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燃石


老一辈人都有个习惯:平时有事找人帮忙,他们都会先寒暄几句,再谈正事,比如“吃了吗?”“家里人都挺好的?”“孩子学习成绩怎样呀?”电视剧也是这么演的。

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如今以微信为沟通主体的年代,我们延续了这一习惯,不管有没有事,我们在和别人展开对话前,都会先做个简单的问候,比较常见的有:“在吗”、“忙吗”、“有空吗”。

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十分要好,你想发什么都不碍事。但如果对方和你的关系只是泛泛之交、或者是工作上的同事,你发这样的问候语,会让接收信息的人头皮发麻。

日常问候语50条(盘点那些令人难堪的问候语)(1)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1.如果一位不经常和你联系的同学,给你发“在吗”,你有何感想?

我给企业做礼仪培训时,都会提这个问题。部分学员直接抢答:“我觉得他想找我借钱。”然后其他学员哄堂大笑,随声附和。可见大家都很有共鸣。

所以你觉得该怎么办?

不回复吧,如果对方只是想约我们聚聚餐、叙叙旧,这就缺失了一次联络感情的机会。

但要是回复吧,如果对方找我们借钱,或者是想让我们帮一些我们不想帮的忙,我们怎么好拒绝?

2.如果你的同事或上司,在工作中给你发“忙吗”,你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要是回答得不够恰当,就是“送命题”。领导问你忙吗,大概率是给你安排新工作。

如果你说“不忙”,领导会觉得你是在浑水摸鱼;但如果说“忙”,领导就会觉得你是想推脱工作。

日常问候语50条(盘点那些令人难堪的问候语)(2)

所以,为了维持双方的关系,以后就不要再使用这些“惊悚”的问候语了,好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让对方难堪,还能解决问题呢?给你2条建议:

1.直接把事情的全貌,用一条信息表述清楚。

寒暄那是双方见面才需要的流程,微信沟通讲究的是高效。你想达成目的,就直接把诉求告知对方即可。比如:

“李哥,我有个事想找你帮忙。我下周要出差10天,你能帮我给阳台的花浇个水吗?你每3天浇一次水就好了。阳台有花洒,每盆花浇半壶水即可。这件事能拜托你吗?”

如果对方愿意帮忙,他自然会积极回复,还因此卖给我们一个人情;如果对方不想帮忙,也会告诉你他的难处。但无论是接受或拒绝,对方都不会觉得尴尬,你们的感情也不会因此而变差。

2.如果对方确实不想帮忙,我们就需要表达诚意。

有时候我们请别人帮忙,确实需要消耗对方一定的成本,经对方综合考量后,认为这个忙帮得有点不值。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如果李哥确实觉得这件事太麻烦,为了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他会很委婉地说:“最近比较忙,实在不好意思。”而我们又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表达自己的诚意,支付对方一些“辛苦费”。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和对方说:“要不我给你100元辛苦费吧?”然后立即转账100元。

你觉得他会不会收?他要收了,岂不是明着告诉你他是为这100元来的,那他脸往哪放?所以他大概率会拒绝。

更合理的办法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并给对方提供一个合理的补偿措施。

你可以这么说:“李哥,我知道你很喜欢花,而且很乐于助人。正好我阳台那些盆景没肥料了,我给你转200元,你帮我买5袋肥料,是XX牌子的(市场价80-100元)。多出来的费用,就当是辛苦费了。你可以晚上9:00-10:00再过去,那时候交通没那么堵,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真的拜托你!”

如果对方确实想帮你,他可能未必当场答应下来(因为他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但到晚上的时候,他兴许就会说:“正好这个时间段有空,我帮你跑一趟吧。”

你既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还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对方也许就会提供帮助。特别是你请求对方帮你做一些专业性的事情,就更需要表达你的诚意,比如法律咨询、平面设计、帮你加班做一些额外工作等,要让对方充分觉得,他帮助你,对他是有好处的。

我不是在宣扬势利眼,我是只想表达,你要让对方觉得你有感恩之心,对方才更愿意去帮助你。

日常问候语50条(盘点那些令人难堪的问候语)(3)


综上所述,以后在微信沟通时,切勿再发“在吗”、“忙吗”、“有空吗”,否则,你会吃到很多闭门羹。

-End-

作者简介:重燃石,10年企业高层,擅长向上管理、企业机制的构建、企业内部管理。关注我,和你分享职场小技巧,让你在职场中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