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朋友圈,经常能看到“XX坚持背单词XX天”的打卡鼓励。作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往往习惯性地把「背单词」和「学英语」等同起来,以为单词背得越多,文章就越容易读懂,写作就更能妙笔生花,英语水平就越高。其实,「词汇量」和「英文水平」之间,还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可能有人会问:单词都认不全,怎么能读懂文章呢?有这种疑惑的同学,基本还停留在中式思维里(我不是评判哪种思维孰优孰劣,而是说,要学英语,应以英语的思维去学习),我见到更困扰大家的问题是:

一句话里的单词我都认识,为什么还会读得云里雾里?

以及:

为什么我背了很多单词,写作的时候,一秒就回到小学生水平?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1)

这两个问题是不是戳中了很多同学的痛点?

那么,为什么「词汇量」为什么代表不了「英文水平」呢?我们可以从中英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汉语词语之间的联系稍弱,而英文词语间的联系更强。

汉语中表达某个意思时,主要靠词语的罗列,词语间的逻辑连接相对微弱,比如问别人有没有吃饭,我们可以说“你吃饭了吗”,也可以问“饭吃了吗”,意思都是一样的,丝毫不会产生语义颠倒。而英文就不可以。“Did you have lunch?” 这是可以的,“Did lunch have?” 胡诌八扯。

再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罗列出来,哪怕没有动词将其连接,也能表达出完整的含义。

而英文不同了,如果你说“rooster, courier station, moon, footprint, bridge, frost”,没有人知道你要讲什么,除非你把这几个词连起来:

In the moonlight, the cocks crowed outside courier station for the dawning of the day; travelers who woke up early have already left their footprints on the frosted bridge.

对英语来说,除了措辞,更注重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所以,对学习汉语来说,多积累一些辞藻,写作时更容易出口成章。而对英语来说,哪怕积累了1万个单词,写作的时候依然不会用,因为你不懂单词之间的连接与搭配。

当你以为「学不好英语是因为词汇量不够」的时候,其实是用中文思维在学习英文。

二、另外,大多数汉语词语的含义相对固定,不会像英语一样有过多的引申,而英文单词的意思十分丰富、灵活。

比如“看”,它就是“瞧、望”的意思,而英文里see的含义和用法就千奇百怪了,在《朗文词典》中,单是see的动词形式,就有46条不同的解释: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2)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3)

所以,对汉语来说,背过了一个词,就基本掌握了它的含义和用法,不会出现“熟词僻义”、“熟词僻用”的情况,所以,你背的词语越多,你的表达能力就更强。

而英文不同,英文单词十分灵活。你不需要背太多单词,而要去探索已知单词背后的“无限”种用法和搭配。

对汉语来说,「单词量」和「语言水平」之间的联系,要比英文强很多。

结论:通过「背单词」的方法来提高「英文水平」,本质上就是用学汉语的方式去学英文,南辕北辙。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4)

接下来我们从实战中感受一下:

一、“大快朵颐”怎么说?

看到这个表达,我们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黑人问号脸,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5)

其实,说的简单点,它就是“很嗨”的意思,如果你实在想不出用英语怎么表达,就说 very happy 吧,虽然有点low。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6)

英国作家Fuchsia Dunlop(扶霞·邓洛普)在她的美食著作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鱼翅与花椒》)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个句子:

My cousin Sebastian, who was having me to stay for a few days before I left for Mainland China, had ordered the eggs, and he, along with his Eurasian friends, was eating pieces of them with gay abandon.

点皮蛋的是我表哥塞巴斯蒂安。他招待我在香港暂住几日后再启程去内地。他和他那群欧亚混血的朋友,夹着一瓣瓣的皮蛋大快朵颐。

abandon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单词了,翻开单词书,第一个是“a/an”,第二个就是它。但文中的 with gay abandon 是什么意思呢?

查了一下词典,它有“放任、放纵”的意思: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7)

我们要从这个词的英英解释里重点抓关键点:wild, uncontrolled, do not care.

当你想疯狂做某事的时候,就可以说 do sth with abandon.

文中的“大快朵颐”,只需要在abandon前加上gay(快乐的)修饰就可以了。

是不是没想到,这么熟悉的词,还有如此新鲜的用法?


二、“XX让我猝不及防”怎么说?

这个表达我前几天在微信群里问了一下,答案千奇百怪。要么不知道怎么说,要么把简单的东西想得很复杂。

邓洛普在《鱼翅与花椒》中记录了她第一次吃皮蛋的感受:

But nothing had prepared me for the gastronomic assaults of that first trip to Hong Kong and China in the autumn of 1992.

但是一九九二年秋天,我第一次去中国,落脚香港,面前的这道菜还是叫我猝不及防。

nothing had prepared me for...,字面意思是“没有什么东西让我为XX做好准备”,也就是“XX让我猝不及防”。

是不是很简单?

写作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表达来体现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人措手不及,比如:

Few things have prepared us for the AI era, which threatens to destroy our jobs. In that sense, the government should...

人工智能时代让人们措手不及,因为这个时代会淘汰很多就业岗位。从这个层面来说,政府应该……

nothing had prepared me for...这个表达中,每个词我们都认识,但组合出来,又能表达新的含义。

英文单词十分灵活,就像刺客,不好上手,但用好了可以带来很大输出,甚至直接毙命。

学英语积累一定词汇量(到底需要多少词汇量)(8)

其实认识一个单词就像认识一个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知人知面不知心”,每交往一段时间,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学习单词也是如此,在阅读中反复遇到一个单词,才能逐渐和它建立联系,才知道它经常在哪些语境下使用、怎么使用。就像abandon, nothing和prepare这几个老词,我们自以为掌握了,但又在阅读中遇到了它的新的搭配。

,