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导 读
我们的祖先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那么自然界中与「木气」相关的系统里,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呢?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这两段文字中,古人用特有的感知能力,将与木气有关的事物总结在一起,下面我们对其中一部分论述进行解读。
东风起,春天到
下图方位与现代地理方位完全相反,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穿越回古代。请大家想象一个场景:正午,太阳高挂在正南方的天上,我们面向太阳站好,感受这炙热阳光。
这时东方在左手边,西方在右手边,前方是南面,身后是北方。这样的场景,我们可以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现代地理方位抛在脑后。
为什么东方属木,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木主生发,一天之中早晨的状态属木,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季节转换的时候东风吹起,春天就来了,所以在方位上东方属木。
「东方青色」:在颜色上,青色属木。青色包括绿色和蓝色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颜色,比如藏蓝色、苍色。我们常说苍天大地,天气晴朗时天空的颜色就是青色。
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中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在西北,西风将红旗卷起,西方属金,当时的民国政府在南京,地处东方,苍龙暗喻着蒋介石的统治。
在五行里,金克木,从这首词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豪情万丈,更有其对未来必胜的信心。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即是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过度,肝开窍于目,用眼时间过长,可以眺望远处的树木、风景缓解视觉疲劳。
记得上小学时,教室里挂的黑板是木头的,上面刷上墨,十天半月颜色淡了再刷墨。后来条件好了都换成了墨绿色的玻璃黑板,因为青色是养眼的颜色。
在药物方面,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治疗黄疸、尿少、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茵陈即为绿色。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熬夜消耗肝血
「入通于肝」:上面讲的青色,东方都与肝气相通,促进肝实现曲直的作用,当然在生理上肝的作用是藏血,肝还主疏泄。藏血是「曲」,疏泄为「直」。
《黄帝内经》云「人卧血归肝」。人在睡觉的时候血回到肝里、净化、解毒,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肝血又释放出去。
子时一阳生,不论身处何处,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夜里11点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这时肝胆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肝胆属表里关系,唇亡齿寒,肝胆相照,它们的主要工作是推陈致新,将血液净化一遍。
所以人体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高质量的睡眠状态下才能保证肝胆更好的工作。
一旦我们熬夜、不睡觉,肝胆不仅不能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把肝火奉献出来支持身体的「动」。
熬夜后,早晨会发现指甲青紫、眼睛干涩(末梢血很脏),长期熬夜的朋友还会出现烦躁、易怒等肝火旺的表现。
顺应自然,按时睡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使肝的功能收放自如,也是养肝的重要手段。
女性来月经,也是一个曲直的过程,在中医看来月经之血来自于肝,平时血收藏在肝中,例假来临,肝的疏泄功能增强,于是血液排出。
月经提前、延后或者月经来临之时牵扯不爽,是肝的疏泄功能出了问题,这类女性朋友一定伴有烦躁、易怒、压抑等肝气不舒的症状,所以解决月经不调首先从调肝入手。
眼睛是肝的窗户
「肝开窍于目」:肝与外界沟通的孔窍是眼睛。通过眼睛可以了解肝的状态。
肝胆疾病引发的黄疸,初起时眼睛发黄;长期熬夜的人肝血不足,晨起眼睛干涩。
有一种夜盲症,天黑之后视物不清,古人依据以脏养脏的原理,用羊肝入药来治疗,现代研究表明羊肝里含有维生素A,而夜盲症眼睛确与缺乏维生素A。
在中医望诊中,专门有一种望眼睛的学问,也是依据《素问·解精微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的说法。
彭静山教授将眼分为八个区,代表身体的不同部位,根据白睛的络脉形态、颜色等判断体内脏腑状态。
肝藏生机,能屈能伸
「藏精于肝」:这个精是什么?肝藏魂,肝者魂之居也,也许我们认为古人说的「魂」有些神秘,不过对于肝藏的魂我们可以理解为事物萌动、萌芽时的初始生机和动力。
比如小苗往上长,它知道要去哪,虽然力量很弱,但它知道要干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是魂,例如中国魂、民族魂。
