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五十五(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阴阳学说六个方面 阴阳学说之阴阳消长变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阴阳学说六个方面 阴阳学说之阴阳消长变化

阴阳学说六个方面 阴阳学说之阴阳消长变化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五十五。(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这段话字面的意思就是阳气主生发,阴主生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故为气;阴构成形体,故为形,叫做“阳化气,阴成形”。

先拆分开跟大家逐一讲解,今天这节课特别重要,讲的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我们先看“阳生阴长”,是指阴阳趋向于旺盛的时候则阳气生发,阴气成长;“阳杀阴藏”指的是阴阳趋向于衰退的时候则阳气受伤,阴气闭藏。(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张志聪注解为:“春夏者,天之阴阳也,故主阳生阴长;秋冬者,地之阴阳也,故主阳杀阴藏。”这就是一般注家以及各版《黄帝内经》通用的注解。

我们再引申一下,讲一讲里面更深层次的含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刚才我们讲,主要是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常的发展规律。张介宾在《类经》里也有相关的注释,也支持这种观点。(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类经•阴阳类》讲:“此即四象之义,阳生阴长,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盖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露,是阳生阴长也;阴不自专,必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是阳杀阴藏也。此于对峙之中,而复有互藏之道,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也。”这里的四象指的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合成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正好对应前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进一步说明。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源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为用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事物都不能成长变化。张介宾这段话所论述的对仗非常工整,“盖阳不能独立,必得阴而后成”“阴不能自专,必因阳而后行”,就是阳不能自己在那待着,不能独立,必须得阴气之滋润才能生长。(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任何事物的发生,比如小草、花朵,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赖于阳和,但是只有阳气催生行不行?不行,没有阴气的滋润也不行。这时候需要依赖于什么?“而长养由于雨露”,就是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于雨露。这就是“阳生阴长”。

植物要想成长发育,必须依赖阳气,阳气就是阳光、温度。阳气足了之后不浇水,不施肥行不行?不行。施肥和浇水就是在于长养,这就属于阴,这都是有形的。温度和阳光是无形的,叫气。水、肥料、土壤都是有形的,属于阴。所以叫做“阳化气,阴成形”。

“阴不自专,必因阳而后行”。比如张介宾讲:“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是阳杀阴藏也”。肃杀之气,先是由于秋天的风霜出了肃杀之气到了冬天才能闭藏。而风霜之气属于什么?属于阳气,阳气当中的杀气叫阳杀。寒冽之气属于闭藏之气,闭藏属于阴气,叫做“阳杀阴藏”。讲的就是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个词就是杀,杀是什么意思?杀不是杀戮的杀,指的是肃杀之气。肃杀之气是什么?就是到了秋天,一派秋凉之色,万物萧索凋落,秋风凛冽,天地万事万物都开始进入一种收敛的状态。我们到了秋天就是收获,所有的植物到了秋天的都是收获的状态。(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个收获、收敛的状态,其实就是所谓的肃杀,这就是《素问注证发微•卷一》里所讲:“然天虽主阳,而阳中有阴,故其于万物之生长也,阳生之而阴长之;地虽主阴,其于万物之杀藏也,阳杀之而阴藏之。”这些注解多指归到一类节点就是四季,春夏秋冬。这里的杀不是指的杀戮,是指肃杀之气,所以“阳杀阴藏”需要这么来理解。

“阳杀阴藏”还有一种理解方法,“阳生阴长”是指的阴阳之治,“阳杀阴藏”指的是阴阳之乱。“阳生阴长”指的是人体的正常健康状态;“阳杀阴藏”是指的人体的失常疾病状态。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又解释:“一曰:阳之和者为发生,阴之和者为成实,故曰阳生阴长”。他说阳气要是和谐,万事万物往上发生,欣欣向荣。阴气要是和谐就成实,成实是什么?就是助长事物让它结成果实。只有阳气不行,到最后结成果实才行,这叫“阳生阴长”。

反过来张介宾又讲:“阳之亢者为焦枯,阴之凝者为固闭,故曰阳杀阴藏。此以阴阳之淑慝言,于义亦通”,他说阳气如果亢奋,阳亢之后就产生热,热又非常燥烈,作用到事物身上就变成焦枯的状态,就是有一派肃杀之气,“阴之凝者为固闭”,阴寒之气要是太严重就凝聚了,就让事物坚固而且闭住。(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相当于人体的气血凝固了,造成气滞血瘀,到最后凝固成一个大的肿瘤,肿瘤再长大,对应到现在的一些顽固性疾病或者绝症,就出现了“阳杀阴藏”,这就是阴阳之乱,就是疾病的状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也是对的。《素问经注节解•卷一》里面讲:“阳杀者,盛夏之酷烈,铄石流金,万物焦枯,阳极而亢。人之为病,邪热火炽,纯阳无阴,若伤寒之阳邪内传,杂病之风盛火焰。又若饮食辛热之人,火邪痰结,二便硬燥,并属阳亢。失此不治,杀人甚速,急宜苦寒之类也。”这段话就是专门解释阳杀,比如阳杀指的就是盛夏之酷烈,把石头都烧化了,把金属都烧成水了,“万物焦枯”,所有的植物,花花草草全都焦枯了,这就是“阳极而亢”,对身体,对自然万物都非常不好,叫做阳杀。

人之为病就像“邪热火炽,纯阳无阴”,就像人体是一种火热之病,火热之邪伤身体。比如伤寒六经的热邪内传。我们以后会讲,伤寒是六经辨证,这个指的是《伤寒论》的内容,比较深刻,在这里不展开了。就是伤寒里有一种热邪内传的病,杂病当中指风盛火焰的这种病。内伤杂病里还有一种风气特别盛,火特别炽烈的一种病。(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喜欢吃辛热之物,吃烧烤、麻辣烫,吃辛辣食物的人火邪痰结,这种人内脏火气特别盛,燥气特别大,二便燥硬,这都属于阳亢,如果不好好治,这种疾病“杀人甚速”,在古代认为这种患者,无论是外感的热邪,还是内伤的火热炽盛,这种疾病都非常严重,容易要人的性命,所以这个时候赶紧吃苦寒之类的药品,来中和这种阳杀之气。(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五十五。(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