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看另一本书,但收到郭德纲的《过得刚好》这本书时,不自觉地翻了几页,一下便吸引住无法放手了,与其看着另一本想着这一本,倒不如索性一下子把它看完来得过瘾。

说实话,虽然人人现在都知道郭德纲,但对于相声我几乎是从来不听的,就像他在书里说的一样,爱听相声的人越来越少,相声已经持续走下坡路了, 但是,转角处,似乎天意,总有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出现,相声界出了一名郭德纲,有了一个德云社。

因为从不看相声,对于郭德纲也是不了解的,但是我爱看书,而他却出了一本《过得刚好》,这让我从一本书侧面但却更真实的了解了他,文字比说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真性情”。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1)

经历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作为一本半自传体书,介绍自己的过往是必须的,这样让不了解你的人才能在你的过往经历中去知道,怎样成就出的现在的你。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除了富二代、官二代、外加现在的拆二代,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你的家庭是小资的、中产的、书香的,一概不行,路还得自己走。

生于天津还算不错的中层家庭的郭德纲,父亲警察,母亲老师,他的前半生也没能轻松,也得靠自己去一步步闯出一片天,因为对相声的真心的热爱与追逐。

在书中,郭德纲讲述了他三进北京所遭受的凄苦,没钱便意味日子很苦,北漂的日子搬家是常态,吃泡面还算幸福的,他只能吃挂面糊糊就大葱。演出完了,夜深了没公交了,只能走着很远的路回去。似乎这一切受的苦在北漂族的眼里是平常事,谁不是这样煎熬过来的。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2)

只是,有的人幸运地熬出了头,比如郭德纲;有的人却熬不下去选择离开,或者把日子过成了流浪的生涯,熬到抑郁或心生怨怼。

北漂的经历无疑对郭德纲现在的成就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成名后的郭德纲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经历成就了他。

然而,对于那些千千万万没有熬出头的人来说,没有如此幸运的人们,越苦难的经历越能摧毁他们的意志与能力。

郭德纲的这一段经历,对于漂泊异乡的人来说,读起来非常有亲切感,谁不是一边苦熬着,一边给自己打气“要坚强啊”。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3)

郭德纲便是那个幸运儿,是相声界的“天选之子”,是被派来拯救相声的“救星”。

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有人说我变了,其实我原来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只不过原来在井里一身泥,有人在井边看我,觉得挺好玩。后来我上来了,洗干净换身衣服开车走了,井边这人说我膨胀了。其实不是我膨胀,是他失落了。——郭德纲《过得刚好》

任何行业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规,首先打破它的那个人肯定是“公敌”

行行出状元,行行都不好混。

怎么混,按部就班还是选择独具特色?这里会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巨大的挑战。

既定的行规摆在那儿,如果有人想要别具一格,想要打破它重建,那首先这个人要敢于做出牺牲的精神,挑战是否成功不说,但起码会首先成为人们的公敌。

因为你既然要打破,那么你便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特立独行的代价便是“被孤立”和“被排挤”。

先期的郭德纲自然是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自然要承受别人的痛击和报复。

在书中,郭德纲揭露了太多本行业的内幕,让人听了大跌眼镜,也惊叹一个看上去“文人的圈子”,也居然藏着如此肮脏的交易。

郭德纲用他特有的郭氏风格,用他的话说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读者们边看边笑中,又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德云社成功了,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相声完全无法体现出相声这个行业的全貌,因为,真正热爱相声的人都会去茶馆或是剧院听,一个相声说下来要讲完整怎么也要四五十分钟,而在电视上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所呈现出的“快消”式的相声,是根本无法体现出相声真正的价值的。所以,初到北京的人怎么也会去趟剧院看一场才来得过瘾。

郭德纲的出现,打破了相声界的死气沉沉,挽救了相声行业,但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无数的风波与诋毁。但这一切在郭德纲眼里根本不屑,对于他真心热爱的相声来说,能承受多大的赞美,就能承受多大的诋毁。一切随心,一切随缘。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4)

