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就是由此而来。

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区。

苏州是古代吴国中心,语言也很古老。说苏州话古老,除了在汉代扬雄《方言》和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就已指出吴方言与中原方言的不同之处外,还因为苏州话中至今保留着一些很古老的词语。如苏州人常挂在口头上的程度副词“穷”,表示“非常”“最”“很”这样的含义。我们可以在《墨子·天志上》 中找到实例:“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

苏州话是吴语吗(苏州话的前世今生)(1)

苏州话的前世今生, 吴侬软语

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通俗小说,如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收录了不少苏白。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更是将人物的对白全部采用了苏白,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当时上海妓院中妓女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不但要琴棋书画的技艺,更要能讲一口苏州话。苏州话的吃香程度似乎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话。

苏州话的前世今生, 吴侬软语

当然,苏州话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除了苏州评弹等曲艺形式中还保留着较为纯正的老苏州话外,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话中的翘舌音已消失。70年代起,青年一代中尖团音开始消亡。走进年轻一代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听到“切菜”说成“吃菜”;“好像”说成“好样”;“实践”说成“实现”;“产业”说成“菜叶”;“七个方面”说成“吃葛方面”等等,不一而足。苏州话也有新的发展,如把信口开河的瞎说八道说成“说书”等。近来又有一种在形容词前添加“覅”的句型颇为流行,如“感觉覅忒好奥!”

苏州话作为吴方言的代表,也不乏研究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赵元任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1928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应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研究吴方言的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1988年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叶祥苓的《苏州方言志》。吴方言的研究者叶祥苓、翁寿元、张家茂、石汝杰等人,参与了《苏州市志》等首轮新方志方言卷的编纂,对苏州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苏州话的特点,苏州音与中古音、北京音的对应关系,苏州方言跟吴县各乡之间方言的主要异同都有描写和分析。

苏州话是吴语吗(苏州话的前世今生)(2)

苏州话的前世今生, 吴侬软语

2009年,沈行望的《实用苏州话》和潘君明的《苏州话寻根》 相继推出;2012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又推出汪平、车玉茜所著的《学说苏州话》。据书店和出版社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书籍销售情况很不错。这大概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了大量“新苏州人”。而“学说苏州话”热的再次出现,或许是缘于“新苏州人”希望“入乡随俗”,更好融入苏州文化的心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