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逛诗经里,感受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感觉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真多,也可能是周末或放假的缘故。诗经里,充满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韵味,许许多多的诗韵国风让人流连往返,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比美景参悟各不相同,理解见识全凭个人修为。

进入景区大门,迈过小桥流水扑面而来的是寓意高山流水的《风雅颂》,风为风土三曲,雅为朝廷之乐,颂为庙堂之音,也就是乡土和高雅之结合,各抒己见,互为映衬。

抬头之间,映入眼帘的是诗经里标志之物一隼,一种短尾巴的小鸟,画得很和善,其实很凶猛。经过人们驯养成熟后,便是最早的小鸡,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再往里走,是充满各种诗经韵味的店铺和各种形态各异造型的花卉摆设,搭配好古式建筑,意味深远。

“我心匪石,不可转比。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思说,我心不此那方石头,不能挪动又转移。我心不比那芦苇席子,不能随便卷起。也许就是爱情坚贞的一种注解,读起来十分悦耳动听。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3)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4)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5)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6)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7)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8)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9)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0)

"关关雎鸠,在河江洲。窈窕淑女,君孑好逑。"不经意间望过去,苍翠的绿植中间有一座小桥,一个美丽的女孩和一个帅气的小伙站在桥上拍婚纱照,汉服装扮,轻摇纱扇,古诗的气韵一揽无遗,这才是和和美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藤的枝叶又细又长,漫山遍野的山谷都能生长,嫩嫩的绿叶儿水汪汪。小鸟迎着阳光飞过来,一只只纷纷扬扬降落到灌木上,唧唧喳喳叫着好像唱着好听的歌曲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首诗给我们普及一下,西周时期,我国就开始流行各种乐器,钟鼓丶琴丶笛子等,著名的高山流水觅知音,就说的是春秋时的俞伯牙和钟子期。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2)

我国的古琴讲究,"清、匀丶芳","静、润丶圆","奇丶古丶透"。古代最出名的四大名琴有:"号钟、绕梁、绿绮丶焦尾"。号钟为周代名家所制,被齐桓公收藏;绕梁为战国齐女韩娥所有,演奏后绕梁三月不绝;绿绮为汉司马相如所有,为卓文君弹奏巜凤求凰》;焦尾为汉蔡邕制作,名传千古。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3)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4)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5)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6)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7)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8)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19)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0)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1)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2)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3)

游荡诗经里,感悟不少,对古人编写的《诗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但现在的人们,更关注的是烟火气息,里边千篇一律的美食,又贵口味又一般,毕竟为了生存,让建筑充满生机,从古文中陶冶出精致的名片,装饰问厅店铺,也是一种继承和传扬吧。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4)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5)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6)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7)

关于诗经的感受(诗经里的感悟)(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