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绘画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从题材的立意选定到构思构图,都反映了作者的画前思考。虽然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有偶然性,但大的东西是按事先想好的“作战计划”实施的。

而儿童画与成人思路和做法完全不同,儿童在画前没有准备,没有思考,没有预见,画好是什么样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甚至是画了上一笔,下一笔往哪里画都不知道,完全是思绪的自然流淌,画到哪里是哪里。也就是说,儿童画是即兴的,不是事先想好的,整个绘画过程是在边画边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么一种状态下完成的。

不想让宝宝学画画怎么跟孩子沟通(李凌老师慢教育观)(1)

图 1

作者的思路和想法大多与孩子最近的活动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关。这里面有科幻片、动画和神话故事的影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视野内容,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他获取的各种信息使之形象化、故事化,丰富了想象内容。图1杨天贶画的内容就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故事,这一段时间他就喜欢画这个题材和内容的画,连续的画十几幅大体内容差不多的画,而且,没完没了,乐在其中。

儿童采用的即兴绘画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象是自然的述说,大多是“临时起意”,不是“想好了”再画,不是创作思想的体现,而是瞬间的想象灵动,这个想象肯定是具有创造意义的。儿童即兴绘画不可能达到像成人那样思维比较成熟,技法表现这么到位,但却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幻想撞出的灵感火花。它虽然是幼稚简单的,但却是纯真的。

喜欢即兴绘画的作者一般都是在思维上比较自由的人,善于在表现中融汇已了解的信息,在各种信息的碰撞中找到灵感,然后攫取自己所需,由此迅速形成新的创作意念及表达形式,通过即兴被表现了出来。

在艺术形式上,虽然即兴绘画有可能不很完美,但却隐藏着创造性。如果这期间没有成人干预的话,他们还想不到有模仿这条捷径可走,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意识不到还有第二个不用动脑的“现成”的方法。因而,即兴绘画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通过模仿的思路跟着别人走的画法,永远不会有即兴的绘画样式出现。

儿童即兴绘画只凭热情与表现冲动,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不像成人那样即便是即兴绘画,也是凭知识经验的储备和平时的修炼作为即兴的基础。

即兴是一种感悟,它的先决条件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即兴,好多绘画中的技巧和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在即兴中产生的,即兴绘画是儿童获得表现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儿童的即兴画有时就是乱涂乱抹,没有意识想画成什么样,乱涂就是目的,但就是这种没有意识的表达,已经是在学习了。虽然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学什么,随着线条的舞动,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释放,这就是儿童画的功能作用了。

儿童即兴画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凭感悟和体验直接画出,很少有成人的灌输技巧成分。所表现的形式与内容大都是自己想表现时临时找到的。这与好多儿童参与考级或比赛大大不同。往往在儿童考级或参赛前,都经过了教师的“认真”辅导,大多作品完美漂亮,缺少个性,充满成人程式化模式,失去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和应有的魅力。表达形式和内容远远地超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理解范围,远离了他们的生活,作品所呈现的是成人眼里的世界,成人思维特别明显,辅导的痕迹特别重。

除此之外,还有单看某一位学生的画感觉不错,当看到一个老师教的其他学生的画就会发现,就像一个“模具”里出来的产品,个个都鲜艳漂亮。这样的画虽然能骗得评委获得奖项,成绩优佳,结果皆大欢喜,家长学生都很高兴。但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却是个不小的损害。作者也没有绘画的乐趣,这是为荣誉成绩画的,不是为自己兴趣画的。实际上,这样的教育已经远离了教育的实质。而即兴画出的作品,事先没受过成人模式化教育的影响,作品应是清纯的,自然的,没有被成人污染过的。

即兴绘画与临摹相比,即兴绘画是快乐的、自由的、随意的,因而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即兴是最符合儿童画的一种方法,而临摹是让孩子去学成人的东西。虽然简笔画的内容适合孩子,但范本却是成人画的,是以成人的视角完成的东西。临摹的手段是传授的技能,训练的科目是怎样画得与范本一样,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学会了技巧却丢失了童趣和主动性,画越画越像,情感和感悟却越画越少。

临摹是成人强迫孩子丢弃儿童自己的“国语”改说成人的“外国话”了,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而事实上,这两种语言是人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两个“国家”的不同语言,没有相通融合之处。儿童画的感性与非理性创作概念不会与成人的理性逻辑思维相融的,非理性思维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与技巧关系不大,但却与情绪和领悟有密切关系,而情绪与领悟是儿童画的最重要的要素。没有情绪就没有儿童绘画,但临摹却远离了感悟与体验,追求的只是技法的提高。

儿童画的即兴,本能占了绝大部分,没经过任何学习天生就会,它是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顿悟。这个现象与自然界生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小蜻蜓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生存技巧都是“自学的”,小蜻蜓妈妈的卵通过“蜻蜓点水”产在水中,到了第二年夏天,这些卵在水里才会变成幼虫。发育成熟以后,从水里爬上岸,静静地等待时机,自己蜕去一层皮,就变成蜻蜓了。它先是试着伸展和扇动卷皱在壳里很久的翅膀,慢慢地飞上了天空。这个现象就是本能,不是技巧。

