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16日夜,苏俄内战中的叶卡捷琳堡,在此被囚禁了两个多月的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听着围城的白军炮火,内心充满了希望,激动的难以入眠。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

次日凌晨,刚睡下的尼古拉夫妇和五个儿女被看守们叫醒,说是要“紧急转移”。

按照看守队长的要求,尼古拉一家七口人和御医波特金、一位从圣彼得堡跟随至今的厨子、一名贴身女仆,共十人,被带到了地下室“等待转移”。

众人在地下室站了一阵子,上面还没有动静。公主们发现角落里有两把椅子,赶紧拉过来让虚弱的老妈和身患血友病的弟弟坐下。然后就这样静静的等,他们都感觉到了,保皇党白军的炮火,已经越来越近.....等着等着,他们还听到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更加确定这就是一次“转移”。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2)

电影《末代沙皇》中,还原在地下室等待的场景,一家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刻,画面少了那名贴身女仆和御医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走了进来。

还没等尼古拉一行人反应过来,他们的队长卢洛夫斯基就直接宣读:“请注意!现在宣布乌拉尔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决定。鉴于你们的亲属在继续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乌拉尔执行委员会决定枪决你们。”

尼古拉吃惊的往前走了一步,接近口吃的问“什么?什么?”

子弹马上射向了他们,末代沙皇脸朝天倒下,随后他的妻儿、仆从也相继中弹。

几个如花似玉的公主因为束身胸衣里缝满了珠宝(避免在各种转移中被偷走),起到了防弹衣的作用,开始的一轮并没有被子弹直接打死,重伤倒在血泊中呻吟。

行刑者们马上又用手枪和步枪刺刀,上前去“确认”了一番。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3)

很快,尸体被拉到了周边森林里扒光衣服,摘掉贵重物,焚尸、深埋。掩埋前面部还洒上了硫酸毁容,以防被辨认出。

原来,之所以从进入地下室到执行枪决,中间准备了二十多分钟,主要就是因为,被安排执行死刑的队员中,有两人拒绝向妇女儿童开枪,被临时替换掉了。

尼古拉一家听到的汽车发动机声,正是调来准备运走他们尸体的大卡车....

这年,尼古拉50岁,亚历山德拉46岁,大女儿奥尔加23岁,二女儿塔季扬娜21岁,三女儿玛丽亚19岁,小女儿安娜斯塔西亚17岁,儿子阿列克谢14岁。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4)


根据后来的档案解密,原本苏维埃政权早就做了两手准备,其中一个预案就是,如遇紧急情况,来不及转移尼古拉二世一家,可以就地“予以消灭”,要保证不能有“活口”留给保皇派。

所以,当年如此仓促、残暴的处决,就是因为时局发展太快、太突然,拿到了境外势力资助的白军已经兵临叶卡捷琳堡城下。而正如前面讲的那样,沙皇和他的任何一个家人都绝不能落入敌手,否则可能会直接扭转内战局势,外国干涉势力也会趁机兴风作浪。那么,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和努力,将恐成泡影。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5)

沙皇两口子的亲戚遍及欧洲各大小王室,这些亲戚也属于“白军”的主要资助者

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的话,就要果断“灭口”,以免节外生枝。

几乎同期,基于这种策略,其余被关押的皇室成员,以沙皇的嫂子兼皇后的亲姐姐——沃伦斯基公爵夫人为代表的一大群没能赶上克里米亚开往欧洲渡轮的罗曼诺夫皇族们,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随着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罗曼诺夫皇族们的境内家产都被直接充公,但尼古拉二世夫妇在瑞士银行存着的大量私产却无法被苏俄/联(1922年以后才有的苏联)冻结,按常理,只有沙皇的直系亲属,才有权宣布继承。

自此,各种宣称自己是皇太子阿列克谢和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娅的人不断涌现。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6)

