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举行。除了有涉及投资近1100亿元的73宗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外,东莞还在会上重磅推出了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的战略规划,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升级版。并将其中6块500亩以上连片产业用地,面向全球龙头“挂榜招商”。向外界释放出“有空间,进莞来”的强烈信号。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1)

此次推出的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总共拥有25.6平方公里的连片、成熟的产业用地。对于寸土寸金的东莞而言,推出面积如此之大的标准化产业片区无疑是大手笔。市委书记肖亚非更是在会上向企业家表示,对优质产业项目政策“莞用”、空间“莞够”。

根据规划,东莞将以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为依托,重点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具备高增速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东莞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引“龙头”聚“链主”,勾画出东莞产业新地图。

空间拓展

七大基地扩容至80平方公里

汇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蔡清华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公司提出投资的用地需求后,东莞马上提供了位于谢岗镇的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内的70亩地块。地块以“标准地”模式出让,项目从签约到土地摘牌仅用了3.5个月,打造了东莞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的新样板。

目前,在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内,总投资10.6亿元的汇美控股湾区总部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该项目布局湾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配套工厂,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

类似汇美控股项目一样快速落地的案例在东莞为数不少,这背后离不开“拓空间”工作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东莞“拓空间”工作成效显著,使得东莞的资源要素供给逐渐从“项目找地”转向“地等项目”。

土地空间是先进制造业蓬勃生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自2019年以来,东莞一直在通过收储、盘活、增容、“工改工”等多种方式实施“拓空间”战略,为优质产业项目提供空间支撑。

以收储为例,三年多来,东莞共收储土地约3.8万亩,其中工业用地超过1.5万亩,为京东都市智能产业新城、硅谷动力智能制造、康华医疗等超200个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提供了高品质、低成本的空间。

“工改工”方面,自2020年起,东莞正式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完成拆除整备3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2.48万亩。在本届招商大会上,东莞更是一次性向与会客商推介了50个连片“工改工”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3.08万亩,预计改造后产业空间容量近4500万平方米。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优质空间。

在招商大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表示,为加快引领全市产业结构系统调整、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东莞去年统筹60平方公里,大手笔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今年,东莞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在原先七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至80平方公里,整合推出连片、成熟的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版。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2)

此次东莞发布的六大片区分别是松山湖大朗象山片区、麻涌TOD片区、沙田泥洲岛片区、桥头东深公路片区、谢岗银瓶片区、塘厦龙背岭片区。其中,松山湖大朗象山片区规划面积超过万亩,沙田泥洲岛片区、谢岗银瓶片区规划面积超8000亩。

在标准化产业片区的设计中,一个产业片区就是一个产业集群,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既有链主企业也有配套企业。大的片区承接链主企业,配套的“工改工”项目承接配套企业。

据了解,为了“贴身”做好标准化产业片区的科学规划与资源配置,推动标准化产业片区地块收储及项目落地,东莞成立了6个现场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分别担任指挥长。本届招商大会,东莞梳理出4300亩6个连片产业用地面向全球龙头企业“挂榜招商”。6个连片产业用地都在500亩以上,大的近1000亩,是近年来推出的连片土地最集中、面积最大的产业用地,项目签约半年内即可供地。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3)

层层聚焦

三大重点产业成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六个标准化产业片区,东莞委托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开展为期半年的战略规划研究。根据东莞在此次招商大会上发布的规划,6大产业片区已经有了各自明确的定位:

松山湖大朗象山片区发展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研发中心、东莞大科学装置前沿孵化和源头创新的核心片区,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测等产业。

塘厦龙背岭片区的发展定位是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芯片设计、先进封测、新型显示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半导体装备、汽车电子等产业。

麻涌TOD片区的发展定位是东莞新能源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系统集成及电子件、氢能核心零部件等产业。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4)

沙田泥洲岛片区的发展定位是牵引东莞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氢能、锂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