幼儿画的过程与蜻蜓学飞一样是天然形成,不是教的,幼儿画也是动物中不学就会的其中一分子,很多动物中的本领都不是爸妈教的。如鲑鱼的生命轮回过程就让人非常震撼,它诞生在阿拉斯加东南部的冰川湾上的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它一出生妈妈就已经死去,没有谁能教给它生存的本领,它只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游向千里之外的大海,寻找自己的生活。待鲑鱼成熟后,还要溯流而上再回到自己生命诞生的地方,完成传递新生命的任务。游的路上就像唐三藏西天取经一样历经磨难和危险,躲过空中的海雕,避开水中的棕熊,跨过最危险的浅水区,飞过最难游的瀑布,它们长途跋涉快到目的地地时候,它们自己也由耀眼的银白色变成了充满激情的红色,终于来到了它出生的地方,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它们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用尽最后气力产下卵,完成它们的生命传递使命后从容地死去。来年,它们的孩子会重蹈前辈之路,在没有任何亲人指导的情况下,踏上了与前辈一样的生命之旅。

儿童画画与鲑鱼一样,没经过任何学习,天生的拿起笔就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儿童即兴绘画的能力来源于本能,如果像成人那样先学会技巧再创造,就没有原生态儿童画这一说了。技巧会吃掉儿童的感性,不会凭感觉画画了。儿童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天生就有,就像小蜻蜓和鲑鱼一样,不用任何人教天生就会生活了。

在动物界,我们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方面做得是最差的了,也只有人类才会不遵从自然发展规律,没有耐心等待,甚至揠苗助长。幼儿画画是一种技巧的观点在家长那里占多数。什么事都替孩子想好做好,是一种普遍做法,以至于二十好几的人还不会做事,家长的包办毁掉了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

儿童即兴绘画就犹如卵静静地等待孵化一样,家长教师都不要过多的进行干扰,让儿童画出自己的认为和生活,有时候家长的过度关心,会破坏掉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内发因素。儿童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刘晓东说:“在许多人那里,儿童教育就是对儿童不停地进行干扰干涉。如果把儿童教育还原为母鸡孵蛋的话,他们一天不知多少次将‘蛋’从身体下抽出,上瞧下看,左右摇晃,急切盼望这只‘蛋’立即破壳而出,并且最好立即变成一只大公鸡或大母鸡。他们不愿静静地稳稳地耐心地‘坐窝’,而是将‘蛋’火烤烟熏,试图让‘蛋’比邻家的‘蛋’早日 破壳而出。如果有母鸡如此孵蛋,人们会认为这母鸡简直是疯了,然而那些揠苗助长的、如此教育儿童的成人们竟以如此相似的态度对待儿童,又有多少人能省其中的荒唐呢?”[1]

其实,儿童绘画与孵蛋有好多相同之处,孵蛋有温度、湿度、时间比,儿童有严谨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认知,不到时候着急也没有用。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静静的等待”。

儿童的发展是有严密的阶段性的,不要提前做下一阶段的事情。正确的引导、启发孩子的思维,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新想法,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想象才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要教育观点是“自然的教育”,他特别反对提前教育,他以为大家“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卢梭认为,教育儿童一定不要提前,他说:“如果延到明天教也没有大关系的话,最好不要在今天教了。”[2]

儿童的即兴绘画是儿童的常态,是慢慢地来,操之过急反而毁掉了即兴的状态,画不出自己的感觉和体验了。即兴不需要任何教育凭感觉就能直接画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思维的萌动和趋向,把握时机作正确的引导,就能发现好多儿童即兴的作品。

本来是孩子喜欢画画,但却不能画自己的画,而是听从教师摆布安排,孩子的画只有知识没有快乐,只有像没有创造,失去了儿童绘画的意义。只有即兴的绘画才有快乐,才是自由的、随意的、放松的、开心的。

其实,在儿童画里,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不需要教的自然因素,天生的即兴才是儿童画的“本”,通过干涉灌入的技巧学到的知识才是“末”,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往往是本末倒置,把好大的精力用在了学习绘画技巧上或暂时还用不着的东西,而对孩子天然的、有感而发的画称为“瞎胡画”进行横加指责。

即兴是幼儿绘画一个明显特征,事先没有构思,没有画面安排,作者的思路大多是“临时起意”,是“车到悬崖才有路”,画前还不可能有设定,而是灵机一动突然想到的。这种即兴的创作状态是儿童画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作为教师最应该保护的。

马拉古齐还说:“教师跟随着幼儿,而非计划。” [3]他的基本主张是:“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不是应该向这个方向靠近些呢?

注:[1] 刘晓东.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

[2][法] 卢梭. 爱弥儿. 李平沤译. 商务印书馆,1978

[3] 罗雅芬等译.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心理出版社,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