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中大名士文徵明卓越当代,多才多艺,其诗、书、画堪称“三绝”。

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明,而是天资平钝。他的成才,得益于他的父亲文林。慈父文林平时教子绝不愠怒呵责,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史称文林先生精通术算,当时,其才能无人可匹敌。家中此类藏书甚富,他很想把此道传授给爱子。然而,文徵明对此毫无兴趣,于是,父子之间对此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

作为父亲的文林,其可贵之处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绝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最终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汝既不能学术算,吾死,可焚之。”一锤定音,父亲的果断,为文徵明日后在自己所热爱的书画方面的发展成才,铺平了道路。

七十年代以前的人,读书的机遇少了些,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急切些,普遍存在“父债子还”的扭曲心理,对孩子不公平,慈父文林为世人做出了表率;八十年代以后的人,大都缺少文徵明在诗、书、画方面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韧劲。

史上学者评价文徵明:他是践行中唐大文豪韩愈倡导的“口不停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的读书人群中,无出其二的人。要想有所作为,大学者文徵明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应是你效仿的圭臬。

##头条家时光#​#夏日生活打卡记#​

文徵明的结局(文徵明的父亲是如何尊重儿子的选择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