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是谁写的(它世界第451期鸿鹄之志)(1)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鸿鹄之志,常用来形容志向远大。鸿,泛指各种大雁,鹄指的是天鹅。这两类鸟个体大,飞行能力强,迁徙距离远,所以被用来指代远大的志向。

天鹅和大雁都属于雁形目,鸭科,分别归于天鹅亚族和雁亚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陕西的大雁和天鹅(园林里常见的黑天鹅属于原产澳洲的外来物种,本文不做讨论)。

【天鹅亚族】

1)疣鼻天鹅:又名哑天鹅,很少鸣叫,鸣叫声低哑。体型巨大,红色的嘴和鼻上的瘤状凸起为其特征,在陕西为较为少见的冬候鸟。

2)大天鹅:又名咳声天鹅,叫声洪亮。冬季西安以及周边较常见,黄河流域包括韩城、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有较大越冬种群越冬鸟。

3)小天鹅:又名啸声天鹅,多在长江流域越冬,陕西为偶见旅鸟。和大天鹅的区别在于嘴上的黄斑,面积较小,通常不超过鼻孔。从个体大小来和大天鹅区别并不准确,有些个体较大的小天鹅甚至超过部分个体较小的大天鹅。

【雁亚族】

1)斑头雁:青藏高原特产,主要越冬地位于藏南以及南亚,迁徙时可飞越喜马拉雅山。在国内黄河以及长江流域偶尔可见越冬个体,西安乃至陕西少见。

2)灰雁:大型雁类,欧洲以及北非家鹅的祖先。冬季少量在西安越冬,不很常见。

3)鸿雁:中国家鹅的祖先,嘴长、头颈后色深。西安周边及陕西冬季不太常见冬候鸟。很多公园饲养的鸿雁会与家鹅杂交,但凡出现巨大额瘤的都不能算鸿雁。

4)豆雁:又称寒林豆雁,繁殖在西伯利亚泰加林缘的森林沼泽,嘴长、末端有黄点,是西安及陕西常见的冬候鸟。

5)短嘴豆雁:又称冻原豆雁或苔原豆雁。与豆雁外形相似,但嘴短、颈部粗短,远距离观察不易区别,也是西安及陕西常见冬候鸟。

豆雁之前多分为5~6个亚种,近些年来新的分类观点根据形态、繁殖生境、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差别将其分为3种,包括粉脚雁、豆雁和短嘴豆雁。其中,粉脚雁脚和嘴端的色斑均为粉红色,我国无分布;短嘴豆雁分布更靠近北极,食物主要是冻原上的草,所以演化出更短且粗壮的嘴,脖颈也更加粗壮有力;豆雁繁殖地在相对偏南的森林沼泽,更长的脖颈和嘴适应捞取沼泽中的水草和草根。在鉴别上,体现出偏向天鹅一般细长的头颈,在野外大家可以认真观察。

6)白额雁:顾名思义,额头是白色的雁。整体羽色似灰雁但个体明显小,白色额头明显。与之类似的小白额雁体型更小,和赤麻鸭类似,有明显的黄色眼圈,目前在陕西尚无可靠记录。白额雁是西安周边为较罕见冬候鸟。

“鸿”和“鹄”每年在更远的北方繁殖,以家庭为单位结成大群,不远千里飞来越冬,确实是一道自然奇观,不愧于志向高远的象征。

此外,我国还布有黑雁、红胸黑雁、雪雁、帝雁、白颊黑雁、加拿大雁、小美洲黑雁、小白额雁等,它们往往个别出现,混在豆雁等其他雁群之中,只有耐心观察的人才有机会发现。 杜靖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