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感悟(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新言“子罕”十三,萝卜/摄影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夷。夷,古有讲,中原向东走,沿海地区,或更海外,如朝鲜等更远之地。而“蛮夷之地”(也有指“蛮”在中原南部,“夷”在中原东部),常常不仅指它们离中原地区远,也常泛指未开化,比较蒙昧野蛮之地,文化少,相对中华文明不发达的地方。而这个“九夷”,就更是泛指很多蛮夷之偏远地带。(中国人说“三”,说“九”常指代“很多”,而往往也并不特指具体数字。)

孔子有打算迁居到蛮夷偏僻之地。就有人问他,“您要去的那里荒山野岭,老百姓也蒙昧未开化,文化不兴,礼仪不行之地,这么简陋鄙陋的环境,您去那里又有什么价值呢?”

孔子说,天高水远地荒凉又怎样?只要有君子住过去了,自然人杰地灵,开化风气,能普遍改善提高一方水土的风物与当地人的素质。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还有个理解是,环境条件艰苦,对于一个有修为和有觉悟君子的来讲,完全没问题,丝毫不受影响。

本章句,虽然,说了孔子打算去居九夷这个事儿,孔子也说了,只要身为君子就会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应对这蛮夷之地的偏僻简陋,但是,并没说孔子为什么要“搬家”?古代还有学者认为,“夷”之地其实不是荒蛮之地,而是“君子国”,那里住的都是谦谦君子。所以另类一些解释还有:孔子说,我去君子国住,里面都是君子,哪里有什么简陋的,兴旺热闹还来不及呢!

历朝历代,学者们对于《论语》的各种解释早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各种解读闪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大家还是围绕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有怎样的言行,孔子怎样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来讨论这个复杂的世界,以及探究人性。

笔者认为,本章句重点不是在说孔子要从哪里搬到哪里,而要搬去的地方条件还不太好,不是这个。重点是我们要看孔子的言行……

其实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孔子是个牛人了吧,作为君子、圣人,他老人家“我行我素”,“我就是我,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烟火”——他在《论语》“学而篇”中就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到哪里都一样好学,都一样不在乎个人的利弊得失,走到天涯海角他最关注的还是求学,还是求正道!

如此而已!

萝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