沙皇夫妇的四个女儿——中间站立者为14岁时的安娜斯塔西娅

在各种拙劣的“认亲者”当中,一位叫做安娜·安德森的女子,成功脱颖而出。

安德森说自己就是安娜斯塔西娅公主,当年因为塑身衣里面缝了珠宝,没有被打中要害。

混乱中,一个早就爱慕自己的士兵偷偷救了她。这名士兵叫做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是波兰贵族后裔。

两人一同越境逃到了罗马尼亚又辗转到波兰,路上靠着变卖随身携带的珠宝维持生计。在波兰,他们还生下过一个孩子。

不幸的是,在从波兰过境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士兵被射杀,投无路的“公主”只能将孩子送到孤儿院,只身一人来到德国寻求“俄国皇亲”们的帮助。

没成想,到了德国,却并没有一个“亲人”愿意认可她的身世。万念俱灰之下,只好选择了在柏林的兰维尔运河上轻生。

安德森选的时间还挺准,正赶上下班的“晚高峰”,跳下后被路人及时救起,送到了医院。

和其他“赝品”不同的是,安德森对于沙皇的家庭成员及其生活细节显得很了解。

安德森在医院养病时,尼古拉二世的亲妹妹、流亡丹麦姥姥家的奥尔加女大公曾经亲自登门探望。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7)

她刚踏进房门,病床上虚弱的安德森便对护士说:“瞧,那不是姑姑吗?”

这句话吓了奥尔加一大跳,顿时给她以巨大的亲近感和希望。

毕竟,在上世纪初,在照相技术还不怎么普及,更缺乏影视资料的环境中,一般的平民百姓要熟悉王公贵族的长相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仔细交往后,奥尔加女大公的希望马上就破灭了。

首先从外貌上,安德森脸型和鼻子的形状和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差的很远。从1917年奥尔加最后一次见安娜斯塔西娅,到1922年来探望安德森,她中间只隔了五年多的光景,一个女孩子的相貌变化不应该有如此巨大。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8)

奥尔加女大公又指出,安德森的身高比安娜斯塔西娅要矮至少三公分,当年的正在发育的少女,总不会越长越矮吧。

而且,虽然很多话题安德森都能说上些细节,但对皇室里的很多事情,也免不了张冠李戴。

比如,安德森逢人必提她手上的一处伤,说是小时候坐马车的时候车夫关门太快被车门夹伤的。奥尔加女大公立刻看出了破绽。她说,被夹伤手指的是三公主玛丽亚,不是安娜斯塔西娅;夹手的也并非马车,而是皇室火车专列的包厢车门。

更邪门的是,安德森只说一口东欧腔调的德语,拒绝讲俄语,甚至于在认亲时也是如此。

奥尔加指出,虽然公主们的老妈,亚历山德拉皇后是德国人,但平日里,沙皇一家并不常用德语。

面对“姑姑”的质疑,有关容貌,安德森的解释是,在1918年的那个恐怖的夏天,自己的曾经被殴打过,所以后来长得有些走形了。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9)

安娜·安德森

还有那些记错了的“俄宫回忆”,安德森说是因为自己曾经有过脑震荡,影响了记忆力。

而且,根据德国医生的检查报告,安德森的鼻梁骨和头骨确实有遭遇过外界损伤的痕迹,脑震荡病例也均属实。

关于不说俄语,她解释是,每次讲俄语时她都会想起自己家人的惨死,所以她再也不愿意使用自己的“母语”。

即便奥尔加女大公等一些沙皇近亲不认,但搁不住媒体拿这个“轶闻”当成真事儿,整天乐此不疲的蹭热度,各种“绘声绘色”,犹如情景再现般的报道给安德森带来了络绎不绝的“资助人”,让她过的衣食无忧,跟公主待遇也差不太多了。

最早的资助人是当年和沙皇全家一同被杀害的御医波特金的一对儿女,沙皇公主们小时候的玩伴——流亡欧洲的格列勃·波特金和塔季扬娜·波特金。这兄妹两人至死都坚定认为安德森就是安娜斯塔西娅。