如果魂没了,自己都不知道去哪了,这就没有生机了。所以人们用失魂落魄来形容这种状态。
肝内如果充满精华,肝质地柔软有弹性,则功能收发自如,保证气的升降顺畅,既不乱为,也无不为。反之,肝内质地会变硬,容易藏污纳垢形成肝实,加速肝的硬化。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言「丈夫七八肝气衰」,所以男人过了56岁就不适合创业了,因为魂基本消耗尽了。胆识不足犹豫不决,又把握不清前进的方向,不如找点怡情养性的事做。
凡事有度,经常生气的人,总让肝保持生发、向上、僵直的状态,久之必会伤肝。能屈能伸的智慧,既适用于做人,也适用于养生。
「其病发惊骇」:《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惊指惊证,尤以幼儿为多见,小儿惊悸,啼哭不宁,睡觉易惊醒。
幼儿虽然脏腑娇嫩,但生命力旺盛,生发的力量强大,外界环境的刺激容易产生惊证。
小儿惊悸,首先护肝,如果调护不当逐渐发展为惊风,儿科推拿中多采用平肝熄风的方法来治疗。
养肝之「二味」
「其味酸」:这个味指的是味道,五味中酸味入肝经,其实辛辣也入肝经。酸有收敛的作用,由于木有曲直的特性,所以五味中有两种味道与肝有关:酸和辛。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酸味可以收敛肝气,辛味却可以促进肝气的生发。
人们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四肢发抖,血向上涌,面红耳赤,喝一口陈醋,心情就平复下来。所以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个偏方陈醋泡花生米,道理在于此。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可以适量食用辛辣的食物助肝气生发。但如果肝气上冲得厉害,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的症状,这时要先疏通肝经,使气血循行顺畅的同时,慎服辛辣之物避免雪上加霜。
另外,酸的收敛作用可以促进血归于肝。《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方子:芍药甘草汤。只有两味药:芍药(白芍)四两、炙甘草四两。主治血不荣筋导致的两脚拘挛。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说:「两脚拘挛病在筋,芍甘四两各相均。」芍药酸寒,甘草甘平,本方虽然只有两味药,却有酸甘化阴之妙,柔肝和脾,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能。
养生类自然
「其类草木」:木体现曲直的特征,还给我们展示生发的场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天草长莺飞的状态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生生不息、自强进取的人生观。
「其畜鸡」:古人将家禽、牲畜分为五类,对应木的是鸡。农村生活中,鸡叫三遍人们就要下田耕种。
既然鸡属木,鸡汤是补肝血的,在中国,女人生产后,要煲鸡汤来恢复体力,因为孕育胎儿,加上生产消耗大量肝血,用老母鸡汤调补正合适。
现代人的通病是吃鸡过多,弄得肝火旺,成年人多表现为易急躁,加上过多的世俗烦扰,很难静下来。小朋友们多吃鸡肉则过分活泼,促进早熟,早熟可是要早衰的。
「其谷麦」:五谷泛指粮食。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对应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五谷分别为:麦、黍、稷、稻、菽(豆)。
小麦属木,通肝气。小麦的主产区在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在秋天播种,春天返青,初夏从安徽开始由南至北开始收获。
俗话说针尖对麦芒,所以小麦具有鼓舞肝气的作用,平素肝火旺、常熬夜的朋友常食面粉会使肝火更旺,所以肝火旺者少吃面。都说山东人脾气耿直,也许与爱吃白面馒头有关。
「是以春气在头也」:春天的气是向上走的,体内的气向上走,最终到达头部。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足)大趾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经的循行线路直达巅顶的百会穴。
头痛在中医看来有偏头痛、前额头痛、巅顶头痛,疼痛位置不同,反映不同的脏腑出现了问题。巅顶头痛可以针刺百会穴、太冲等穴,用药也要从调理肝脏入手。
既然知道了「春气在头」,有头晕目眩、高血压的朋友在春季要特别注意,慎食辛散之物,保持平和的情绪,防止出现脑血管意外。
鼓舞肝气的音乐疗法
「其音角」:古人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音律对人体也会产生共鸣。共振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南美的蝴蝶煽动翅膀,就有可能在非洲大陆引起一场风暴。
好像一颗小石子投到水里,开始时只见到一点小波纹,这个波纹扩大开来,也许一万年以后还在扩充,所以任何一点的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声音可以呼应我们的情绪,听了《喜洋洋》、《步步高》心情轻快;听了《二泉映月》心中不免感伤。拨动了心弦,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
我国古代音乐采用五个音:角、徵、宫、商、羽,在五行中对应肝、心、脾、肺、肾。肝应角,其声呼以长。角音相当于简谱的「3」。
为什么古人认为角音属木?