桥头东深公路片区发展定位是动力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地,重点发展锂电池、锂电及光伏装备等产业。

谢岗银瓶片区发展定位则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高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等产业。

不难发现,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的产业聚焦在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三大具备高增速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了解,围绕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波士顿咨询开展为期半年的战略规划研究。

基于各片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战略规划通过“东莞有优势、东莞能竞争、东莞能做大”三层产业棱镜,遴选出上述三大产业作为东莞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规划上述三大重点产业,一方面是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东莞自身的优势。

“一方面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发展迅猛,代表了未来趋势,另外一方面东莞在应用侧的研发创新方面积累大量成功经验,东莞有能力在这三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王欣说。

梳理产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东莞在这些领域均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东莞的第一大产业,2021年营收规模超万亿,拥有华为、OPPO、vivo等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及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和隐形冠军,产业配套率超90%。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东莞的第二大产业,2021年营收规模突破4000亿大关,拥有大族激光、拓斯达、创世纪、奥普特等一批优秀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链完备。

新能源方面,东莞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约占全国的15%,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同时,作为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群重点城市之一,东莞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已建立起从制氢、氢燃料电池设备、加氢站建设运营到整车生产的氢燃料电池企业产业链。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25.6平方公里标准化产业片区的推出展示了东莞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信心和决心。聚焦三大战略产业则是表明东莞立足制造业这一根本,瞄准了更高水平和更高领域,更容易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林江同时建议,东莞推出标准化产业片区进行招商,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和周边城市的协同,要懂得“借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产业立柱

新能源智能汽车或成突围方向

根据发布的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的定位可以发现,除松山湖大朗象山片区外,塘厦龙背岭等其余五大片区的定位均明确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同时,国投招商董事长高国华也出现在了大会的企业家发言环节,要知道,国投招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丰富的经验,投资支持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在内的200多家先进领域领军企业和关键核心技术企业,投资组合超过4.5万亿。

高国华更是在发言时并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东莞打造具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助力东莞产业升级。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5)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或许正在下一盘产业发展的“大棋”:通过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超级生态”,激活东莞产业新动能,实现产业立新柱。

其实,东莞相关企业早有行动:随着当前最大的风口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传统消费电子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以华为为代表的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逐步从消费电子产业链闯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并且已经具备相当成效。此外,众多其他行业的东莞企业也开始享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红利”。

今年5月,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5.07亿元,主要用于清远铭科汽车(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该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20年底,企业已与孚能科技等新能源车企或行业配套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更是成了小鹏汽车一级供应商,先后取得了小鹏汽车多个定点项目合同,为其新能源车型提供模具、仪表盘、车门部件等。

从产业基础看,在东莞,驶向新能源车赛道的企业为数不少,如祥鑫科技、生益科技、正业科技等也纷纷入局,在电机、动力电池配件等产业领域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我们也在跟踪包括东莞在内的一大批消费电子供应链的公司转型新能源汽车。”高国华表示,东莞在智能终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基础,极有潜力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尤其是智能化的下半场取得快速的发展。

在此次推出的“4 2”产业片区中,桥头东深公路产业片区周边已布局赣锋电子、欣旺达、宏工科技等锂电企业,30分钟车程范围内锂电池配套条件优越,70分钟可到达比亚迪总部。麻涌TOD产业片区则拥有中汽宏远这一整车生产制造企业,而且还先后引进预计年产值达40亿元的汇智高新科技中心和20亿元的祥鑫科技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等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

从市场前景看,中汽协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市场前景看好。

风起伶仃洋畔,潮涌“黄金内湾”。作为“黄金内湾”的重要一环,东莞有望依托六个标准化产业片区勾画新的产业地图,从而带动全市产业结构系统调整,培育壮大新动能,为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戴双城 唐卓

【摄影】龚名扬 黄政正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标准化产业片区或者将重构东莞产业版图)(6)

【作者】 戴双城;唐卓;龚名扬;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