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多啤梨,初见之人可能会认为是某种梨子,跟啤酒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不过是“strawberry”草莓罢了。士多啤梨系香港翻译,基于粤语读音,按大陆习惯音译可能就是“斯多拉贝瑞”,当然还不如叫草莓好。同理,车厘子(cherry)是樱桃,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同,笔者认为从水果定义上来讲没有什么不同,可能只是执拗于品种差异,比如谁会认为桂圆和龙眼不是属于一种植物果实?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叫草莓,基于太多因素,其中经济成就和社会开放程度应该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向来发达的地方更容易输出文化。如同上世纪8~90年代以来的港澳影视影响大陆一般,会说“士多啤梨”的人,或许自我感觉比说“草莓”的高大上几分。
撇开这些雅俗高低的偏见之分。翻译的崇高目标追求“”信达雅”。单纯从翻译字眼来看,港澳台与大陆的差异也是颇有趣味的,不少都能带给人们感受上的遐想。
举例一些体育相关的翻译:
以大陆翻译-外语原文-港台翻译为序列
切尔西-Chelsea-车路士,笔者感觉车路士好一些,比较有画面感,甚嚣尘上,战斗激烈。
阿森纳-Arsenal-阿仙奴,这个就真的不同画风。
富勒姆-Fulham-富咸,与毕咸(贝克汉姆)一个味道。
南安普顿-South Ampton-修咸顿
尤文图斯-Juventus-祖云达祖
都灵-Torino-拖连奴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体现在一些翻译上,主要是“信达”为主力求准确到位,意译优先,音译为主。纵观港澳台翻译,其更多的加入了主观联想,用字更具魔幻色彩。
再举例几个日常用品方面的:
海飞丝-head&shoulders-海伦仙度丝
大众汽车-Volkswagen-福斯汽车
路虎汽车-LANDROVER-荒原路华
奥迪-Audi-雅迪(香港),瞬间好笑:-D
沃尔沃-Volvo-富豪(大陆市场叫这名肯定卖的火爆,很合某些老板的胃口)
捷豹-Jaguar-积架(香港),在大陆叫积架就太诡异了。
随着大陆经济崛起,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文化自信与包容将更加彰显。港澳台的文化输入日渐减少,比如1990-2010年代充斥的港台影视娱乐,如今已经鲜有新作品和新艺人被大陆熟知。大陆文化伴随经济崛起,也将愈发自信并且更有输出能力。近年来,大陆的电视剧已经可圈可点了,希望其它领域再接再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