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改名潜逃24年(湖北一男子自1979年开始)(1)

作者到长沙看望退休老人及家属

【作者按】 该文中的主人翁就是作者本人。如果您有幸刷到这篇文章,是缘分,不妨帮我点个赞并“关注”一下,以便更好地赐教于我这位“老人小白”。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而我从小就违背了这条古训。

年近六旬,我的名字修改了两次。

听大人说:1964年我一出生,村里一位喝了点墨水的人就为我起了个学名,叫“麦青”。当时正是麦苗青青的时候,希望我能像麦苗一样茁壮成长。因为我哥的小名叫“黑皮”,后来有人看到我皮肤白里透红,便戏称我叫“白皮”。

第一次改名是在我考入全省重点中学的时候。1979年秋季入学那天,一位叫姜X卿的班主任接待了我。在填报到登记表时,我请求将我名字“麦青”改为“卿”。姜老师问改名缘由,我说原来的名字太土气了,难听。实际上,我真实的想法:一是用一个“卿”字跟老师套个近乎;二是奢望将来能当个官,哪怕是一个芝麻官也行。老师满足了我的请求。

第二次改名是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1984年湖北还没有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12月,我参加县里组织的招考,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成为了一个芝麻官,高中时的愿意算是实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卿”字又有点俗气了。在我报到上班的那一天,诚实本份的父母反复叮嘱我:不要犯错误,要当一名好干部!父母没有读多少书,讲不倒大道理,更不会说一些时尚华丽的辞藻。但是我知道他们朴实的话语中包涵的深刻喻意。于是,我把“卿”改为“清”字,暗自告诫自己,要为政清廉,两袖清风。

时代不断发展,认知不断提高,期望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2020年,女婿一家在广州到我家做客。女婿的爸爸是大学的行政官员,在酒席上,酒兴过半后聊到了我的名字。他对我的几个名字进行了解读,并调侃道:“你两次改名都恰如其分,价值连城!”我敬了他一杯酒,要他说个究竟。他推了推眼镜,慢慢道来:如果没有第一次改名,你可能还脱离不了农村;如果没有第二次改名,你可能仕途早就结束了,哪里还有什么四调!

呵呵!酒后仔细一想,这位教授说的还不无道理呢!

特别是在当局长期间,尽管财权人权在握,但是要一个脑袋面对局里近200个脑袋,加上社会上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判断能力,否则当善意的、恶意的糖衣炮弹、灯红酒绿一起袭来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击中掉坑。

前不久,我突然碰到一位30多年前认识的、现龄80多岁的老人。相互寒暄问好后,他惊讶地说:“你还在搞呀?”我当即楞了一下,马上又体会到老人说的意思。我也知道,同我一起被录用参加工作的,有几人他也认识。他们有的因为经济问题锒铛入狱,既丢掉了工作又成为囚犯;有的因为抹牌赌博远离妻儿躲债而去成为流浪者。一失足为千古恨!

男子改名潜逃24年(湖北一男子自1979年开始)(2)

疫情期间作者在上班路上

是呀,我要感谢亲爱的自己!感谢你的名字激励了我,警示了我,让我能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不松懈、不迷糊、不断奋进,直到安全着陆.......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一个好名字,在其背后,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寓意和浓浓文化背景。名字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子孙后代甚至整个家族的兴衰。

愿天下的朋友都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芳名!

朋友:您的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