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的成名兵器,首推吕布的方天画戟,排名第二第三的,似乎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张飞的丈八蛇矛。
这三件著名兵器,只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注明了重量:“玄德谢别二客(苏双、张世平),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张飞的长矛是一丈八尺还是一丈零八寸,这是不需要争论的,一直活到汉献帝建安年间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交趾太守刘熙在《释名·释兵》中说得很清楚:“矛长丈八尺曰矟(槊),马上所使。”
一丈八尺折合现在的四米一四,而现在出土的秦代长矛,有的长达六七米,这说明张飞那杆四米多长的骑枪,在当时并不算超长兵器。
张飞的丈八长槊被说书艺人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就变成了“丈八长蛇”、“丈八蛇矛”,枪尖也变成了张开的蛇口——这种性质遇到板甲或锁子甲、鱼鳞甲,穿透力要打七八折,万人敌张飞绝不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刘备的双股剑,应该就是汉军制式斩马剑,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就比较诡异了:汉末三国时期确实已经有了明光铠和陌刀、龙鳞刀,但是重量似乎只有青龙偃月刀的一个零头儿。
查阅《古今度量衡换算表》可知:东汉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一斤约合二百二十四克,也就是差点不到四两半。
这样算起来,关羽那把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放到现在,也就是三十六七斤,只要不是弱不禁风吃个桃儿好凉凉的小鲜肉,基本都能抡起来。
但是能抡起来不代表好用,古代打仗经常是夜以继日,三四十斤的兵器抡上三五十下,就该腰酸手软马趴架了。
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吕布一方天画戟砍断手腕的武安国,长柄大锤也才五十斤,折合成现在的重量,也就是二十多斤,刀比锤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据最新考古发现,汉末三国时期的岩画和陶俑,证明当时已经有了软马镫,马上将军是可以双手抱着长矛突刺或抡起大刀砍人的。
虽然马镫解脱了兵将的双手,但青龙偃月刀形制的长柄大刀好像在唐宋两朝才开始流行,于是有人说关羽用来刺杀颜良的,应该是四米多长的马槊,而不是比较笨重的长柄大刀。
说关羽用槊不用刀,也没有明确的史料为证,而且关羽刺颜良之后还“斩其首还”,这就不是长槊所能做到的了:混乱的战场,每一秒都能决定生死,马上突刺得手,放弃长槊跳下马去拔出短刀斩首,提着首级再跨上马背杀出重围,这不合常理——在关羽下马换刀的这几秒中,颜良的警卫早就把他砍成七八段了。
关羽刺颜良是用槊还是用刀,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所以说他用刀突刺,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他冲锋陷阵打得袁军“人马辟易”,似乎也只有用大刀横扫千军能做到:古代的枪骑兵还不如过河的卒子——过河的卒子还能横走,而枪骑兵只能排好阵型抱着长枪往前冲,根本就不能横着抡,枪扎一点,刀扫一片,基本不可能左顾右盼。
古代的大将都喜欢自己打造兵器,这样似乎用起来更顺手,曹丕在《典论》中有明确记载:“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故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绕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三剑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铭其拊,惜乎不遇薛烛青萍也。其三剑,一曰飞景,长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长四尺二寸;三曰华铤,色似彩虹,长四尺二寸。其三刀,一曰灵宝,长四尺二寸,文似灵龟;二曰含章,采似丹霞,长四尺四寸;三曰素质,长四尺三寸。”
宋朝宰相们汇编给宋太宗赵光义看的史料总集《太平御览》标注了这几把刀的重量(依据也是曹丕的《典论》,可惜《典论》原文我们看不到了):灵宝刀重三斤六两,素质刀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刀。 ”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说书人都没有瞎编,起码曹丕可以作证: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青龙偃月刀一样的兵器——给状似龙文的龙鳞陌刀装上木柄,岂不就是青龙偃月刀?
陌刀是什么样的,读者诸君都知道,那是唐军大杀器之一,但陌刀和明光铠一样,都并非唐朝发明,隋末有一位叫阚棱的猛将,用的就是一丈长的陌刀。
汉末三国时期的陌刀没有长柄,但却可以锻打出龙鳞,关羽用制造长槊的方式,给龙鳞陌刀装上长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四大文明古国,唯有华夏文明传承不绝,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史料湮没,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史料,可能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要是没有宋朝编纂的《太平御览》收录了曹丕《典略》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三国时期已经有了陌刀和龙鳞刀。
史料散失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宋朝人比我们知道的三国典故多,清朝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又把古代典籍禁毁了许多,所以长柄大刀出现于哪个朝代,就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半壶老酒比较愚钝,小时候没看电视剧和小人书的时候,也知道在木刀上绑一根棍子,“打仗”的时候很占便宜,关羽那样的名将,在斩马刀、斩马剑上加装长柄,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关羽用的真是装了长柄的龙鳞陌刀,《三国志》的记载看着就顺眼多了:“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陌刀原本就是有尖有刃,可以突刺,也可以横砍,关羽刀尖刺杀颜良,刀刃横扫颈项,捞起首级后挥舞长刀杀出,这才能令颜良部下兵将难以阻挡——如果他用的是长槊,就要不停地前刺后拔,根本就没有那么强的威势。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丕可以证明罗贯中没有说错,关羽就是用龙鳞陌刀,取了颜良的首级,罗贯中那个时代,还没有乾隆毁书,他完全有条件看到全本的《典论》的《太平御览》,而我们却只能从仅存史料中的片言只字中,去寻找青龙偃月刀的历史原型。
至于青龙偃月刀的重量,我们把古今度量衡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也不算重得离谱。读者诸君见多识广,肯定见过许多寻常人的力气大得惊人:有人挑起几百斤的水泥预制板健步如飞,也有人背着上百斤柴炭远行数十里不歇脚,古代大将身强体壮,用三四十斤的大刀,很奇怪吗?您在史料中看到的古代名将,用的重兵器有多少斤?如果您骑上高头大马,能否挺着三十多斤的青龙偃月刀,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