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讲到黄梅戏为什么跟“黄梅”这两个字有关。最早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跟黄梅雨天的自然天天气有关,还有一种就认为跟湖北省与安徽交界的一个地方叫黄梅县,跟这个地方有关。

黄梅戏的特点和由来(马兰谈黄梅戏起源)(1)

其实我想这两种说法都有关系,湖北省的黄梅县离我出生的太湖县只有40华里,就靠得很近的地方,也知道现在还有黄梅剧团,也是这个黄梅戏非常盛行的一个地方,那我本人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就是,黄梅戏最早的那些小戏班子的演出,他随着旱灾和洪灾的这种自然天灾发生,那时候都是农耕生活,他就没有其他的养家活口的记忆可以来生存,于是乎他们就顺江而下,就离开湖北,黄梅雨天的时候离开湖北,有的艺人就是呃沿街乞讨。很辛苦,拉家带口沿街乞讨,那么女士小姐们就去帮别人洗衣服,做一些家事。男士呢,就帮别人补碗,打一些铁器。就做一些这样的事情,来来养家活口。

黄梅戏的特点和由来(马兰谈黄梅戏起源)(2)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流浪过程当中,到了一个他们认为可以找到生活的地方,他们就开口唱他们的拿手好戏,就是黄梅调,山歌、民谣。他们认为这个是他们最方便的,那么大家一听,唱的不错,挺好,就多给他们几个钱。他们觉得这还不错,比我不晚来的钱还多,所以他们就会用这种方式,给大家唱,比如:今天又发了大水啦,哪一年我们到过什么地方,今年我们又来到这里,你主人家怎么样怎么样。他一定会唱一些这样的东西,又或是:我今天,老婆也来了,孩子也来了,我一家多少口,我家住什么地方。一路就这么唱下来,唱的别人听了还觉得蛮感动,都很感动,因为他们唱的都是真情实感,嗓音洪亮,音准节奏都是极好的。所以听下来以后,第一他们的内容,打动因为他们唱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生活,被内容打动,第二觉得他们唱得很好听,于是乎给的钱是比较多。

由于这样的一个市场状况呢,就有一些这样的人。就不去做其它的生计了,就用这种方式,在沿江逃荒的路上,用这种方式逃生活来养家活口。最早的黄梅戏就是这样,跟着自然灾害,跟着天气。这样一个方式,顺长江从湖北流浪到了安徽。

黄梅戏的特点和由来(马兰谈黄梅戏起源)(3)

那么当年在湖北唱的那些都是用湖北的方言,到了安徽以后,呃,有一些人开始就用当地的一些方言加入到这里来,因为他要让当地人听得懂。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讲座“黄梅戏两百年”,讲稿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