古代战场,冲锋之前吹牛角,以鼓舞士气,士兵听到这种声音就充满战斗的激情,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所以我们说「吹响战斗的号角」。
很多动物比如牛、羚羊、鹿......在动物发情期与同性争夺交配权,角斗时都用犄角。所以有些药材如:犀牛角、羚羊角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功效。
肝气不舒、情绪压抑时可以找角音的音乐如《江南丝竹乐》、《蓝色多瑙河》、《欢乐歌》......来听,反之因为木克土脾胃功能低下的人尽量少听。
木曰曲直善待筋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肝主筋,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肌腱,各个关节活动都要靠肌腱的屈伸来完成,不论肌腱做什么运动,向何方向,只有弯曲和伸直,所以筋体现的是木曲直的特性。
上文讲到「其味酸」时,「芍药甘草汤」专门治疗筋的拘挛、屈伸不利、抽筋,其治疗的本质还是从肝入手的。
血能养筋,筋养好了才能顺畅地动,所以不是肌肉好,力量就大。很多人瘦,但力量大,内练筋骨皮,练肌肉如果把肉练死了,气血不畅,会把本应养脏腑的气血白白消耗。
谈到筋,男人有一根最重要的筋,事关传宗接代的大事。《灵枢·五首五味》说:「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这里宗筋指的就是男性生殖器,宗筋具有能曲又能直的特性。
现在阳萎的人很多,就是宗筋曲而不直了,这说明肝的疏泄功能出了问题,和肾没太大关系,好比它累了主动休息几天,就顺应它休息一段时间自然调整过来了。
现在对待这些问题直接用壮阳药物,看似粗暴有效却是饮鸩止渴,早晚把肝火、肾精透支干净,也就彻底死心了。
关注天地的信使——风
「东方生风」:风很特殊,风不仅生于东方,四面八方皆可生风。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
——《灵枢·九宫八风》
古人认识到风中带有能量,「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秋天天气转寒,会出现西北风;寒冬腊月便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春天来了,即使气温偏低,但东南风吹起,身上就有和煦的感觉。
天地通过风告知我们气候的转化,这是不是一个推陈致新的开始呢?一旦我们注意感知这个风的不同,便能够预知天地气候的变化。
「风生木」:风如何生木?植物也具有繁殖的能力,也能够生息繁衍。动物的繁殖需要雌雄两性的交配,那植物靠什么进行雌雄交配,以生息繁衍呢?就要靠风。
由于风的作用,才带动植物的花粉,使植物的雌雄亦能「相聚」交配,从而繁衍生殖。因此,风便成为植物界生息繁衍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没有风,植物就没有办法生息繁衍,木类的东西也就不可能流衍到现在,可见风与木的这个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有决定性。所以春天是一年当中多风的季节。
同时,自然界中存在的细菌、病毒,既可以由风带来,也可以被风带走。
风的繁体字「風」,古人知风中有虫,当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卫生部门首先告诉人们要开窗通风,处在人流密集、空气循环差就容易感染病毒。
据说非典那年北京就没有刮沙尘暴,由此看来,风能利万物也能害万物。
别让怒气伤了肝
「在志为怒,怒伤肝」: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中,情绪对人的影响最大。对应木、火、土、金、水的情绪是怒、喜、思、悲、恐。
中国文化倡导「中」,凡事不过分。像天枰,哪一头重,另一头就翘起来,不能均衡,万事万物几乎没有一个时间是均衡的,均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很难达到。
对于我们的身心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混乱。
当人生气的时候,浑身发抖,怒气是向上的、冲动的,经常发怒自然迫使肝处于直的状态,不懂得「曲」的人,最易伤肝。发怒,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划算。
怒字的写法,上面是「奴」,下面是「心」。「奴」是一个人跪着的样子,怒指我们的心象奴隶一样卷曲压抑。
「愤」和「怒」是两种生气表现。愤是激烈地爆发出来,怒则是压抑在心里,不发泄。
有的人气得浑身发抖,强行控制下去,久而久之肝坏了;有人直性子沾火就着,将满腔怒火发泄给身边人,虽说是给怒气找了出口,当然以伤害别人来保全自己,不值得提倡。
木克土,因此过分生气还会损害到脾胃。
提到胃溃疡,人们以为病因在胃里,加拿大医学家塞里埃不这样认为。塞里埃把实验用老鼠关在阴暗寒冷的地方,并不停用小棍去杵它们,不让老鼠休息、让它们烦躁不安,随着实验的继续,老鼠的消化器官开始出现溃疡。
进一步研究发现,老鼠一直处在不安和烦躁的状态时,其胃部的血管开始变窄,血液循环变差,胃最上层的黏膜部分开始出现溃烂,随着溃烂的程度加剧,最后导致胃溃疡。
这个实验证明胃溃疡产生于精神压力,塞里埃博士据此于1936年提出「应激反应学说」,为世人瞩目。
所以治疗胃溃疡单从胃上入手只能缓解症状,属于治标的范畴,要想根本解决,必须疏肝理气,当然患者自己还要配合舒缓情绪。
我国祖先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在这个木的系统里还有其华在爪、东方七宿......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