我养了一只蝈蝈,蝈蝈装在葫芦里,叫得很开心。有人指责我,这么狭小的空间,把它放到广阔天地多好。但是放出去它又会被冻死,到底冻死还是关在葫芦里?人活一世很难,我不做事有人骂我,做这些事也有人骂我。这些都是别人的事和我无关。我一张嘴劝解不了所有人,小人也要活着,所以我释然了。而且现在岁数也大了,也不像二十来岁三十岁出头的时候火气那么旺,老去解释,大可不必。人生在世就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话笑话别人。——郭德纲《过得刚好》

相声要怎么说?真低俗还是假高雅?

很多同行诋毁郭德纲说,他的相声很低俗,只为博得人一笑,可是,既然是相声,不博人笑,难道人家跑到你场子里来让人哭不成。郭德纲这样说:

“什么叫俗,什么叫雅?我认为,单纯的高雅不足以构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是真正的艺术”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5)

看郭德纲的形象,说实话长得挺像“黑社会”的,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文化人。但看完此书,看了他写的那些数不尽的诗句,用的那些语言,我才真正了解郭德纲,才知道他的文化底蕴有多深,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啊。

他爱相声,他的儿子郭麒麟也爱相声,对于儿子初中毕业便不想上学的那段讲解,他说他可以同意儿子不再上学,但并不代表可以不读书;没有文凭可以,但不可以没有文化。

郭德纲的书房非常大,我一直看不出他是一个那么“静”的人,不抽烟喝酒打牌,闲来无事就喜欢呆在书房里写字、看书、听评弹。这是我所不知道的郭德纲,看来人真的不可貌相。

儿子不上学以后,他首先给儿子安排的任务便是先在书房里看完《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只有肚子里真正有墨水了,才能精炼地讲出你想表达的东西。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6)

相声是一个即兴的东西,可以有稿子,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讲相声的人在台上随着时间、观众、场景的变化而适时灵活迅速的做出改变的,它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脑子和知识的积累。

所以,没文化不可以,不读书不可以,至于低俗风雅,那是观众评价的事,讲相声的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博人一笑。

人生苦短,活一百岁的没有多少人,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待会再笑。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强,跟谁较劲都是跟自己较劲。 ——郭德纲《过得刚好》

结语

在这本书我似乎很轻快地看完了,但看完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翻到划了红线的地方再把郭德纲的那些绝妙的句子拿来读了几遍,实在佩服之至。

书中的语言像极了他说的段子, 读起来流畅琅琅上口,但又在段子里教会了人们如何看淡人生的争吵,如何去过自己更好的生活,没法选择自己的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一切便会不一样。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7)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你希望很快地看完,不知不觉地时间便溜走了,但快要看完的时候,你又舍不得这么快看完,还想继续听郭德纲说段子, 那么只有去找他的相声来过听听了。

这本书在2019年一出版便销售了数十万册,《过得刚好》原本郭德纲取名叫《人在江湖》,也是他对人们说他有“江湖气”,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江湖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忠孝仁义,天地君亲师都属于江湖气,聪明莫过帝王,伶俐莫过江湖。养家不可治气,治气不必养家。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江湖子弟,拿得起来放得下,更应守江湖道义。”

后被出版社改为《过得刚好》,这个名也确实取得好,正如郭德纲现在的一切都过得刚好,人的一生最难取得的境界便是一切都过得刚刚好。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8)

人生若能过得刚好,那才是最无悔无憾自安然。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句,人生一大幸事:人无烂事,案有好书!

郭德纲人生经历的金句(郭德纲亲笔自传过得刚好)(9)

愿《过得刚好》陪你度过最安然的夜晚,点击上方购买,了解一个在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的郭德纲,听他述说往事与那些欢乐的段子,为你烦闷的生活增加一丝丝乐趣,为自己打造一个“梦想中的过得刚好的人生”,哪怕片刻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