后来,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安德森还跨越大西洋,成功联络上了一位美国亲戚——有沙俄贵族血统,算起来是安娜西塔西娅公主大表姐的企业家夫人,塞尼亚·里兹。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0)

塞尼亚·里兹公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安德森开始定居美国,在塞尼亚·里兹的资助下,致力于通过打官司来继承“父皇”的遗产。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围观者早就坐不住了,先后把这段“传奇经历”拍成了电影《真假公主》和同名迪士尼动画片。

而那边的安德森,竟然还意外收获了大笔的电影版税。

在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真假公主》中,安德森成功打动了“亲奶奶”——沙俄皇太后玛丽亚,最终认亲成功。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1)

《真假公主》中的安德森、沙俄皇太后、奥尔加女大公三人大团圆的场面

然而,现实却是,早前玛利亚皇太后因为年纪太大,行动不便,并未直接去见过安德森,曾经委托奥尔加女大公先替自己探个究竟。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奥尔加女大公直接得出了“赝品”的结论。所以,沙俄前朝皇太后,这个最具权威性的罗曼诺夫家族的建在者,从未认可过安德森“公主”的身份。

就这样,在扑朔迷离的质疑和反驳中,安德森顶着公主的头衔出入美国上流社会,并以沙皇末代公主的身份,发起诉讼,向瑞士银行申请领取“父皇母后的遗产”。

只是,这官司打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她老人家1984年去世,也没能达成心愿,半个卢布都木有要到。

安德森在美国过的锦衣玉食,但终生未婚,精神方面也是时好时坏。


大洋的那边,到了2007年,沙皇一家子的遗骸也终于被凑齐,并进行了DNA验证,这才发现小王子阿列克谢和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娅也在其中,只不过埋得稍远而已。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2)

八十多年前,沙皇一家人已经整整齐齐的提前见了上帝,无一幸存。

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苏维埃革命中的政治牺牲品和受害者。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3)

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的尼古拉一家人的圣像。但没有一起遇难的医生,厨师和贴身女仆,有点不厚道

而那边,要继承“父皇母后遗产”的“安娜西塔西娅女大公”的身份也被最终调查清楚——此人就是个压根就不会说俄语,连俄罗斯都没去过的波兰籍精神病患者。在自称沙俄公主之前,就被关过精神病院。

讲真,幸好她去世的早,没赶上DNA鉴定技术成熟的年代,否则谎言被揭穿,一大把年纪了,将会多么的尴尬。

据后人推断,安娜·安德森的最早资助人,也是她的终身坚定支持者,波特金兄妹被认为极有可能就是这个惊天“遗产诈骗团伙”的幕后主谋。

这二位从小在皇宫里长大,是公主们的童年玩伴,对沙皇一家自然了如指掌。在他们的“培训”下,安德森的种种惊人之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无独有偶,除了最接近“真品”的安德森外,还曾经出现过一个最“靠谱”的流亡“沙俄皇太子”阿列克谢。

俄国沙皇死亡之谜(沙俄末代公主生死之谜)(14)

1917年冬,被软禁在西伯利亚时,沙皇父子的主要娱乐就是锯木头

此人名叫谢苗诺夫,还当过苏维埃红骑兵,某次受伤后醒来就开始自称“阿列克谢皇太子”,随即被扔进了乌克兰基辅郊区的一所精神病院。

据后人回忆,谢苗诺夫举手投足之间颇具贵族气质,不仅熟悉宫廷礼节,还精通多门外语,人们跟他接触过后,都认为该青年确实挺有王子的感觉。不过,这个谢苗诺夫可没安娜·安德森这么好运气,一直被关在乌克兰的精神病院里,到了1941年6月,随着纳粹德国进军苏联,最后不知所终。

就这样,在沙皇一家七口的遗骸静静的躺在尘埃里的时候,为了继承“父皇母后的遗产”,各路赝品们前仆后继的粉墨登场,领跑的,还都是精神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