因了一门两进士,以后凡是有考功名者,扎肝是必吃的一道菜,成了取吉兆的佳肴,也逐渐成了百姓餐桌上的“过年菜”。

吃到最后,店里只剩下我们几个。老人们娓娓道来的故事,象一道神奇的调味剂,让“溧阳扎肝”更加唇齿留香。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1)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2)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3)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4)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5)

醉梅城美食(逛吃随笔---溧阳扎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